跳转到正文内容

益民基金46亿规模缘何创造2000万利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10:23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提及“保守”二字,多位受访的基金公司高管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益民,这与因监管层要求其整顿,近四年里未发一只产品有关。

  在《投资者报》制作的人均营业支出及管理费收入变化的星空图里,益民连续两年进入保守型基金公司之列。

  谈及市场对其“保守”的评价,益民基金公司总经理雷学军对本报记者表示,益民并非策略保守,而是市场不好所以比较低调,当下公司正苦练内功,加强团队建设和客户服务。

  2011年,益民基金公司资产规模仅有46亿元,却为股东创造了2000万元的净利润,在所有小基金公司中,这样的成绩很鲜见。然而,近三年来,益民由于管理层和投研系统连续两次大“换血”,旗下基金业绩并不理想。

  而现任总经理雷学军自去年初上任后,益民人才流失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雷学军透露,目前公司正准备发行四年来的第一只新产品。

  2000万元利润来之不易

  去年,益民基金公司继续为股东盈利了2016万元,而与其具有同等规模的诺德,去年亏损2000万元,比其资产规模略高的东方、天弘、中欧等基金公司亏损均在1000万元以上。

  “去年之所以能盈利,一方面得益于严格的内部预算及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去年市场波动较大,渠道营销困难,因此公司去年未发行新基金,主要营销工作集中在了机构客户方面,因此公司营销费用较低。”雷学军对《投资者报》记者如是说。

  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刚性成本往往占据公司营业支出的重头,所以小基金公司的成本控制并非易事。

  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基金公司人员数量显示,目前益民员工总数为64人。如果用另一家具有同等员工规模的深圳某基金公司的各种成本费用与其相比,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过去一年,深圳这家基金公司的全年总开销为1.1亿元,其中人力成本、渠道费用分别为4700万元、2800万元,分别占总开销的43%、25%,其他费用占比较大的如房租物业、差旅等大约分别为1600万元和400万元。

  一般而言,从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来看,开支最大的两部分是人力成本和渠道费用,二者各占营业支出的三成左右。

  根据Wind资讯数据,2011年,益民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为8243万元,营业支出为5952万元,按照上述同等人员规模的基金公司以及行业平均水平,这些钱,勉强刚够支付人力成本和渠道费用的。

  投入不足的尴尬

  公司管理欠佳,有效投资不足,投研队伍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以说,益民错失了起始的五年。

  成立于2005年12月的益民本来生逢其时,赶上了渠道红利和资本市场红利滋养全行业的黄金时光,但由于公司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问题,北京监管局于2008年对其进行整改。整改、验收,一耽误就是三年多,这期间益民未发一只产品,资产规模也从2007年时的超过100亿元,下滑至如今不足50亿元。

  由于发展不规范,公司内耗较大,2009年末,祖煜上任益民总经理,次年即离开,去年年初,现任总经理雷学军上任。总经理的频繁变更,致使投研团队屡次调整,祖煜上任前后,益民旗下四只产品的第一任基金经理曾先后全部离职,祖煜任上,又从中欧基金(微博)挖来了刘杰文担任投资总监,但随着祖的离职,刘也离开了。

  核心人才的频繁更迭自然拖累了益民旗下基金的业绩。Wind资讯数据显示,益民四只产品今年来的业绩和三年期业绩均在同类基金靠后位置。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中小基金公司普遍面临着来自资金层面的压力,由于一些基金公司股东对短期的利润要求较高,导致很多小基金公司都很难在人才的引进上发挥优势,在业务创新方面更是畏手畏脚。

  益民就多少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投研投入不足一直是外界对益民的最大质疑。其旗下现有的四只基金共由三个基金经理管理。其中,只有5年证券从业经验的李勇钢除单独管理着益民货币基金和益民多利债券外,还参与管理益民创新优势,管理的品种则涉及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股票型基金。

  对此,雷学军认为,2011年,公司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投研平台的不断完善吸引专业人才的持续加入,“目前公司的研究团队无论从规模看,还是结构看都是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佳状态”。

  雷学军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益民基金共有投研人员26人、基金经理3人、基金经理助理和储备基金经理4人。“现有研究员在年龄结构、从业经验和学历结构方面初步形成了梯队化分布,有效克服了中小型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的人才荒的问题,不仅如此,公司计划在2012年继续积极招聘,进一步优化研究团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