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证券:收益率下滑 中长期产品显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00:29  中国证券报

  □中信证券研究部金融产品组

  一季度产品发行量上升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今年一季度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7847款,与去年四季度持平;规模约6.8万亿元,同比上升52%,环比上升14%。其中,中行发行数量领先,约发行702款;工行发行规模最大,超过1万亿元。相比去年四季度,产品期限显著延长,规模加权期限中值从83天延至100天;理财门槛继续上升,缩尾调整后规模加权平均值由32万元升至58万元,低、高门槛产品数量均出现上升。

  收益率年初以来持续下行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经过长期攀升,于2011年底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下行。今年一季度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并使用回购和逆回购等方式调节流动性,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市场利率呈现下降趋势,短期Shibor下降尤为迅速。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因此理财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不可避免地走低。

  3个月以内产品预期收益率略有下降,主流的1、3个月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占款收益率(发行期间计活期利息)分别为4.2%和4.7%;不同投向的非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趋向集中。15家主要银行中,光大银行(微博)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最大差距达1.6%(1个月期)。

  信用与利率风险依然可控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银行的信用或者违约风险,其次是利率风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稳健,绝大部分非挂钩类银行理财产品都能达到预期收益率,债券市场的海龙短融最终兑付的事件也说明市场的信用风险依然可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银行对非保本产品隐性保证收益,但一季度有数款非结构性产品到期时未能取得预期收益率。随着理财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资产池风险的积聚,今后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多。

  由于期限偏短,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风险(市场利率上升时固定利率产品存在相对收益下降的风险)较低,但近期产品平均期限保持上升趋势,利率风险有所上升。一季度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市场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短端市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理财产品的再投资风险较高,特别对偏短期的理财产品而言。

  平均期限延长 流动性减弱

  一季度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维持升势,规模加权期限中位数从83天延至100天,超短期产品几近消失,因此产品流动性有所下降。此趋势有望延续,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银监会加强对超短期理财产品的规范,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经验积累以及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理财业务将逐渐朝资产管理的方向发展,而不再局限于仅扮演揽储工具的角色,因此产品期限有望延长。此外,银行陆续推出开放式滚动型理财产品,适合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人,但收益率吸引力不大。

  建议关注中长期产品

  当前大部分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设计不尽如人意,获得较高收益的触发条件较为苛刻,难以达到,在一般性市场条件下的收益接近或低于普通的非结构性产品,较差情况下则只能获得本金或最低保底收益(少数部分保本产品将损失部分本金),因此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渐松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状况下,固定收益投资将受益于下行的利率走势,因此我们继续期待固定收益类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稳定表现。在期限方面,二季度预计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理财产品的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的收益率将随之下行,从而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我们建议维持中长期产品投资策略,以锁定相对较高收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