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王亚伟成功不可复制离开正是时候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5日 01:47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刘田

  [ 没有人真正知道王亚伟是如何挖掘重组股的,就像没有人知道詹姆斯·西蒙斯的“黑匣子”里到底是什么一样,从这一点来说,也许王亚伟的成功模式是无法复制的

  炒概念、押重组,可谓过去几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但王亚伟的这种风格显然与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相悖,现在离开未必不是一个好时机

  也许王亚伟现在离开,正是想让一个传奇故事圆满终结 ]

  自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财商》创刊以来,环球资本人物精选的全部是海外市场优秀的对冲基金或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本期的王亚伟是第一位入选的国内基金经理。

  不过,这时的王亚伟已经被证实从华夏基金(微博)辞职,辞职后的去向仍不明,或许会离开基金业。

  很多人说,王亚伟的离开,是基金“明星”时代的终结;也有人说,王亚伟的离开正是时机,因为重组股的时代已经结束。

  并不擅长择时

  从业绩上来看,王亚伟当得起“环球资本人物”这个称号。毕竟,他是中国基金业唯一一个打破“冠军魔咒”的基金经理。

  2005年12月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后,2006年以154.49%的业绩排名第12位,2007年以226%的收益率夺得收益冠军,2008年大熊市中成为基金抗跌亚军,2009年以116.19%的收益率再次问鼎冠军,2010年业绩排名第三,2011年未进入前十,但仍处于同类前列。王亚伟掌管华夏大盘的6年半里,该基金的总回报率达到1027.87%,是目前所有基金中唯一一个累计净值在10元以上的基金。

  不过,围绕王亚伟的并非全是光环。“王亚伟并不擅长择时,可能是由于公募基金的特性决定的。”一位基金经理评价道。

  王亚伟的华夏大盘仓位最高时达到过91%,最低时为50%,但大多数时间的仓位都保持在70%~80%之间。2007年第四季度,当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从6124点开始疯狂下跌的时候,华夏大盘的仓位却从63.39%增加至77.92%。2008年一季度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30%,但王亚伟的仓位仍在73.62%。此时的王亚伟还在一季报中写道“阶段性和局部性的投资机会正日益临近,市场的恐慌提供了以低成本买入高成长公司的机会”。

  2008年底A股市场开始反弹,但2009年一季度末华夏大盘的仓位却从60.41%降低至55.63%,这一季度市场已经反弹了30.34%。王亚伟的加仓从2009年二季度才开始,错过了一季度的上升行情。2009年8月,上证综合指数反弹至3478高点之后,开始震荡下行,但华夏大盘仍在小幅度加仓,从86.72%提升至89.28%。

  王亚伟自己也强调市场是不能预测的,或许正因如此,这位“公募一哥”有些时候的动作滞后于市场。

  重组不败

  “王亚伟投资风格比较另类,主要擅长挖掘资产重组股。”很多人都这么评价王亚伟。

  也有很多人遗憾,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并不是巴菲特那样的价值投资者。

  其实,王亚伟的成名正是在A股市场“价值投资”退潮的时候,他多次精准潜伏重组公司,获得巨额收益。“王亚伟的这种风格是适合当时的证券市场环境的。”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在2011年之前A股市场一直盛行“重组不败”,抓住了重组股,自然业绩优异。

  从王亚伟担任华夏大盘基金经理那天起,王亚伟先后重仓投资了*ST广厦(000557.SZ)、*ST昌河(现为中航电子,600372.SH)、胜利股份(000407.SZ)、东湖高新(600133.SH)、中航精机(002013.SZ)、广钢股份(600894.SH)、中航地产(000043.SZ)、海南高速(000886.SZ)、美尔雅(600107.SH)、峨眉山A(000888.SZ)、乐凯胶片(600135.SH)、上海新梅(600732.SH)、葛洲坝(600068.SH)等重组概念股。

  他几乎总能提前潜伏,获得超额回报。以*ST昌河为例,2009年一季度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买入*ST昌河,以601万股和300万股分列该公司的第二、第三大流通股股东。*ST昌河连续三年亏损,2009年4月10日停牌,2009年5月11日暂停上市后启动第二次重组,并于2010年9月20日完成重组复牌。复牌当日便大涨168.82%,之后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

  王亚伟在2009年一季度的买入成本价为6元左右,经过18个月的等待后,收益翻了好几倍。2010年三季度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再度加仓*ST昌河,直到2010年四季度开始减持。根据Wind数据,从复牌至2010年年底,*ST昌河的股价累计上涨了282.85%。

  除了重组股外,王亚伟也曾长线持有过价值型牛股,比如中恒集团(600252.SH)。2009年一季度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首次进驻中恒集团,分别买入705万股和595万股股份,合计占到中恒集团流通股份的7.78%。到2009年年底王亚伟减持了约159万股,当时中恒集团的股价已经飞升至20元以上,比年初的买入成本高出一倍有余。

  2010年上半年,华夏策略不断减持中恒集团,华夏大盘则采取波段操作,“高抛低吸”,到了三季度王亚伟开始大幅减持,2010年底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已经不在中恒集团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2011年的中报显示,王亚伟的华夏大盘仅持有90万股中恒集团。根据Wind数据,从2009年年初到2011年一季度末中恒集团股价上涨了10倍多。

  王亚伟在中恒集团的投资上不仅赚得盆满钵盈,更为神奇的是,他还躲过了中恒集团的黑天鹅事件。2011年9月中恒集团公告解除和步长医药协议,随后股价暴跌,但此时王亚伟早已成功逃离。

  内幕交易质疑

  在个股上的精准布局和逃离也让王亚伟面临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质疑,虽然这些流言从未得到过证实。

  王亚伟曾公开表示,自己投资重组股从来不靠内幕消息。“我只依靠三点: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王亚伟表示,很多股票重组的公开信息其实已经足够多了,如果公开信息不够充分,那就加上合理的推测,通过换位思考,很多疑问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即使仔细研究公开信息,也做了合理推测,投资重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这种时候,则可以通过组合投资降低风险。

  也有人说王亚伟很喜欢看地方小报,他的办公室里到处都堆放着地方小报,这些报纸会提供该地上市公司很多相关信息,王亚伟就是从这些小报中挖掘重组股。

  但没有人真正知道王亚伟是如何挖掘重组股的,就像没有人知道詹姆斯·西蒙斯的“黑匣子”里到底是什么一样,从这一点来说,也许王亚伟的成功模式是无法复制的。

  “炒概念、押重组,是过去几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指出,但王亚伟的这种风格显然与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相悖,王亚伟选择现在离开其实是一个好时机。

  实际上,从2010年与冠军“失之交臂”之后,王亚伟在2011年到2012年一季度的基金业绩表现并不像以往那么出色。2011年,王亚伟掌管的两只基金一只位居前20,一只排在前50。这样的成绩,放在王亚伟身上,就让他遭受了颇多批评。也许王亚伟现在离开,正是想让一个传奇故事圆满终结。

  王亚伟小档案

  1971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其间对证券投资产生浓厚兴趣,选修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学位。1994年王亚伟进入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后,王亚伟基于对证券行业的兴趣,来到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四营业部担任研究部经理。

  1998年,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开始筹建,王亚伟跟随当时的营业部总经理、后来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加入华夏基金。2001年12月~2005年4月,王亚伟担任华夏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这段时期他的业绩表现平平。此后,他参加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进修班,赴美国学习三个月。很多人把这次赴美学习称为“凤凰涅槃的旅程”。2005年底王亚伟再次出山的时候,就接管了华夏大盘精选,之后凭借出色的业绩成为了“公募一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