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亚伟离开之后:公募时期结束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2日 02:04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贾华斐

  王亚伟离职的消息,是由华夏基金(微博)总经理范勇宏最终确认的。4月29日凌晨,这位中国基金公司“老十家”元老中的最后一个“大佬”向数家媒体的记者发去短信:“王亚伟辞职了,谢谢关心。”

  王亚伟成长为一名明星基金经理的道路上,范勇宏是当之无愧的伯乐;而王亚伟连续多年交出的业绩,也帮范勇宏将华夏基金做大至行业第一,并为其与股东方的博弈赢得了筹码。

  共事17年之后,范勇宏的短信确认了爱将王亚伟的离去。与此同时,他本人也被卷入了一波汹涌的离职传言中。

  他们是否将同时挂冠而去?是否还有可能将来再度联手?在王亚伟辞职后去向不明、范勇宏去留尚属未知的情况下,一切都有可能。

  而从某种角度看,失去了王亚伟,并且还有可能失去范勇宏的华夏基金,则有可能遭遇挫折。去年刚刚以基金史上最高的估值入驻华夏基金的新股东,需要重新估量自己投资的回报。

  谁成就了谁

  王亚伟掌管华夏大盘(000011)的6年半里,该基金的总回报率达到1027.87%,是目前所有基金中唯一一个累计净值在10元以上的基金。依靠连续性的业绩,王亚伟是目前业内唯一打破“冠军魔咒”的基金经理。

  有这样一个基金经理在,华夏基金的品牌获益良多。王亚伟为华夏基金、为范勇宏带来了口碑和光环。但在诸多基金业人士看来,是范勇宏和他掌控的华夏基金成就了王亚伟。

  1995年,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24岁的王亚伟放弃了一份“对口”的工作,来到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四营业部担任研究部经理。该营业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时年32岁的范勇宏是该营业部的总经理,兼任华夏证券的总裁助理。

  1998年,范勇宏创办华夏基金,一起参与创建的人当中包括王亚伟。2001年12月~2005年4月,王亚伟担任华夏成长(000001)的基金经理,但在这段时期,他的业绩表现平平,依旧是个不知名的人物。

  2005年底,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从2006年开始,他的业绩崭露头角,当年华夏大盘业绩排名第12,之后连续4年位居全行业业绩前两名。

  在业内人士甚至华夏基金自己的员工看来,华夏基金一直都不缺优秀的投资人才,此前陆续离开的张益驰、孙建冬,以及目前仍留守的程海咏等人,都是拥有独立的投资方法、曾交出不错业绩答卷的基金经理。但是,在他们给华夏基金创造了可观回报之后,其业绩都受到大规模基金难以操作的影响,没有人的情况同王亚伟相似——后者掌管的两只基金长期封闭,总资产规模仅72亿元,占华夏基金管理规模的5%不到。

  王亚伟性格内敛,对管理工作一直不感兴趣,除对华夏基金的规模增长没有直接贡献外,他在华夏基金整个投研团队的搭建和管理上作为也不多。对华夏基金的投研团队而言,王亚伟在荣誉和精神上的贡献或许远大于实质性影响,但他是华夏基金目前的投研体系中最早担任副总经理的人,薪资也一直在公司里属第一梯队。

  这与范勇宏的欣赏和支持密不可分。知情人士表示,范勇宏最信任两个人,一是执行副总经理滕天明,另一个就是王亚伟。

  明星的压力

  这种稳定的信任关系的另一面是:享有光环的王亚伟,或许给他的同行、同事们罩上了阴影,也让自己承受了诸多压力。

  受声名所累,自王亚伟成名以来,其购买的每只股票都被市场评说对错,每个阶段的业绩失误都可能招致批评。对于业绩连年突出的王亚伟,市场已很难容忍他偶尔的“不那么突出”。2011年,王亚伟掌管的两只基金一只位居前20,一只排在前50。这样的业绩如果是另一个基金经理获得的,可能赢得赞誉,但王亚伟收获的只有批评。

  在最近3年里,王亚伟已经“被离职”了不下十余次,次次被媒体热炒。一个典型的细节是:就在他这次离职事件传出的同时,另有3家基金公司发布了人员离职的公告,其中包括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但大多数媒体没有对这些人的离去投以特别的关注。

  而华夏基金管理层与大股东间的矛盾不断,也给王亚伟增加了难以明言的压力。从2007年中信证券全资持有华夏基金开始,股东方与以范勇宏为代表的管理层之间就没有过“蜜月期”。强势的范勇宏最初就一直拒绝股东对华夏基金的任何干预,在接手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基金时,也只接手了资产,拒绝了几乎所有人员。而在中信证券2009~2011年转让华夏基金股权的拉锯战中,中信证券与华夏基金管理层就新股东的选择也博弈不断。在博弈中,享有盛名的王亚伟被当作范勇宏的一张王牌。其间的2010年,就曾传出王亚伟和范勇宏离职的传言。

  离开之后

  也许是已收获足够的名利,也许是累了,也许只是为了再次出发,据华夏基金内部人士透露,王亚伟想走已经有一阵子了。

  只是这一次,或许连范勇宏也已萌生去意,王亚伟的离职终于获批。他的去向尚不明确,但传言已经满天飞——中信产业基金、中信证券、天弘基金、社保基金……甚至是索罗斯的对冲基金,都是传言中的去向。

  王亚伟走了,中国的公募基金格局或许不会有很大改变,但就华夏基金而言,由于其核心投研人员一一离去,曾经的辉煌或许褪色。

  2010年至今,已有孙建冬、郭树强、张龙、固定收益总监杨爱斌等多名基金经理从华夏基金出走,找到了新的去处,在此期间,饱受股权转让风波困扰的华夏基金却没有发行过一只新产品,其资产管理规模正以每年400亿元的速度缩水。缺少大将、业绩正逐渐暗淡的华夏基金,去年其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业绩已不再居于业内前列。

  就在去年底,5家新股东以中国基金史上最高的估值入驻华夏基金。但这一年,受整个基金业状况低迷的影响,华夏基金的净利润由此前的超过10亿元锐减至6.6亿元。按照这一数值来计算,这些股东要回本,至少需要27年。

  而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资和产品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郭树清去年10月履任证监会主席之后,启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建立一个健康的、能够体现股票尤其是蓝筹股真实价值的市场。而善于押注重组类股票、善于发现个股的王亚伟,其投资风格将面临考验。

  产品方面,华夏基金在其专注经营的股票型基金领域,正面临私募、券商资管等多方机构的挑战,而整个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则都在大力发展债券型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分级基金等产品。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代表了公募基金的发展方向——在海外,共同基金以提供多元化的指数或其他标准化的产品为方向,知名的基金经理似乎只有彼得·林奇,而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等传奇性的名字,本就属于私募江湖。

  王亚伟的公募时期结束了吗?2009年的一句话或许预示了他的去向。当时他说,自己对公募基金有很深的感情,但“如果我的投资风格无法再适应公募基金的要求,也只能考虑其他的发展途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