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张代销牌照打破金融公司垄断销售公募基金
陈晶泽
“今年是财富管理元年。”好买基金执行董事、CEO杨文斌(微博)用这句话,描述了他眼中的2012年。
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年初证监会4张牌照打破了金融公司对公募基金销售的垄断。
公募基金长期“看涨”
2007年,身为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高管的杨文斌毅然离职。好买基金也随之成立。彼时,正是中国A股市场如日中天之时。
但随着2007年10月的到来,A股市场由盛而衰,公募基金规模从鼎盛时的3.7万亿萎缩到现在大约2万亿。
“长期来看,公募基金行业会起来。”杨文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专访时表示,好买定位就是为富裕人群理财,而不是定位私人银行。富裕人群的基础理财产品就是公募基金。“5年前我们就设立研究部门专门研究公募基金,到现在都没有放弃过。现在是信托和理财的高峰,但是公募和证券的低谷。”
对于当前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困境,现在是成长中的烦恼。总体上看,造成目前公募基金这步田地的原因,根本上还是市场因素,因为公募基金依附于证券市场。“如果证券市场不好,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不可能好,国外也是如此。”
“现在市场对于公募基金有个误解,认为国内公募基金不赚钱。近几年是个低谷期,但时间拉长看,年均回报12%~15%左右。”杨文斌说。
让第三方财富管理“百花齐放”
2月底,证监会向国内4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发放了首批公募基金代销牌照,原先金融机构垄断公募基金销售的格局被打破。
好买基金是获得首批牌照的4家公司之一。记者在第一时间拨通杨文斌电话时,他平静的语气并没能掩盖住内心的喜悦。
早在2007年好买刚刚创立时,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还尚未兴起,行业内的公司如凤毛麟角。仅5年之后,对外宣传从事第三方财富管理的公司已经多如牛毛。这些公司中,有行业内的第一家国内上市公司诺亚财富,也有不计其数的三五个人组成的小公司。前两年的PE热和信托热养活了这个数量庞大但大多数个体严重缺乏竞争力的新兴行业。
4张公募基金代销牌照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放。国内刚刚起步的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内众多公司也因此寻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之前,在代销信托产品的拼杀中,价格战已经令这个行业中的一大批公司走在生死边缘。
在8000亿元规模的信托市场内爆发的价格战,未来是否会在当前2万亿元的公募基金市场上重燃?
“难。”杨文斌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代销公募基金的过程中,作为中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完全没有费率方面的优势,只有走差异策略。“基金消费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客户只是购买能够赚钱的服务,而不是买便宜的服务。”国外经验已经证明,公募基金是一个基础配置市场,只要能够提供差异化服务,那么就有生存空间。
“比如,以私人银行为定位的机构将锁定高端个人,另一些公司则会走基金折扣超市的路线。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各家公司生存状态各不相同,有的实施低价模式,有的走社区路线,甚至还有针对会计师、律师等单个群体的服务。”杨文斌认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存在的特点,就是百花齐放。
但在他看来,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发生还需要时间,因为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只是刚起步。杨文斌认为,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留给第三方的空间非常大。“就算按照目前2万亿的规模来算,好买未来5年内能够拿下1%的市场就有200亿,但还有19800亿留给其他同行。”
按照最新大约70家基金公司的规模来看,200亿的规模相当于一家排名在35名~40名之间的中型基金公司。
“投顾就是做资产配置建议”
杨文斌希望未来5年能够做到1%的市场份额并不容易,因为他不只是要面对来自同行的竞争,尤其是要面对拥有庞大客户基础的银行渠道的竞争。
对此,他认为,虽然银行渠道客户资源众多,但第三方能够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银行短期做不起来。这是第三方最大的优势。
而第三方和基金公司相比,可能都谈不上竞争,更多的可能反而是合作。“因为基金公司只卖自己的产品,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就是一个渠道。区别就是,在直营店(单个基金公司)只能看到一个品种,在商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可以看到很多品种,而且有导购在。”杨文斌用这个比喻来解释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真正威胁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可能不是外患,而是内忧。
“乱”,是目前熟悉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人士得出的共同结论。因为此前这个行业既缺乏监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比又不高。
杨文斌向记者表示,所有金融产品,付费的都是投资人。费用来自两方面,一是手续费,二是管理费分成。这些都是投资者购买成本。第三方从保持公正性的角色来说,有两点很关键。一是,研究和销售是否隔离;二是,投顾是否采取无差异化提成策略。也就是说,应该给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而不是推荐返点高的产品。
这就需要第三方理财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理财方案;这也是大势所趋。
“投顾的角色就是做资产配置的建议。”杨文斌如此定性这个行业的角色。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