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基金公司的含金量

  ⊙本报记者 丁宁

  有句歌词:“我等你,半年为期,逾期就狠狠把你忘记”。

  在商言商。目前股东对基金公司管理层的考核期限多为三年,如若合作“不愉快”,要么“换人”(更换管理层),要么“走人”(股东撤资)。近些年来发生在基金公司身上的股权更迭并不鲜见,其中也有不少案例被部分舆论指为“股东不看好公司发展甚至对行业前景没有信心,从而甩卖走人”。

  去年基金公司净利润普遍下滑,有声音称基金的含金量大不如前;近期某合资银行外方股东撤资,有声音称是股东不堪亏损拂袖而去……

  据报道,美国金融服务行业研究公司Cerulli Associates去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基金公司净收益率在不断降低,管理每一美元资产获取的盈利基点数量,从2008年的108.6个基点,下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42.3个基点。

  基金业的价值从没有像如今这般遭受质疑。

  然而,还是有如此多的资本在城外跃跃欲试:德邦基金的获批宣告公募基金公司跨入70大关,目前筹备或待批公司超过30家,有消息称未来每月或将获批1家。

  勇气何来?

  “逐利”或许是解释资本流动路径的最根本依据。

  举例为证。某券商年报显示,该券商入股基金公司在报告期内净利润下滑超三成,但仍为该券商贡献红利4931万元。按该券商的持股比例计算,在2011年该基金公司共向股东方发放红利2.35亿元,较前一年仍有所上升。虽然基金公司净利润被削薄,但股东方似乎并未因此而减少红利的提取。

  所以,至少从目前来说,基金行业仍然值得投资。

  所以,如果去问基金公司总经理如何看待“含金量”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会是,基金行业的发展有前途。

  不过,或许在答案的后半部分,应该加一句“但需要条件”。

  所谓“有前途”,自然是指中国理财市场潜力巨大,基金的专业性和透明度具备市场号召力,将在为众多普通百姓实现财富梦想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芸芸。

  然而市场更关注的是,基金业的发展、含金量的提高,到底还需要哪些“条件”?

  制度的变革、行业的创新、理念的坚守……这些轻松跃诸纸上的道理从来都是知易行难:在行业压力提升、人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从业者的奋斗精神;在缺乏足够做空机制无奈于靠天吃饭的生存模式外,如何通过切实的业务创新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充满浮躁、天然挑逗人性的混沌市场中,如何通过智毅并举的投资实践扛起曾经使基金众星拱月的价值投资大旗,成为行业日益紧迫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破不立。基金的含金量不应该是天生的,基金业生命力的复苏取决于制度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协调推进,这将拷问今后管理层的变革智慧和基金从业者的坚守勇气。评论:基金公司的含金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