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阳光行业不应容忍潜规则

  ⊙本报记者 和文

  由姜广策(微博)离职从容投资而引发的新闻关注和种种热议在过去两周内不断升温。整个事件如故事小说般“一唱三叹”,先是姜广策微薄离职,到从容投资公布其接私活的证据,再到姜和涉及的事主王明伟的种种反应,整个故事一波三折。

  对此,旁观和媒体报道者也有不同反应,有认为姜做事不合行业规矩、有认为从容反应过激没给姜后路、也有津津乐道于当事人种种历史过往以及过激言论。诸如指责对方“没人品”、或是互相力挺称“男子汉”的言语,等等。

  但显然,在一片各式花絮和言论中,有一个关键的本质正在模糊。对于广大投资者和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所谓的“姜广策接私活”的事实究竟如何,是否成立?

  这个情节是整个事情性质的关键,也事关阳光私募行业的信誉所在。

  说到底,在从容投资方面公开相关材料、电邮、短信前,整个事件只不过是一个职场的劳动合同纠纷。就和过去私募行业无数次出现的团队分手、甚至和其他任何行业的雇员离职纠纷没有太多不同。其中对错曲直,自有上至法院、下至劳动仲裁机构来“做主”,双方口头争论的火药味浓郁与否,仅仅是个是否增加行业谈资的环节。

  但当相关资料公布后,更为关键的一个问号浮出水面——究竟是否存在所谓的基金经理私底下接手资金管理的情况,是否其中存在私下资金优先交易的状况,尤其是相关材料中出现过“给您优先操作”的字眼。

  毫无疑问,即便在再宽容的行业,诸如欧洲的对冲基金业中,私底下资金先行“偷跑”也是不允许踩踏的红线。

  这跟本土法律是否为之定罪无关,和公司制度是否允准(或明令禁止)无关,和老板是否私底下允准无关,也跟人品或是客户是否盛赞其为诚信男子汉无关。

  优先交易,利益冲突,对于任何受托者而言都是不允踩踏的“红线”,无论该笔交易是否影响到了其他滞后交易者的收益。只要出手了,就应该受到行业的一致的否定、批评乃至唾弃。

  作为一个以信任为基准的行业,“在受人资金之托的同时,而私底下操盘其他资金,无论其业绩如何,都不应当成为例外的理由。”因为,这背弃了起码的信任和工作准则。

  所以,这件事情的核心应该是,所谓的“接私活”是否存在?而不是接私活是否该法办。前者才是良心和行业命运所系。

  说得更广些,整个私募行业都应该对此重视起来,阳光的行业不应该允准潜规则,哪怕是少数行为,也不应该被允许。评论:阳光行业不应容忍潜规则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