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圣:市场震荡走低 基金短期偏好蓝筹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5日 16:25  新浪财经微博

  一周基金策略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

  基础市场:通胀反复与扩容压力 政策与经济博弈

  本周沪深两市均跌破60、120日中期均线,市场呈现快速下落态势。就成交量而言,本周缩量明显,与上周持平,说明市场交投谨慎。风格上,国际大宗商品跌势明显,带动金属、机械等强周期和电子等成长风格跌幅较大,而低估值蓝筹风格整体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行业表现来看,金融、地产等具有估值优势的蓝筹板块相对抗跌,而金属、机械等中上游行业跌幅较大,显示出市场对经济下滑的担忧。与股市不同,债券市场整体表现平稳,其上证国债和上证企债指数均小幅上涨(表1)。

  海外市场方面,欧美和新兴市场均出现回调,外围市场承压。美国经济数据不理想,欧洲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处于高位、欧元区经济预期回落,同时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给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加重了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速不确定性的担忧。

  对于本周三的中阴线,其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引发经济“硬着陆”,新三板等扩容压力再起以及通胀反复的担忧是引发大跌的重要原因。随着流动性放松和利好预期效益的消退,市场注意力回归到基本面上。而近期经济数据并未显示乐观信号,一季度制造业盈利大幅低于预期,引发市场对未来经济下滑担忧。

  展望后市,预计经济增速、通胀与政策博弈决定后市A股走势。在反弹后的阶段性调整仍符合整体震荡市的预期,考虑到整体估值较低且流动性较为宽松,股市下跌空间有限。稳健的投资者可逐步开始中长期布局。

  表1、一周市场指数概览(3.23-3.29)

指数名称 一周涨跌
上证国债 0.09%
上证企债 0.03%
上证指数 -5.20%
沪深 300 -5.44%
深证成指 -6.18%
中小板指数 -6.89%
创业板指数 -8.91%

  数据来源:徳圣基金研究中心

  基金市场:股基持续回落 债基态势稳健 

  本周A股在经济“硬着陆”和扩容担忧下,呈现下跌走势。上证指数下跌5.20%,深证成指下跌6.18%,沪深300下跌5.44%,中小板下跌6.89%,创业板指数下跌8.91%。行业上除了金融、地产等相对抗跌外,其余板块均下跌较大,强周期板块更是成为重灾区。就偏股基金而言,因为基金整体乐观,连续两周仓位逆势上升,这也使得本周偏股基金跌幅相对市场指数有所放大。而指数基金则因为其高仓位成为市场下跌时的头号被害者。具体来看,本周指数基金跌幅最大,达到5.21%;股票基金次之,达到4.49%。

  相对股票市场的惨淡,债券市场稳步上扬。其中上证企债上涨0.03%,深圳企债下跌0.11%,国债指数上涨0.09%,分离债上涨0.17%。央行本周净投放190亿元向市场注入一定流动性和避险资金流向债市是债市上涨的主要原因。从市场表现来看,本周国债上涨幅度好于信用债,尤其是好于企业债。表现到债基上,本周纯债基金涨幅0.21%;保本型基金净值指数下跌0.28%;债券型基金净值指数下跌0.35%;偏债混合型基金净值指数下跌1.64%。从各债券品种的收益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下跌使得债券基金的股票配置部分受损较大,而仅配置债券的纯债基成为市场表现最好的品种。

  本周A股市场一路下跌,控制风险的重要性再次显现。除了配置金融、地产等少数几个行业的基金相对抗跌外,其余基金可谓全线下跌。

  对于后市,选股能力出色、配置均衡、操作稳健的基金则是应该配置的重点。相对股基的谨慎,我们依然看好债券基金。在预期降基准与到期收益率处于高位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已经迎来了真正的投资机会,积极的投资者可适当关注配置高信用等级债的债券基金。

  表2、徳圣基金指数一周概览(3.23-3.29)

指数名称 样本数量 一周涨跌
纯债型基金净值指数 11 0.21%
保本型基金净值指数 23 -0.28%
债券型基金净值指数 231 -0.35%
偏债混合型基金净值指数 5 -1.64%
特殊策略基金净值指数 7 -2.48%
配置混合型基金净值指数 81 -3.74%
开放式基金净值指数 938 -3.87%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值指数 84 -4.16%
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净值指数 385 -4.38%
股票型基金净值指数 301 -4.49%
指数型基金净值指数 148 -5.21%

  数据来源:徳圣基金研究中心

  基本面:大幅回调再现+实体经济维持弱势

  具体本周来看,影响本周市场走势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内方面,其一,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这是自2009年11月以来,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9.7%,而私营企业则同比增长24.4%;其二,787家公司年报公布,其中7成公司实现盈利,制造业的公司亏损占比大;其三,500强房地产企业库存近5万亿,开发商进入全员卖房模式;其四,财政部要求地方财政不得动用社保基金任意投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国外方面,其一,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费舍尔表示,美联储已经竭尽其所能支持经济,无需采取更多刺激举措支持经济。费舍尔称,“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流动性,更多的流动性不会加速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是不必要的”;其二,欧元区国家本周末即将召开会议讨论欧洲金融援助基金扩容问题,但仍存在分歧,其中德国和芬兰两国的质疑态度最为明显;其三,本周公布的2月美国领先经济指数环比增长0.7%,高于市场预期,上周初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环比下降5千,经季调的总人数降至34.8万,再创4年来最低纪录,美国就业市场和经济复苏的态势得到进一步确认。

  博时基金(微博)认为,依目前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增长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乐观。国内的资金面在短期内仍不足为虑。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低位徘徊,票据贴现利率继续下行。考虑到3月底和整个4月份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低的短期利率或许能在数周之内维持,并将带动中长期利率下滑。回到A股市场,当半年线被击穿之后,退避三舍实为上策。虽然有技术性的反抽要求,但顿生恐惧的市场情绪可能令人担忧。接下来,市场走势和行业涨跌可能将越来越回归经济基本面,投资判断或许需要更加确定的事件或数据来支撑。

  泰达宏利认为,上周市场呈现下跌趋势,泰达宏利对市场短期走势转向相对谨慎。主要在于经济数据开始走软,可能出现低于预期的情况;CPI的暂时走平可能使市场修正流动性加速宽松的预期,由此,年初以来反弹行情的支撑因素或将逐步消失。虽然短期因为油价的持续上涨带来通胀的走平、企业盈利下行的负面隐忧也逐渐显现。但就长期而言,鉴于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制度红利的乐观预期以及宏观政策终将走向放松的憧憬,长期市场仍将震荡上行。

  长城基金(微博)发布二季度投策表示,虽然短期而言经济向下惯性依然存在,然而经济向上支撑也已经开始显现,二季度中国经济有望迎来复苏。该公司对二季度市场谨慎乐观,认为当前的市场估值具备支撑,市场调整空间有限。长城基金认为,当前经济数据的不一致性表明,经济走在衰退和复苏之间。一方面,短期而言经济向下惯性依然存在,然而另一方面,经济向上支撑也开始显现:经济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继续下滑,暗示即将迎来底部;先行指标的企稳和反弹,预示阶段性复苏的到来。货币、信贷、需求、库存、价格已经给出了积极的信号,表明经济临近阶段性底部。最重要的是,政策为经济提供了支撑,而超预期的美国经济复苏也将给疲软的外需带来一丝希望。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从经济的基本数据来看,一方面,3月份汇丰中国PMI预览指数为48.1,创下4个月来最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2%,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下滑,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疲软状况;另一方面,2月新增贷款只有7000多亿,低于此前市场预期,这可能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企业不敢贸然扩张产能和存货投资而使贷款需求不足的表现,此前市场预期的一季度经济基本面见底或将推迟来到,这种放缓趋势甚至可能延至下半年,另外考虑到在换届平稳过渡以及“十二五”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政策的大幅调整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政策红利的持续性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强烈。就外围市场来看,尽管希腊的债务问题在近期得到缓解,美国就业市场和经济复苏的态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尽管伯南克表示不会出台更加宽松的政策,但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仍然处在放松周期内,国内出口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总体而言,在以上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之前,我们认为维持弱势的实体经济基础并不足以支撑市场大幅上行。

  市场投资机会:优质蓝筹受青睐,继续看好债市投资机会

  本周市场依旧出现大幅向下调整,投资者情绪继续释放,从一周基金经理的观点来看价值投资的观念讨论正酣,优质蓝筹股受到基金经理青睐;债市方面,基于债券市场的确定性高于股票市场,债券较其他权益类产品有着更稳定的收益和更低的风险,基金经理继续看好未来的债券市场投资机会。

  工银瑞信(微博)研究部副总监宋炳珅认为,蓝筹股目前确实具备投资价值,以获取长期稳定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机构资金入市后对蓝筹股或以长期投资为主,将有利于支撑蓝筹行情。从估值角度来看,现在很多蓝筹股如银行股,估值仅5-7倍,比海外股票还便宜;从风险性来看,因为是大型国企、支柱性的行业和企业,基本上不大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破产风险。此外,蓝筹股每年还有约4%或5%的分红,如果将来券商可以再以此进行融资、融券做差价,其年化收益可能达到6%或7%。蓝筹股的投资收益率可接近甚至高于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具有规模大的优势,因此大盘蓝筹的确具有相当的投资机会。

  广发副总经理易阳方认为,应重点关注转型驱动下的新蓝筹。未来将会出现一批能实现长期增长的新行业,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出现一批新蓝筹,因此投资中应重点关注“能长大”的子行业中的优质蓝筹。市场可能出现结构性投资机会包括:增长相对确定行业的估值平移,如银行、保险、煤炭、家电等行业的业绩仍能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投资发力的潜在受益行业,如电网、通讯、水利、轨道交通、核电等领域可能因此获益;受调控影响估值触底的地产板块,地产行业随着政策放松预期以及地产企业对调控政策的适应,终归会回归正常化,其估值水平也将得到修复,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他表示,应重点关注“能长大”的子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如与经济转型、提振内需有关的大消费行业。随着经济转型,消费占GDP的比例将逐渐提高,大消费行业整体机会较大。还可重点关注受益于通胀下行,并能实现长期稳定成长的行业,如食品饮料、医药、商业和纺织服装等行业的优质公司。

  宝盈资源彭敢认为,市场短期调整孕育机会。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调整,今年A股行情较为乐观,“小牛市”具有缓升急跌的特质,对于大盘的下跌无需过分恐惧,市场短期调整孕育着机会。资金面会比去年乐观。“久旱”的A股有望迎来较为充足的资金流,从而演绎出“小牛市”行情。彭敢表示,目前A股的结构性机会比较明显,蓝筹股具备低估值优势、安全边际高,而基本面优良的成长股的弹性则更胜一筹。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在看好行情的前提下,可以重点关注非银行金融业的蓝筹股;激进的投资者可选择与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的成长股及追逐成长风格的基金。但成长股挖掘难度大且估值高,往往下跌时才有好的买入机会,不应该盲目追涨。

  汇添富基金(微博)认为,市场注意力从政策预期转向基本面。3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预览值48.1,为4个月来最低;而本周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有企业营收增速较去年的21.5%出现了大幅下滑,累计利润则负增长10.9%,市场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增加。我们认为前期因为政策预期和流动性好转带来的估值修复行情目前已告一段落,随着市场关注焦点转向经济基本面,即将到来的季报披露期对市场整体而言压力居多,特别一季度涨幅较大、但季报有压力的中小盘个股进入风险释放期。我们将适当控制仓位,资产配置上仍然关注前期涨幅不大的低估值蓝筹股和成长性确定的稳定类板块配置,另外也会积极跟踪重点公司季报,根据相关公司业绩预期和估值情况调整组合持股。

  申万菱信(微博)基金认为今年债市确定性逐步加大。综合流动性、CPI和相关券种的表现来看,2012年债市的投资机会将更加确定。申万菱信表示,预计今年第二季度通胀将继续回落,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同时,今年以来股债双双发力,债券基金表现突出,原因主要在于信用债今年表现良好,而资金面宽松对短期限品种及低评级信用产品也有一定推升作用,加之部分债券基金参与新股的机会较大,导致今年债券基金整体表现不俗。展望后市,申万菱信认为,信用债、可转债或有较大的机会。转债方面,在基本面向好、流动性改善等背景下,加之转债估值仍处于低位,具有股债双重特性的可转债将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转债牛市的出现需要正股趋势性上涨进行推动,期间可能需要消耗时间成本。

  基金投资策略:优选均衡型选股基金,关注债基投资机会

  偏股方向投资策略:优选选股型基金 控制仓位在合理范围

  本周市场震荡走弱,上周表现较优的强周期板块本周出现整体回调,而低估值大盘蓝筹表现相对抗跌,尤其是重配金融、地产等低估值蓝筹基金表现相对抗跌,如中欧中小盘,跌幅为2%左右。而超配强周期的资源与中游机械行业跌幅较大,如东吴行业和广发大盘,跌超6%。

  基于目前的市场形势,以下三类风格的基金值得关注:一是对政策和市场变化高度敏感,同时在选时、波段操作上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通过积极的组合调整来应对市场波动的基金;二是在风格配置上相对偏向兼具低估值与成长性的二线蓝筹风格基金;三是风格和行业配置相对均衡,而自下而上选股能力突出的基金,在中长期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另外,本周市场虽然震荡加剧,但是个股行情仍较为明显,因此可以适当关注选股型基金。

  偏债方向投资策略:债市机会相对明确,关注增强型债基品种

  本周债市延续良好表现,债券市场趋势性机会仍将较为明确,短期资金面的持续改善进一步巩固债市后市趋势。对于具体债基,我们仍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固定收益投研能力出众,资深基金经理掌管,风格相对积极的基金产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