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基金 > 2011年度基金年报 > 正文
亏损5004亿 收入288亿管理费 基金公司熊市“账本”曝光
新金融记者 游敏常
对公募而言,这个冬天似乎太过漫长而寒冷。
刚刚公布落幕的年报显示,2011年基金行业累计亏损5004亿元,亏损金额仅次于2008年。在千万基民被迫吞下这一苦果之际,基金公司却将288.63亿管理费用轻松收入囊中。尽管情有可原,但这样的结局无论如何令人唏嘘。
基金公司的日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好过,数百亿元的管理费蛋糕早被众多中介机构盯上,光是银行和券商便切掉其中的三分之一;而在收入和成本的双重挤压下,2011年基金公司盈利普降,龙头华夏基金(微博)净利润也下滑超过三成,如何跨越这个寒冬成为摆在所有基金公司面前的一道共同难题。
5004亿元
基金史上第二亏损年
挥别2009年的小牛市后,A股陷入持续未实现盈利的震荡调整,公募基金也因此连续两年未尝胜绩。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股债“双熊”,以致整个行业除了货币型基金一枝独秀外,其余各类型基金悉数沦陷,就连往年鲜尝败绩的债券基金也被拖入亏损的泥沼。
基金上周完整披露的年报忠实记录了去年惨烈的战况。根据天相投顾统计,2011年基金行业合计亏损5004亿元,仅次于2008年的万亿巨亏。
不出所料,股票仓位深重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成为去年的亏损大户,全年分别折损3147亿元、1523亿元,光是这两类基金便占据行业九成以上的损失,同时,债基、封基和QDII等品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面对泥沙俱下的市场惨状,唯有货币型基金独善其身,成功实现年度正收益。根据Wind数据统计,该类基金2011年总共获利57.98亿元。此外,“小众”产品保本型基金也勉强守住阵地,全年共取得利润2563.1万元。略显遗憾的是,南方避险增值、南方恒元保本二期等6只保本型基金没能守住底线,去年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有分析人士坦言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去年年底业绩出来时,行业亏损的命运已经注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去年投资环境较2008年更差,当时股市虽然暴跌,但至少债市风光无限,2011年却连债市也步入熊市。”北京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
行业哀鸿一片,64家基金公司无一幸免,均以亏损告终。龙头老大华夏家业庞大,因此以绝对数额计算,该公司的损失也最为惨重。Wind数据显示,去年该公司旗下基金共亏损436.84亿元,高居行业榜首。
向来笑傲牛熊市的“一哥”王亚伟也迫于无奈向持有人交上一份亏损的答卷,他操盘的两只基金——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精选2011年分别亏损12.96亿元和4.32亿元,这也是王亚伟从业史上成绩惨淡程度仅次于2008年的一年。
在这份亏损榜单上,出现在“200亿元”亏损名单上的还包括易方达、嘉实、广发、大成和南方基金(微博),另外还有12家基金公司全年亏损在100亿元以上。
不过,对基金公司来说,这5000多亿的亏损只是停留在账面上的数字而已,“旱涝保收”的行业惯例并未妨碍它们从中获取巨额的管理费用,只是当基民被迫掏出真金白银为这份亏损成绩埋单时,却别有一番滋味。
Wind数据显示,基金去年总共收取288.63亿元管理费用,以可比数据来看,这一数字较2010年小幅下降4.51%。其中,“十亿军团”的数目与前年持平,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广发、博时和大成去年管理费收入继续留在“十亿军团”之内。
华夏基金虽以25.27亿元的管理费用继续领先于同行业,但与2010年相比已减少3.57亿元,降幅超过一成。实际上,“十亿军团”其余成员去年管理费均较前年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尤以去年业绩整体表现不俗的博时降幅最大,公司全年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56%至11.6亿元。
新金融记者发现,个中原因或可追溯到该公司旗下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创设的“价值增长线”。据了解,该基金契约规定,在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低于价值增长线期间,基金管理人将暂停收取基金管理费。因为这条“价值增长线”的存在,导致这位新科状元空守着150亿元的规模,2011年全年管理费收入却颗粒无收。
288.63亿元
1/3交给银行券商
当然,选择与基民“共患难”的基金仅在少数,多数基金在旱涝保收规定的“掩护”下顶着巨额亏损,照样伸手向基民要钱。不过公平来说,这数百亿元的管理费用并没有悉数落入基金公司的口袋,赶来分食管理费这块蛋糕的大有人在。在这条管理费“食物链条”上,就有着银行、券商等一串长长的名单。
众所周知,而今各行各业的利润都向银行集中,基金公司也不例外。不少基金从业人士都曾向新金融记者抱怨,基金公司不过是为银行打工,除了在新基金发行期到处拜访银行渠道以外,每年还必须向银行“上供”大笔的尾随佣金(即客户维护费)。
此言非虚。据统计,2011年64家基金公司总共向银行派发46.97亿元的尾随佣金,较2010年提升2.06个百分点,而这部分资金占了全部管理费用收入的16.27%。
华夏、易方达、嘉实、广发基金(微博)等资产管理规模靠前的大公司仍然是银行的大客户,去年分别向其支付的尾随佣金均超过2亿元,分别为3.08亿元、2.38亿元、2.21亿元、2.09亿元,占各家公司管理费收入的比重为12.19%、14.99%和13.27%、15.5%,另外还有11家基金公司向银行贡献超过1亿元尾随佣金。
部分小基金公司为在激烈的发行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甚至将过半收入管理费交予银行,如浙商基金去年付出的客户维护费用便占公司管理费收入的52%。
而且,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次新基金公司,截至去年年底旗下仅有一只基金——浙商聚潮产业成长,该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规模不过7.62亿元,全年管理费收入不到千万,最终却向银行缴纳500多万的尾随佣金。此外,新华、纽银梅隆西部、摩根士丹利华鑫、富安达等4家中小型公司缴费比例也在三成以上。
仔细分析,券商也在这条管理费食物链上占据了关键位置。尽管去年A股交投较为冷清,券商从基金处获得分仓(即交易佣金)较前年缩减接近四分之一,但48.8亿元总分仓收入在熊市中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了。
其中,大型投行继续占据基金分仓中的优势地位。新金融记者统计发现,申银万国(微博)、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2011年分别从基金处取得2.75亿元、2.71亿元、2.08亿元、2.05亿元分仓,只不过与2010年相比,上述券商的分仓所得均缩减了三成左右。
去年股市债市携手“入冬”,多数基金公司换手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交易佣金也随之出现下降,只有摩根士丹利华鑫、华富、浦银安盛、华商、信达澳银和天弘等6家公司不降反升,其中摩根士丹利总佣金支出同比提升将近七成至2912.26万元。
新金融记者仔细分析后发现,这6家公司在股票交易上并没有太大提升,只是加大了债券以及回购交易的力度。当然其中也有例外者,例如摩根士丹利华鑫2011年大幅增加了回购交易,全年交易金额达956.93亿元,较前年提升了近9倍,而且股票交易金额也较2010年增加近七成。
不过,摩根士丹利华鑫的总佣金大幅攀升或与该公司去年规模逆势扩张有关。事实上,该公司2011年资产管理规模较前年提升近一成,此举也导致该公司的管理费用随之飙升超过五成,增幅仅次于华商基金(微博)和金鹰基金(微博)。
6.67亿元
华夏去年盈利下降超三成
仔细分析,光是银行和券商便切走三分之一的管理费收入蛋糕,剩下的三分之二还要被各类账单分去,包括基金经理巨额的工资和奖金、昂贵的写字楼租金等;而在成本和收入两头挤压下,去年不少基金公司盈利已出现下滑。同时2012年年初资本市场初露峥嵘后很快偃旗息鼓,各家公司只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面对资本市场这股寒潮,就连老大华夏基金也颇感“受伤”。中信证券最新年报显示,2011年华夏基金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超过三成,净利润从前年的10.06亿元下滑至6.67亿元,降幅达34%。
为此,华夏基金今年年初不但全线下调人工薪资,并且打开了4只老基金的申购,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投研体系的人员调整。据悉,年初以来公司旗下9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出现变动,副总经理刘文动卸任华夏盛世、华夏优势和华夏增长3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宣告脱离“一线”专抓投研。
龙头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公司自不待言。记者查阅多家基金公司股东年报发现,有可查数据的14家基金公司中,除了建信基金(微博)、招商基金、金鹰基金、国海富兰克林等少数公司外,其余10家公司盈利均有所下滑,其中东方基金更由盈转亏,交银施罗德的盈利也较2010年下滑近45%。
缺乏品牌和市场的新基金公司更是度日维艰。去年6月份才成立的财通基金(微博),半年时间便“烧掉”6384万元,今年2月份,其股东被迫再次注资1亿将注资资本金增加至2亿。去年刚成立的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也向新金融记者感慨道,现在市道不好,日子实在不好过,公司董事会已向股东提议增加一个多亿的注册资本金。股权刚刚易主的金元惠理基金公司(原金元比联)的新任外方股东惠理集团副行政总裁谢伟明近日也公开表示,将根据公司实际需要考虑股东注资事宜。
综上,行业整体盈利下滑,中小基金公司挣扎求生,却依然抵挡不住市场开设新基金公司的热情。据悉,第71家基金公司华宸未来基金管理公司已拿到准生证,业内人士判断,近年随着管理层监管思路的变化,基金公司也在急遽扩容中,未来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淘汰赛即将开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