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善用股指期货 基金如虎添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 10:02  新浪财经微博

  新浪基金研究中心  庄正 郭乙臻

  导语:近日两家基金公司的股指期货开户申请获中金所审批通过,标志着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投资的大幕正式拉开。基金作为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具有一定的择时能力;股指期货的运用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金将这方面的能力变现,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业绩。

  一、如何运用股指期货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相关规定,基金对股指期货的运用比较严格,通常基金招募说明书对股指期货的运用会限定:1.日终持有的买入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2.持有的卖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持有的股票总市值的20%;3.持有的买入期货合约价值与有价证券市值之和,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95%; 4.持有的股票市值和买入、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合计(轧差计算)应当符合基金合同关于股票投资比例的有关约定,即为基金资产的60%-95%;5.基金在任何交易日内交易(不包括平仓)的股指期货合约的成交金额不得超过上一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的20%;等。

  则根据上述规定,基金经理可以有两种方式利用股指期货做套期保值。首先是卖出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假设基金已经构建了一仓位为80%的股票投资组合(股票组合贝塔系数为1),但基金经理预测股市在未来可能会下跌,因此卖出相当于股票总市值20%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轧差仓位64%)。一段时期后,股市、期指如期下跌10%,则基金净值下跌6.4%,比没有股指期货对冲情况下下跌8%少跌1.6%。

  其次是买入套期保值,假设基金已经构建了一仓位为80%的股票投资组合(股票组合贝塔系数为1),但基金经理预测股市在未来可能会上涨,因此买入相当于基金资产净值的10%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实际仓位90%)。一段时期后,股市、期指如期上涨10%,则基金净值上涨9%,比没有股指期货对冲情况下上涨8%多涨1%。

  以上两种情况无疑对大势判断准确的基金经理较为有利。那么目前的公募基金到底是不是具有择时能力?

  二、公募基金择时能力勘探

  依照指引,目前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并运用套期保值交易策略的有股票型、混合型和保本基金。因此,新浪基金研究中心对公募基金所有偏股型基金(包含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闭权益基金)用成功率法验证了它们在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区间的择时能力。

  具体验证办法是,用各只基金每季末披露的股票仓位与其业绩比较基准中的股票仓位相比较(追求绝对回报的基金亦被剔除),如果高于业绩比较基准5%则认为该基金根据趋势主动增仓,如果小于-5%则认为是主动减仓。主动增仓基金多于主动减仓而次月沪深300上涨,或者主动减仓多于主动增仓而次月沪深300下跌,则证明基(微博)金正确判断了局势,具备择时能力。

偏股型公募基金择时能力验证
  增仓数/样本总数 减仓/样本总数 次月沪深300涨跌 择时成败
2007Q1 99/168 32/168 +
2007Q2 103/185 45/185 +
2007Q3 119/201 43/201 +
2007Q4 107/213 48/213 -
2008Q1 87/215 72/215 +
2008Q2 57/221 105/221 -
2008Q3 40/246 149/246 +
2008Q4 38/259 157/259 -
2009Q1 101/269 83/269 +
2009Q2 189/286 41/286 +
2009Q3 155/305 62/305 +
2009Q4 232/319 31/319 -
2010Q1 208/333 48/333 -
2010Q2 98/348 154/348 -
2010Q3 235/367 54/367 +
2010Q4 264/375 37/375 -
2011Q1 255/398 67/398 -
2011Q2 237/407 67/407 -
2011Q3 177/424 102/424 +
2011Q4 219/443 88/443 +

  数据来源:新浪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区间:2007年1月-2012年1月

  在验证区间,沪深300历经牛熊,偏股型基金仓位也随着基金管理人对后市的研判而起起落落。数据显示,在统计区间的20次调查中,偏股基金有11次择时成功,9次择时失败,成功概率55%,基金具有一定择时能力。

  因此,新浪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基金作为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具有一定的择时能力。股指期货的运用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金将这方面的能力变现,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业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