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基金专户业务的诱惑与困境

  ⊙本报记者 婧文

  业内一位专户投资总监曾为专户的发展描绘过这样一幅图景:随着专户业务的发展壮大,专户业务部最终会成为基金公司的一个子公司。

  今年年初,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曾表示,基金行业要从以公募基金产品为主,向公募专户均衡发展转变。而随着专户资格门槛的降低,专户牌照已不再稀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家基金公司获得专户资格。

  某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预期,随着“全阶层”专户时代的到来,基金业原本激烈的人才竞争或将更加白热化。海富通基金(微博)专户理财部总经理李峻也认为,新的专户管理办法降低了门槛,专户投资范围也放宽了,股指期货套保套利、商品期货以后都可以参与,但是相关人才尤其是做商品期货的人才还是短板。

  业内人士透露,早期开展基金专户时,可能有一两个是来自公募团队的核心人才,甚至投资总监,但多数公司的专户经理却只是公募基金的研究员。

  即便是管理传统专户产品,基金公司的人才配备都显得不足,随着专户策略的多元化,相关人才的储备更是“捉襟见肘”,基于对成本的控制,部分公司选择了聘用外部投资顾问参与合作。

  据了解,国内在量化投资与股指套利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因为开放基金公司专户产品投资股指期货的时间不长,基金公司自身的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都较为有限。有些公司是“先搭台后唱戏”,在产品设计差不多成形时再紧急募集人马。而且,一些公司在推出了挂着“对冲”名头的产品之后,对于对冲操作和套利交易也不见得会“涉水很深”。

  目前,国内券商中也仅有国泰君安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证券公司持续多年培养相关人才并积极推进相关的业务。尽管引进海外对冲人才也是一种办法,但管理人仍需根据国内市场,在投资模型和投资方法上不断适应。

  此外,尽管商品期货已纳入专户投资范围,但人才匮乏令其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国内公募基金中,有成熟商品期货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为数不多,一些能为客户实现获利的商品期货交易人才主要活跃于私募基金。”

  目前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储备商品期货和对冲人才,不惜重金聘请金融猎头“挖角”,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人才稀缺会成专户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未来或许会上演一轮人才“争夺战”。评论:基金专户业务的诱惑与困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