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业绩规模双缩水 2011年基金业表现逊于2008年

  2011年“股债双杀”的惨烈格局,在基金业得到完整体现。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微博)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各类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均在20%以上,偏债型基金平均跌幅也达到9.43%,而被视为低风险的普通债基,也难逃亏损厄运,一级债基平均跌幅为2.83%,二级债基则上升至3.79%。

  缩水的不仅是业绩,还包括规模。天相投顾(微博)统计数据显示,基金业管理的资产净值从年初的2.45万亿元骤减至年末的2.13万亿元,缩水了三千多亿元。纳入统计的66家基金公司中,除14家规模有所增加外,其余基金公司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

  满目“绿肥红瘦”,与2008年似乎并无差别,但其中一些细微之处却引发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警惕:2011年,单边下跌市中,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竟超越指数基金,让基金业的投资风格备受质疑;而债基风险骤然爆发,也令债基恢复“低风险”本色的呼声日渐强烈。

  股基投资风格亟待调整

  虽然股基平均跌幅远低于2008年,但在许多投资者心目中,2011年股基的表现甚至逊于2008年。这种印象的根源,在于2011年单边下跌市中,股基原本相对指数基金“抗跌”的特性却未得到体现。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达到24.95%,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也达到24.52%,超过标准指数型基金平均跌幅22.68%,以及增强指数型基金平均跌幅21.4%。而在2008年,尽管A股跌幅惊人,但标准股票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跌幅均低于指数基金。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指出,考虑仓位因素后,2011年度股票方向基金略微跑输沪深300指数,基金持股还没完全转到沪深300上。股票方向基金风格与业绩波动较大,个别股票方向基金跌幅30%,甚至接近40%,在有股票仓位限制的情况下,还是出现如此较大幅度的下跌,表明其持有的股票资产的跌幅更大。整体而言,2011年是继2008年后基金行业历史上第二个惨烈下跌的年份,固然有股市大跌等原因,但基金持股跌幅超过沪深300指数,还是表明这个行业的投资文化与投资风格有很大问题。

  “建议基金行业结合监管部门推动的以分红、上市公司价值和养老金入市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及时调整投资文化与投资风格,或者在公募体系内部再造真正的价值型投研体系,实施激进型与价值型的双头投研体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

  债基需“去杠杆”

  虽然被冠以“低风险”的金字招牌,但债基2011年依然难逃亏损厄运,这动摇了投资者对债基的投资信心。

  多位债基经理将2011年的亏损归咎于城投债风波。海通证券(微博)也指出,由于今年以来债市“黑天鹅”不断,特别是三季度城投债导致市场恐慌,企业债大跌。流动性的异常紧张导致信用债也出现调整。此外,可转债市场也出现恐慌性下跌,虽然第四季度债市大幅反弹,但是未能改变整体下跌的态势,这导致纯债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1年城投债风波暴露出来的是当前部分债基过分追求收益率以致风险不断放大的现状。其中既包括“加杠杆”,也包括对股市投资的热衷,而这已经偏离了债基“低风险”投资的本意。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基金行业希望给自己留有操作余地,因此在债基中保持一定比例的股票,并允许适度杠杆。事实证明,正是这些“余地”反而毁了“债券基金”的金字招牌。银河证券认为,债基的产品设计和操作过程均有问题,建议债券基金“去股票、去杠杆化”,否则将很难吸引中低风险资金的进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