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跌宕一年业绩尽墨 股基投资筹谋安身大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2日 00:18  中国证券报

  [编者按]

  本版今起推出2011基金年终报道系列,旨在反映2011年中国基金业的全貌和行业发展新特点,在突出前瞻性的同时,展现行业破局的思考和行动。今天推出系列开篇——《跌宕一年 业绩尽墨 股基投资筹谋“安身”大计》,该报道在盘点今年基金业绩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业绩不佳的多方面原因,深入剖析了目前基金投资模式与当前市场环境不适应的“病灶”,反映了业内人士对于该问题的现实性思考与未来基金投资趋势。

  □本报记者 李良

  无论是被动型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型偏股基金,在今年A股的“自由落体”中,均无法逃脱亏损的命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微博)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0日,277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幅度高达23.02%,116只标准指数型基金平均亏损幅度也达到21.81%。而仓位灵活度远高于股票型基金的混合型基金,结局也难有改观:无论是偏股型混合基金,还是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乃至股债平衡基金,今年以来的亏损幅度也均在20%左右。若剔除四季度新成立的基金,则上述以股票投资为主要方向的基金们,业绩全部呈亏损状态。

  对于基金经理们而言,这是如同梦魇的一年,更是值得深思的一年。历经去年和今年投资业绩的大起大落之后,许多基金经理开始审视自己的投资逻辑,实质性“价值投资”重归于更多基金经理的视野,“确定性”投资则渐渐成为基金经理们新口头禅。或许,在浮华破碎之后,基金经理们能在明年更多展示自己成熟的一面。

  高仓位“碎梦”

  尽管2010年沪深300指数以12.51%的跌幅报收,但凭借中小盘股的成功投资,部分基金给持有人带来了不菲的回报。这显然刺激了基金经理们的胃口,令其延续高仓位策略迎战2011年。但这一次,事态却朝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末,基金股票仓位仍处于历史较高位置,主动投资股票方向基金平均仓位达82.24%,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平均达到86.97%。而沪深300指数在一季度尽管波动不断,但仍以上涨3.05%报收。在这一阶段,基金经理基本上通过调整组合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并未剧烈减仓,除了部分重仓中小盘股的基金净值跌幅较快外,多数基金净值处于窄幅波动状态。

  到二季度,A股形势急转直下,当季度沪深300指数跌幅为5.55%,不少个股大幅下跌。但统计数据显示,至二季度末,偏股型基金仍保持较高仓位,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仍达85.1%,众多基金损失惨重。更糟糕的是三季度,沪深300指数重挫15.22%时,基金仓位依然高居不下:截至三季度末,可比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仅从二季度末的84.67%下降到83.24%,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偏股型基金业绩今年全面亏损的基础奠定于此。

  “一直保持较高的仓位,是今年我们在投资策略上最大的错误。”上海某投资总监在回顾今年投资时不无懊悔。他表示,虽然年初预见到市场会剧烈震荡,但对单边下跌仍然准备不足,对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理解不够,加之因为去年的不错表现,对收益率的期望值也比较高,还认为通过“选股”就可以规避市场下跌的风险。“可惜,事实证明,覆巢之下无完卵,今年还是仓位策略最重要。”他说。

  “独门股”之殇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今年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跌幅竟超过了标准指数型基金的跌幅,这意味着有许多股基今年亏损幅度将远超大盘指数。而考虑到股基不可能持有100%的仓位,这种现象在熊市中实不多见。

  “造成股基跌幅超过指数跌幅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股基的持股集中度在增加,令个股下跌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力不断加大,而个股跌幅超越指数跌幅是很平常的现象,这导致不少股基的跌幅会超出预期。”某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向记者表示,“我个人认为,股基持股集中度增加的原因,是基金投资风格发生变化,大家更注重通过‘选股’来获得超额收益,而忽视了大类资产配置的风险。”

  天相投顾数据也显示,在经历了2010年的选股“大跃进”,导致基金持股集中度不断提高之后,2011年这种趋势仍在延续:一季度,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持股集中度为44.77%,较2010年底提升约0.8个百分点;二季度,开放式股基持股集中度至46.77%,上升2个百分点;而至三季度,开放式股基持股集中度则上升至47.41%,再度提升了0.64个百分点。而在持股集中度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不少个股演变成某些基金公司的“独门股”:旗下多只基金扎堆持有的股票。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独门股”在去年一度为部分基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在市场呈单边下跌趋势时,其风险也会不断放大,导致基金净值的损失超出预期。业内人士指出,从今年双汇发展华兰生物紫鑫药业乃至近期连续跌停的重庆啤酒来看,基金过度集中持有“独门股”的风险,有可能会大于其所获的预期收益,这值得基金经理们深思。

  重归“价值投资”

  事实上,无论是高仓位策略,还是“独门股”手法,背后折射的乃是基金经理近年来投资风格的变化,其背景则是中国经济正遭遇的结构性转型。

  某基金经理在总结近两年投资经验时向记者坦承,重注押宝“成长股”已经取代“价值投资”成为自己当前最主要的投资方法。他认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传统行业的投资价值正在不断降低。要想获得超额收益,抑或在基金投资中处于领先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成功挖掘到“成长股”并集中持有。不过,两年的大起大落后,这种投资方法的有效性也遭到了他自己的质疑。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成长股’的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而本着对持有人负责的态度,基金投资不应该承担这么高的风险。”该基金经理说,“事实证明,在市场剧烈震荡时,‘成长股’的预期也会随之剧烈变化,上涨可能超预期,下跌也同样会超预期,这就给基金投资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损失,更何况,现在市场中还充斥着大量的‘伪成长股’。所以,我也一直在反思,应当如何配置‘成长股’和‘价值股’的比例才最合适。”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中小盘股乱象丛生的冲击下,近来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已经开始重归“价值投资”路径,开始加仓目前价值凸显的蓝筹股。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中国经济下滑已成定局的背景下,需要更多考虑投资的“确定性”而不是“成长性”,尽量规避系统性风险才是目前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