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基金 > 重庆啤酒13年乙肝疫苗梦碎 > 正文
一场豪华一场梦。
三家公司复牌即连续跌停,重仓的基金公司几乎无路可逃。
近年来频踩“地雷”、饱受诟病的公募基金,是否又一次面临来自持有人的信任之劫?
基金的本质是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业理财,如果配置偏离度太多,或在单只个股上赌太多,组合平滑风险的能力肯定会大大减弱,何谈分散风险?更无从体现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
什么是公募基金的投资本色?基金到底应该赚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钱?还是参与市场游戏赚博弈的钱?事实上,业内对这一问题早有反思。
证券时报记者 楚木兰
一问:
基金投资是否发生了偏离?
10天前,在第十届基金业国际论坛上,曾有监管层人士对基金投资中的投机行为提出质疑。数日后,在重庆啤酒引爆的这场风波中,又有基金被推到了“极端配置”和“投资偏离”的风口浪尖上。
“基金投资上的问题早已有之,重啤的疫苗风波不过是最新的导火索,让行业不得不再次正视和反思公募基金投资偏离的问题。” 有基金业资深人士认为,毋庸讳言,业内有公司倾向于“坐庄式”的持股,个别基金股票池里就敢只放十只股票,只要看好,单只股票就敢拿10个点。“不可否认他们也做了充分调研,确实看好未来前景,但对一些不确定性较大的个股,应保持较低的持股比例,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基金过于集中持股,或者行业配置过于偏离,还将面临流动性风险。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相当流行追概念、讲故事,一些讲故事的公司,虽然故事看起来无比美好,但总是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如果故事的结局没有预期中的美好,或者美妙的故事根本子虚乌有,一旦真相揭开,公司股价遭遇连续跌停,引发重仓基金巨额赎回,其冲击成本影响不仅是持有公司的资产,更会累及其他重仓股,导致基金净值全面下挫,影响持有人利益。“故事讲不下去的时候,相关公司可能从凤凰变乌鸦,估值也将面临大幅度的调整,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肯定极其剧烈,这种类风险投资并不适合公募基金,尤其不应该重仓持有。”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基金的本质是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业理财,如果配置偏离度太多,或在单只个股上赌太多,组合平滑风险的能力肯定会大大减弱,何谈分散风险?更无从体现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在2009年下半年以来,对行业和个股的极端配置情况在公募基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事实上,不成功便成仁的道路并不适合公募基金的投资风格。”
二问:
基金到底该赚什么样的钱?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新业务遇阻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市场对不确定利润的疯狂追逐。从投资的原理来说,不确定性是大牛股的运作原理,科技前进的道路上必然有很多坎坷,买股票就是买未来,但错在不该把太多身家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作为风险高、收益高、概率小的投资,应该多目标、小仓位。
上月底,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在接受调研时,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谈到困扰基金业的一个顽疾——基金投资严重偏离公募基金的方向。
他举例说,“赌行业”、对某一行业甚至个股持有比例过高的现象在基金公司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到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只股票,人们总是很容易想到与之相关‘一战成名’的基金公司,似乎这成了一种潮流和值得遵循的投资方法,但实际上公募基金的投资正在发生严重偏离,是时候大声疾呼回归公募基金的投资本色了。”他说,“赌行业”涌现出来很多“流星”,可能今年业绩很靠前,靠一只产品的明星效应迅速拉升了公司规模;为了维持排名靠前,第二年不得不再赌,但连续赌对的概率毕竟很小,第二年很有可能就押错行业,业绩非常靠后,规模也随之“来得快去得快”,产品业绩和公司规模的波动都很大,增加了持有人的投资风险。
什么是公募基金的投资本色?基金到底应该赚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钱?还是参与市场游戏赚博弈的钱?事实上,业内对这一问题早有反思。
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对此早有论述。他认为,源自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钱,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应该赚也有能力赚到的钱。但现在整个市场都充满了博弈心态,公募基金也不能免俗。采取对行业很极端的配置策略,以及押宝重组股的做法,可能的结果是光辉一年,第二年就被遗忘,但这样做可以赢得媒体的关注、持有人的追捧以及股东的认可。大家都要博出彩,导致基金的投资行为愈发短期化,投资逻辑也很混乱,买一样东西很快又卖出,这种短线行为已经偏离了机构投资者的选股方向,更谈不上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
三问:
基金投资决策流程是否完善?
据深圳一内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介绍,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流程应该是一套完备的系统,基金经理如果要下重手买入一些有相当多不确定性的个股,投研决策部门至少应该要在投资比例上有所限制,否则,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流程就是形同虚设。
“如果研究员有选择性的偏向,有意无意回避掉公司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公司应该有机制制衡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行为,否则,干脆基金公司一个人做投资决策算了,要那么多人干嘛?”一位私募基金老总颇为不解地表示,公募基金确实应该在投资决策流程等方面好好反思一下,否则,就是对持有人的极端不负责任。
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完全不同,私募基金有100万的门槛,服务的是有钱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较高,可以做一些风险较高的集中投资。而公募基金的持有人多为银行客户,抗风险能力较弱,公募基金组合投资的目的就是要分散风险,过于集中持股,已背离公募基金的本源。
“基金在投资的时候,心里一定要装着持有人,一定要把投资利益与持有人利益、公司利益保持一致。”该投资总监表示。
四问:
基金为何频踩“地雷”?
有医药行业研究员微博转发称:“做投机的要排除中恒集团这个业绩泡泡雷,要排除华兰生物这个政策雷,再排除重庆啤酒这个高科技梦想雷,还能抓住迪康药业、江苏吴中这种火箭票实属不易。恐怕还没抓到,早就被雷震没了。”
事实上,不光是近期的医药行业频现“黑天鹅”事件,近年来,基金投资踩雷事件着实不少。2008年的伊利股份和中国平安(微博),分别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和投资富通亏损巨大,致使其二级市场价格跌幅达50%左右。进入2011年,“黑天鹅”事件更加频繁,瘦肉精、尼美舒、高铁风波、举报门、疫苗风波等事件,受伤的都是基金重仓的明星股,对应的分别是双汇发展、康芝药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伊利股份、重庆啤酒的股价受挫。频繁发生的此类事件让基金防不胜防,颇为受伤,也让人们不得不质疑——基金为何频频踩中“黑天鹅”?
投资永远有风险,黑天鹅事件注定要发生。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只要参与整个市场,基金就躲不过“黑天鹅”。但是,除了“不可抗力”,基金能否通过一些主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这一概率,而非目前频频发生的状况?
上市公司讲故事,总有基金愿意听。如果成功,基金自然名利双收;一旦失败,有多风光便有多惨痛。有业内人士总结说:“重庆啤酒疫苗难育,大元股份金矿难买,科力远稀土梦碎”,三家公司复牌即连续跌停,重仓的基金公司几乎无路可逃,“所以,对公募基金来说,做投资一定要坚守社会责任,对于缺乏社会责任的公司,即使短期有获利机会也要坚决回避”。
“如果说‘黑天鹅’事件不在我们的掌控中,那么避免极端配置则是基金公司可以自己掌控的,这也是减小‘黑天鹅’事件影响的最好预防办法。”一位基金经理透露,他在投资策略上基本不做极端配置,四平八稳的情况居多,虽然几次“黑天鹅”事件对于公司净值确实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业绩上来看,影响并不大。这也和该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有关,该公司不同期限的业绩考核各占一定比例,这使得基金经理更加注重基金的长期收益而非短期收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