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呼吁继续完善市场制度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 11:05  证券时报网

  “如果说一部分人亏,一部分人赚,那是部分投资经理的问题。但面对行业的集体沦陷,那就说明市场制度可能也出了问题。”某券商自营部门投资经理表示。接受采访的多数投资经理认为,除了他们自身投资逻辑失当外,目前证券发行市场的暴利以及股市缺乏对冲工具,是他们无法抗拒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

  股市生态链遭破坏

  被认为是市场主流资产管理力量的公募基金已连续3年停滞不前;券商资管吆喝着扩大规模却原地不动,资管行业的希望在哪里?但在发行市场,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的募资规模却一路高歌猛进,动辄3年5倍左右的回报率令二级市场投资者望尘莫及。

  “新股发行虽非大跌主因,但却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南方基金(微博)首席策略分析师、基金经理杨德龙(微博)表示。

  “各种制度安排更偏向一级市场,大量利润也留在了一级市场。”申银万国(微博)资管部负责人单蔚良表示,短期内,由于股票供应越来越多,资金面并未改善,二级市场仍难存机会。

  据Wind数据,2009年以来,两市包括首发(IPO)、增发和配股三项共集资2.1万亿,占目前A股总市值的十分之一,共有724家公司通过IPO上市,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1%。大扩容的同时,A股IPO的市盈率居高不下,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创业板首发市盈率达到52倍,中小板达43倍,主板则为近39倍。

  “首发已把二级市场投资空间消耗殆尽。”多位投资经理直言。今年中旬,中金研究部副总经理侯振海更是表示:“一级市场死掉才会有牛市。”按照他们的研究,过去的两次大牛市,具有发行市盈率跌破20倍且新股暂停发行等特征。单蔚良表示,一级市场快速扩容,确实为企业的直接融资做了贡献,但长期来看,却破坏了A股的生态链,股市长期低迷难免。

  新股发行制度的设计一直颇存争议,这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思考。单蔚良认为,近期正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如近期证监会修改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制定明确的分红政策和规划,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此外,从过去的11月看,IPO过会率在逐步下降。

  期待更多对冲工具

  单边下跌中,任何机构都难以逃脱冲击。采访中,多位投资经理建议引入更多的对冲工具。

  去年4月,期指和两融先后推出,投资者结束了缺乏对冲工具的时代。而后,监管层先后发布了券商和公募基金参与期指的交易指引,但目前私募基金仍未被允许参与其中。南京世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士杉表示,当资产规模增大后,很难规避系统风险。

  “目前对冲工具还是太少了,虽有期指和两融,但市场规模还是非常小。”杨德龙表示。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但斌(微博)则认为,随着两融、转融通的推出,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对冲工具,会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

  “事实上,基金经理在参与股指期货市场中,并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基金产品是追求相对收益的,因此基金经理一般对参与期指比较谨慎。”杨德龙表示。

  “这也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德邦证券分管资管业务的副总裁武晓春表示。业内人士均认为,引入更多对冲工具,至少给了机构投资者屏蔽系统性风险的机会。(曹攀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