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连洲:我也是亏损的基民 为什么基金总亏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 09:48  大众证券报微博

  “我自己07年初买了基金,1.1元左右买的,现在大概是8毛钱。”本周二,全国人大财经委原研究室负责人、原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微博)来到大众证券报社与本报记者座谈。作为基金法的奠基人,王连洲也是一位亏损的基民,这个小秘密一下就拉近了记者和他的距离。他常常思考,为什么基金业这两年总是亏钱。

  “基金法刚设立的时候,确实有些地方还考虑得不太周到。”王连洲认为,基金业的困境有整个资本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但有一些是当时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造成的。

  他指出,首先是基金的仓位和投资范围均受到了限制。去年中国的股市已经落到全球最差劲股市的倒数第二差,而今年的沪指从年初的3300点又下跌了将近1000点。在这中间,制度决定了基金必须持有60%的仓位。而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如保资、信托等则不需要受这些限制,这逼着基金必须承担损失。他希望,管理层能够去拓宽基金投资的范围,让基金公司转型为资产管理公司。“如果钱仅仅投在二级市场上,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持续的。”

  其次,他指出制现行的制度谈不上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基金公司拿别人的钱干别人的事情,积极性当然不高。

  “跟国外的基金法律比,我们的法律里面少了一个发起人的概念。国外是有一个发起人,再由基金发起人去聘请基金管理团队来管理基金,这样有一个制衡。我们这里,基金管理人和基金发起人都是基金公司。我们的制度里,基金持有人大会可以保护基金持有者的利益,但事实是,这个会根本开不起来。基金持有人大会必须要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支持才能召开,否则就不能召开,这让基金持有人的权益难以实现。”

  第三,他认为基民付出的各种费用太多。

  “在基金、券商、银行之间的金融产业链中,让基金向银行让出了一半左右的管理费收入,银行依靠渠道资源坐收分成,致使基金公司盈亏平衡的规模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基金通过券商的交易行为买卖证券,所支付的交易佣金高达千分之一左右,加上我们的基金新手们来回的频繁交易,使基金佣金达到百分之一左右。这对券商来说是吃大不吃小,本来基金是交易收费的大客户,应该享受批发价格的优惠,但执行的是零售价格大于批发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又怎么能赚到钱呢?还有托管费、中间服务费、信息披露费等等,据有人统计,基民的成本起码大于6%,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基金又怎么能赚到钱呢?为什么大家现在的情绪比较大,对基金的信赖程度降低,这不完全是基金公司、基金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制度设计、是证券市场的问题。”

  除了制度问题,王连洲还对一些基金从业者的工作态度提出了批评。“2007年的时候,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总说我给投资者赚了多少钱,认为还没有提取相应的报酬,还觉得委屈。当然,他这种埋怨也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没有想到那是整个市场好,人家不买你的基金,买股票也挣钱。”

  在和本报记者的交流中,王连洲对本报一直努力进行的投资者维权行动非常认可。他希望,媒体能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更多的鼓与呼,与市场各方共同推动证券市场的制度进步。“很多问题的确一时难以解决,我们只能不断地呼吁,不断地呼吁,去争取得到进步。”

  记者 陶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