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鸿儒:公募基金遭遇多方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2日 12:11  财新网

  天相投资资料显示,上半年61家基金公司管理的763只基金,整体亏损1254亿元,没有一个实现正收益;业务范围受限等五方面问题严重,刘鸿儒建议从法律和监管两方面寻求突破

  【财新网】(见习记者 李雪娜)中国基金业目前遭遇多方瓶颈,急需突破。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刘鸿儒如是表示。

  目前中国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迅速下降,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比由2005年46.72%峰值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11.46%,其占居民存款余额比例也由2007年18.99%的峰值一路下滑到当前的6.33%。

  基金持有人整体收益不高,甚至亏损,基金发行困难,发行规模逐步缩小。根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61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763只基金,整体亏损1254亿元,没有一个实现正收益。

  与此对应,银行、保险、信托理财产品发展迅猛,到今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四万亿,“几乎是同期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两倍”。

  在12月2日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刘鸿儒表示,中国基金业发展瓶颈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

  首先,基金公司可投资范围受限,业务范围狭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只能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过度依赖证券市场。而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跨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等五大市场;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在“投资范围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投资狭窄,导致中国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

  其次,基金业销售渠道受限。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10年开放式基金发行总额中,银行渠道的占比达到了60%,销售过度依赖银行渠道,使得基金产品和银行自身理财产品在竞争中容易被边缘化,被迫向银行不适当地让渡收益。

  再次,基金公司自身存在治理结构缺陷。其契约式运作模式导致持有人利益保护的缺失,基金份额持有人亦难保护自身利益。此外,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短期化,与以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存在冲突。

  中国基金行业缺乏长期的资金支持。目前公募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储蓄存款,80%投资者是散户。平均换手时间仅有三个月,这类资金追求短线收益,频繁申购、赎回,会导致基金投资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不利于保护持有人的整体利益,也不利于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此外,基金监管的标准不一,导致了基金行业在与其他机构的竞争中处于弱势。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参与机构增多,机构博弈进而加剧,在与银行、信托公司竞争中,基金公司处于弱势地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