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远印象:独立思考 转识成智

  丁远至今都还记得,他在法国12年漫长求学生涯开始时的情景。“上金融理论课,教授列了一大堆书目论文,然后对我们说,这门课有很多文章要读,我也会提出很多观点,但是所有文章上的观点和我的观点都有可能是错的。正是在质疑之中,我们的理论才能进步。”

  丁远回忆说,这一段话,对于一个从中国大陆去求学的人来说,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法式教育给了丁远一个重要的信念: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你应该独立思考。如今,看着在法国学校读书的儿子成长,丁远对于这样的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从小的课本里就没有所谓的‘中心思想’,老师每次都说,我们一起来玩吧。我看他们的儿童读物,全是挑战权威的,连环画里也都是小孩恶搞大人,百姓恶搞绅士。”

  “我在巴黎看到中国人成群地买LV包,就很有感慨。”丁远说,中国人只能扮演抢购的角色,而法国人、意大利人却有无尽的设计天才,或许就跟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关。丁远坦言他不愿意当官,有学生戏谑丁远“走不太远”,他甚至觉得很对。“我不想走远,也用不着走远。你想‘走远’就要适应体制的模式,那逐渐就不能独立思考了。”

  在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之前,丁远是法国HEC管理学院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的终身教授。从2003年起,丁远开始作为核心教授在中欧MBA、EMBA班讲授会计学课程。2006年8月,丁远决定从巴黎回到上海正式加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幽默、睿智的授课方式,再加上独具个性的案例教学,使得丁远很快成为中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一科那么苦涩的财务课程,被丁远讲得“天花乱坠”。一位学员说,“丁远引导学生在冷峻的财务分析思维之下,发现着会计学的内在美。”

  “我的工作是我喜欢的,每天拿几份报表看很开心。”丁远说,尤其是在财务报表公布的时候,也许每天要读上30-40份报表。虽然在别人看来,这样的工作一点也算不上“半懒人”,但是对于丁远来说,这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乐趣。

  如今丁远又在研究银行股的问题。“我原来的模型对金融板块并不适用。现在一是做基金的需要,二是中欧明年新办了金融EMBA,我要教金融财务会计,所以要研究怎样找出好的金融企业。”丁远说,现在已建立了一个模型,能把最好的银行选出来。这一模型通过测试,从2008年就开始能有正收益。

  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基金,丁远都有一个纯真的目的:为了在课堂上能让学生信服。反过来,学员跟他的交流,也更进一步促进了他的研究。“很多公司情况都是找同学们聊了才知道,设计出模型后,我也会去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问他们靠不靠谱。”丁远说,问下来之后,发现大家确实会喜欢他选出来的好公司。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