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打持续营销牌挖角名私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9日 01:41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张宁

  继证券时报11月3日报道“名私募+大银行”发行模式遇重挫之后,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阳光私募在发行市场仍然表现不佳。不少券商营业部此时则伺机而动,通过为阳光私募进行老产品的持续营销,在券商营业部之间挖角名私募。

  持续营销成本低

  阳光私募发行市场目前重新进入了一个“好买不好发”的尴尬境地。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48.38%的私募看涨11月行情,比上月大幅提高了19.35个百分点,并认为四季度可能会迎来一个时间、空间上都较为有利的投资机会。但据记者了解,近期阳光私募失意于发行市场,往日的杀手锏“名私募+大银行”发行模式继续受阻。

  据深圳某私募机构人士介绍,通过与银行的合作,目前新私募产品发行量能达到2000万元规模就已算不错,有时候发行量甚至还无法满足这一新产品的成立条件。

  据上述人士介绍,目前阳光私募发行新产品成本中的信托账号费用、渠道发行费用实际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费用。因此,信托公司往往要求私募提供保底费用收入,且不会因发行规模缩小而降低。但对于阳光私募而言,却因新产品发行规模的减少而造成固定管理费收入缩水,收入无法覆盖成本,短期内无疑给私募带去了不小的资金成本压力。

  据记者了解,在各方对新产品发行缺乏动力之际,深圳市场上部分券商近期开始大打“持续营销”牌,以保底募资为承诺,吸引明星私募加盟。据招商证券(微博)某营业部人士表示,一般保底募资规模将不低于3000万,营业部将动用全部资源保障发行。而对于私募来说,采用持续营销的方式可沿用原产品的信托证券账号,为此也节约了百万计的新账号费用。

  券商谋挖角

  对于持续营销,据国信证券某营业部人士表示,与其合作的私募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业绩优良,其次是该私募旗下至少有两只发行满一年以上的产品。这是因为券商除了要收取基本的发行费用外,另一附加条件是通过分仓来增加营业部的佣金收入。

  据该人士介绍,在今年不景气的市场行情下,阳光私募的交易量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同时阳光私募还能维持“万八”的佣金率,远高于新增散户的佣金率。此外,引入优秀的投顾也能让核心客户保持较高的粘度和紧密度。

  据记者了解,在此过程中,不少营业部还要求阳光私募从其他营业部相应转入一只产品,其规模要不低于为其持续营销产品的募资规模,否则就意味着营业部客户资金外流。阳光私募若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就必须在佣金率上相应有所让步,以对该券商营业部进行补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