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私募对冲基金摸着杠杆过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8日 08:27  期货日报

  去年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拉开了中国本土对冲基金发展的序幕。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曲线入市的私募对冲基金虽然普遍比其他私募产品亏得少,但取得高收益的产品也并不多。其中,成立于今年4月的梵基一号,凭借其宏观对冲策略,以19%的月收益夺得今年8月私募冠军。截至10月20日,梵基一号累计收益率9.95%,年化夏普比率0.5。

  把握对冲基金杠杆使用度

  与本土股指期货对冲基金不同,上海梵基股权投资公司管理的梵基一号不仅投资股指期货,还利用商品期货对冲风险。

  记者从梵基一号净值曲线中看到,成立之初的一个多月,梵基一号跑在沪深300之下,直到7月才异军突起,把大盘和其他私募产品甩在背后。对此,梵基投资董事长张巍表示,对杠杆的使用度上,公司一直在摸索前行。团队运作基金首先要控制在波动率下,才能赢取每一笔交易可获得的最大利润。在风控上,公司每天会对投资组合暴露部位的整体波动率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要控制的波动率(每天1—2点)去调整资金使用杠杆。”现在市场不明朗,杠杆已降低到了10%—15%,以前最高80%也做过。“

  梵基一号成立之初,保持了较高的股票仓位。在A股市场下跌中受到冲击后,便通过期货做空铜、橡胶和棉花,以对冲股票仓位的风险。”对冲的逻辑是经济如果出现下行,首先会影响建筑、汽车、消费行业,橡胶等品种会表现弱势。“5月中旬,梵基判断市场底部出现,增加了股票仓位至四成,同时将平掉商品期货空头头寸,但在股市进一步下跌中,梵基一号遭到了利润回吐。之后黄金期货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又买入黄金期货以对冲股票持续下跌的风险。

  宏观对冲策略难运作

  梵基投资于2010年1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了”梵晟宏观策略基金“,投资国际外汇与商品期货市场。张巍坦言,由于国内金融工具不够丰富,以及私募对冲基金的有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在国内运作宏观对冲基金要辛苦很多。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惯用的”美林证券经济时钟理论“是他们重要的投资方法。张巍表示,宏观基金不是结果的接受者,而是过程的预判者和参与者,并从中获取超额收益。他认为全球经济和金融是个金字塔,国家领导、政客、银行家等站在金字塔最顶端,其决策影响世界经济走势,进而逐步影响全球所有市场,只是各市场在反应时间上先后有别。因此,他们注重的是宏观分析下的不同资产配置,通过对全球经济体联动,经济周期以及各类资产类别的相关性、互动性分析,寻求管理资产的稳步增长。

  “宏观主要包括利率和外汇市场,因为这两个市场对投资的影响是至上而下反应最快的。”张巍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