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自行发债试点 部分券商基金认为利好股市

  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 缓解投资者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担忧

  □本报记者 朱茵 方红群

  地方政府开展自行发债试点,能否带给市场一丝新气象?一些券商研究机构、基金经理认为,在债市火爆的情形下,未来该品种债券或将受到债市追捧。同时,试点有助于厘清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的关系,将成为财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但他们对该试点是否可被视为财政政策松动存在争议。

  减轻地方政府资金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对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已有充分预期。试点发债有助于厘清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的关系,有助于投资者对风险的预期。

  招商基金(微博)策略分析师李恭敏认为,该项政策的推出对整个市场是一个利好。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使得地方政府的投资、财政和银行信贷纠结在一起,三者之间形成矛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地方债发行试点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把地方政府的财政与银行信贷的关系进行剥离。这是完善和改进整个投融资体系的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国信证券的分析师认为,地方债试点渠道明确后,有利于缓解投资者对地方融资平台信息不完整的担忧。

  长江证券(微博)宏观策略组认为,对于地方财政资金来源,国家仅通过财政安排了其中的一部分,庞大的资金缺口更多是地方政府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来弥补。各地纷纷上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给城投债的爆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城投债信用问题埋下了隐患。此次四省市地方债发行试点无疑将成为财税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南方基金(微博)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微博)认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有两大正面影响: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地方政府投资资金上的压力,保障房和其他基础设施也可以获得新的资金来源,这有利于推进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该项政策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因为以往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和银行贷款。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若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只能向银行贷款,如果所投的项目收不回投资,最后可能会造成大量坏账,这就把风险都转移到了银行体系身上。

  发行利率或略低于国债

  杨德龙认为,地方政府开展自行发债试点可以视为财政政策开始松动的一个信号。该政策对银行板块是一个重大利好,对大盘的反弹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招商基金认为:“把这一试点看作是财政政策松动的信号,可能有点牵强。”因为按照年初的财政安排和目前为止的数据,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如果财政政策有松动,政府可以审批新的项目,放出财政存款。而此次推出的政策,更多是中长期国家政策上的一个布局,目的是厘清地方财政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国信证券认为,对于股市投资品如高铁板块等将是利好。

  长江证券认为,就债市来说,一种新的可供投资信用债品种将闪亮登场。3年或者5年的期限对于债券投资来说比较适中,发行利率预计也将略低于当前新发国债发行利率。尽管目前规模不大,短期内不足以对债市供给形成冲击,但从长期的角度上来看,地方债无疑将成为投资者一个新的选择。而对于城投债来说,利好的方面在于地方债可以成为其背后还本付息的隐形支撑,但地方债也会起到分散资金的效果,对于已上市的城投造成抛压。综合下来,具体影响仍有待市场检验。

  还有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现阶段地方债火爆,二级市场交易活跃,这种债券将会受追捧。

  当然,接受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也指出,地方债试点相关办法仅是粗略勾画出一个地方政府发债的轮廓,一些关键事项仍有待明确。

  长江证券指出,传闻称此次四省市试点发债总规模在250亿元左右,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仅广东省各级财政的负债就已经达到了3000多亿元,试水对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资金短缺问题并无实际意义。地方债规模何时可以扩大、何时可以将制定发行规模的权利下放地方政府值得关注。当然,此次试点的四省市均属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利于形成“吸引资金-投资项目-获取收益”的良性循环。何时、以何种条件将范围扩大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引人注目。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