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类债券齐涨 机构试探性抄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9日 09:24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本报记者 曹元 深圳报道

  万绿丛中一点红。

  10月18日,当全球股市、大宗商品纷纷下挫的时候,中国债市继续我行我素地反弹。国债指数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再创新高,收于130.21点,上涨0.06%;企业债指数上涨0.03%,连收四根阳线;分离债指10月以来一直反弹,当日上涨0.12%。

  三季度,股债跷跷板未能出现。股基和债基上演历史首次双杀一幕,引得市场称叹。

  然而,自9月末开始,很多债券品种逐渐摆脱颓势,在股市连创新低之时,债市正在悄然反弹。

  很多机构也看到了债市反弹的机会。

  “我们看好未来一段时间债券的走势。”注册地在北京某商业银行负责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经理表示。

  机构陆续入场抄底

  南方基金(微博)投资总监邱国鹭(微博)在微博上对债券投资这样描述:债券投资者对债市波动往往能有逆向思维,而股票投资者对股市波动却总是追涨杀跌。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表面上是由于债券有固定的息票和到期日而股票没有,实质上却是由于许多股票投资者不太成熟,对股票投资的本质缺乏认识,所以华尔街有句老话,股票是小孩子玩的,债券才是大人们玩的

  邱囯鹭还分析道:债券下跌后,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机会,因为人们会注意到债券的未来到期收益率已经因为价格的下跌而上升了;股票下跌后,人们看到的却只是风险,因为股票没有固定的息票和到期日

  从6月中旬开始,债市迎来了熊市,一直持续到9月末。

  企债指数从6月7日的高点到9月29日的低点下挫了1.58%;分离债指数从6月7日至9月29日下跌了1.15%。而债市的重灾区发生在可转债和城投债身上。川投转债(110016)二季度跌幅22.54%,石化转债(110015)二季度跌幅18.02%。

  但9月开始,如邱囯鹭所言,机构开始试探性抄底债券,债市迎来全面性的反弹。

  企债指数10月份以来截至10月18日,已经上涨了0.43%;分离债指上涨了0.95%。而前期跌幅较重的城投债、可转债也纷纷止跌反弹。2008云投债重返100元大关。川投转债10月以来涨幅4.67%、石化转债涨幅4.24%。

  上海一家保险公司做自营的投资经理认为,因为季度末存贷比考核的因素,9月份是流动性较为紧张的时候。季度末的考核点过去,流动性会有一定的放松。另一方面,CPI回稳也增加了投资者对后市流动性转变的预期。因此该机构对一些高评级债券进行了增配,尤其是对AAA评级的债券。

  从SHIBOR利率来看,9月30日之后,7天的SHIBOR利率就开始走低,从9月29日的5.0675%一路下滑至10月14日的3.1475%。

  而前述北京某银行投资经理则有另一套投资逻辑:“在衰退阶段,债券是很好的避险工具。”依据是美林投资钟。

  根据美林投资钟的建议,在衰退阶段,由于经济增长停滞,通胀率处于低谷,企业盈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而另一方面,央行降息以刺激经济,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因而债券是最佳选择或者选择债券型基金。

  “现在是衰退初期,可以选择配置一些低风险的债券。”该投资经理认为,“中短债基金和纯债基金都是不错的配置对象。”

  债市短期风险仍存

  虽然债市的各个交易品种在三季度都呈现出上扬的景象,但是就此判断债券整体走牛还有不同意见。

  中航证券债券分析师康海荣就表示,信用债方面,3A级的债券风险较小,但其他债券还不太稳定,其收益率仍然有上升的可能,短期介入仍存风险。

  康海荣认为近期在资金紧张程度有所放松的情况下利率型债券迎来一波小反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降到3.77%的水平。但是在通胀水平仍较高的情况下其继续下行空间较小。10月份在债券供给较大、资金面相比9月份有所收紧的情况下预计债券市场将呈现为平衡市,直到11月份随着10月份通胀大幅下降预期的明朗化,以及资金面再次宽松的推动下,债券市场才有可能迎来整体配置好时机。

  华泰联合证券指出:目前经济增长和通胀两方面均有利于债市,再加上资金面的配合,利率市场有望继续走好。但是考虑到市场心理对经济增长放缓速度的不确定、对通胀下行速度的担忧,在经历大涨后,市场可能会表现得较为谨慎。

  而对于交易所债券方面,华泰联合证券认为,近期随着中小板、创业板跟随大盘低迷,打新收益率又开始显著下降,破发也不罕见,但如果未来股市反弹,交易所债可能会再度回调。

  另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央行在9 月停发的3 年期央票又重启发行。此举表现出央行对货币流动性的回收又有所趋紧。

  不过,无论短期分歧如何,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对债市中期表现都颇为看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