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弱市下阳光私募两招御寒:降低仓位优化设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0日 01:04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陈光

  市场长期“不给力”,受伤的不只是个人投资者,阳光私募也叫苦不迭。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整体市场偏弱的背景下,阳光私募大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降低仓位,二是采取新策略优化产品设计。

  降低仓位熬寒冬

  期盼已久的反弹一直没有出现,市场寻底却从未停息。没有行情,阳光私募产品的净值大受影响。

  根据好买基金网数据,在不完全统计的845只阳光私募产品中,仅有97只产品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实现正收益,仅有一只产品的月涨幅在10%以上,跌幅超过15%的倒有7只之多。

  面对久无起色的A股,不少阳光私募开始将仓位大幅降低以躲避寒冬。上海证券之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本期阳光私募整体仓位在51%左右,较上月下降15%,创去年底以来新低。有部分机构仓位已降至零。

  降低仓位背后是对市场的信心缺失。根据该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9月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信心指数为58.4,环比8月63.88大幅回落,显示加速探底迹象。虽然市场中“底部到来”的观点不绝于耳,但愿意加仓的基金经理寥寥无几。数据显示,从加仓意愿来看,仅11%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未来会继续提升股票仓位,同样是统计以来的最低。业内人士认为,场内悲观情绪越来越浓。目前阳光私募基金手中起码还握着超过700亿元现金。

  不少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了他们的矛盾:估值已经很低,但又看不到反弹信号,现在减仓感觉太亏,但坚守又太考验毅力。事实上,对于中期行情不少私募依然觉得乐观,对未来6个月A股走势,整体看多情绪依然占上风。

  多策略主动御寒

  从9月的阳光私募净值数据来看,不少阳光私募旗下多款产品业绩差距不大而且一直维持正收益,据了解,采取多种投资策略灵活应对市场风险是其特点。

  根据好买基金数据,在今年以来收益最好的前20只私募基金产品中,民森投资就有6只,占了四分之一强。这些产品成立时间差距很大,最早的成立于2007年,而最新的则成立于2010年6月。

  业内人士认为,民森投资是国内最早提出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基金之一,即在做多股票的同时采用对冲工具对冲大盘风险,控制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这种投资策略的优势在于市场的涨跌与基金本身的业绩表现关联不大,基金产品可以获取剔除波动性后的收益。

  定增指数化投资则是另一类表现优异的私募基金采取的策略。博弘数君投资旗下的博弘1期一度排名阳光私募行业头名。这与博弘数君采取的定向增发策略密不可分。博弘数君采取“指数化”的定向增发投资策略,即参与市场上绝大多数定向增发股票的投资,以取得接近于定向增发平均水平的收益。由于定向增发相对于二级市场普遍拥有一定折扣,定向增发后又会利好上市公司,再次提振股价,所以,在建仓初期就会有一个相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安全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