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激进债基杠杆近6倍 基金经理反思风险控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6日 01:36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近一个月分级基金净值受“股债双熊”影响,整体走弱。而在净值跌幅前列的,却有多只分级债券基金激进份额的身影,超十个百分点的跌幅全然不逊于股票型分级基金。

  如此凌厉的净值走势,相当部分原因是受到转债市场的拖累。在前期可转债暴跌风波中,可转债基金受伤至深,而另一类产品也深受其困扰。部分分级债券基金,尤其是其激进份额,在此过程中净值折损情况严重,较高仓位的转债基金有过之而无不及。

  净值波动堪比股基

  今年7月中旬,由于资金面情况的紧缩,可转债市场大幅走弱。而时至8月末,在中石化 “循环发债”和存款准备金新规双重利空的打压下,市场情绪一落千丈,可转债系统性暴跌。8月26日至9月5日,短短七个交易日,转债指数跌去9个百分点。

  在此过程中,债券基金深受其扰,以可转债基金为代表的重仓转债品种的债券跌幅尤甚。而其中一类特殊的品种——分级债基,虽然可转债仓位远低于转债基金,但其激进份额在杠杆的放大效应下,损失却极为惨重。

  在上述转债暴跌的7天中,大成景丰B净值跌去15%,中欧鼎利B净值下跌7%,嘉实多利进取净值下跌6.8%。同期仓位最高的转债基金跌幅也就在7%左右。

  截至二季度末,大成景丰的可转债持仓比例为32%。而中欧鼎利日前披露的上市公告显示,截至9月7日其转债持仓比例为21%。嘉实多利二季度末转债持仓量虽极低,但从其净值走势吻合度来看,在三季度很有可能进行了加仓。

  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样比例的持仓对于普通债基净值的影响约在2%~4%之间,但由于杠杆的作用,这一风险被成倍放大。

  而本周,分级债基激进份额的净值依旧因为权益类市场的波动而大起大落。9月21日,随着股市大幅反弹,转债市场也有所回升,嘉实多利进取净值上涨3.6%,大成景丰净值上涨2.11%。不过,翌日市场又转头向下,22日、23日连续两日转债市场也随之下行,上述分级债基净值再度大幅回落。

  5.8倍 杠杆操作越来越激进

  截至8月末,嘉实多利进取的杠杆为5.8倍,大成景丰杠B杠为4.3倍,中欧鼎利B的杠杆达3.8倍左右。而随着净值的下跌,杠杆还会放大。

  杠杆效应是分级基金这种结构化产品的重要特征,初始杠杆率由分级基金优先份额和激进份额的划分比例决定。在股票型分级基金中,初始杠杆比例最高为2倍。而债券分级基金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债市波动性较股市小,也没有出现过信用违规等“黒天鹅”事件,因此分级比例多以3:7出现,对应激进份额杠杆率为3.33倍,如富国汇利、大成景丰、中欧鼎利等。

  而随着分级债基全面开花,更多样的分级比例也开始出现,既有稍保守型如天弘添利1:2分级,约3倍初始杠杆;也有激进型如嘉实多利、博时裕祥等2:8分级,5倍的初始杠杆等。

  有分级债券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所以分级债基杠杆率设置较高,主要是考虑到国内还没有出现过信用违约事件,风险较小。而尽管债市有波动,但债券有票息的保护,“若持有到期且没有信用危机,只是输了时间不输钱”。

  这样的想法具有普遍性,也是为什么有基金公司敢于推出极高杠杆比例产品的原因。

  不过,也有基金分析人士认为,债券分级产品不同于股票分级产品,其面向的投资者主要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群体,因此即便是作为债券分级产品中的高风险份额,其风险特征也不应超出普通债券投资者可承受的范围。

  基金经理反思风险控制

  随着今年债券基础市场频频爆冷,信用债、转债市场接棒下跌,近期短融品种也暴露信用危机,让部分分级债基的风险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而产品设计以及管理人在投资中对风险的把控则成为风险的催化剂。上述嘉实多利、大成景丰、中欧鼎利等分级债基本身又是二级债基,即可以有部分仓位投资股票等权益类品种,本身风险程度较一级债基和纯债基金大。其持有的股票和转债等偏权益类品种本身波动较大,稍有异动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剧烈。

  目前,已经有分级债基的基金经理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权益类品种的把握相当谨慎。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目前公司整体看好转债品种,不少基金都有增持,但考虑到分级基金的特性,对此多有回避,即使连打新股也极少参与。

  与此同时,记者从近期分级基金净值走势观察到,中欧鼎利近期或已对权益类品种大幅减仓,净值变化与权益类市场的关联度大幅下降。另外,大成景丰出现减仓迹象。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