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一周报记者/蒋颖博
今年的行情低迷得令人意想不到,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私下跟笔者透露,本来以为在低位发产品能获得好收益,但没想到行情如此差,净值损失较大。
好在这位私募经理在两个月前就选择了空仓,目前净值保持不变, 离净值低于0.7元的清盘线相距甚远。有报道称,今年来有超过10只阳光私募产品清盘,更有超过20只产品徘徊在清盘线边缘。
反观公募基金,日子明显比私募滋润很多,虽然受行情影响,业绩不如私募,但目前为止没有一只公募产品清盘。
截至本周二,笔者做了一个统计,500多只开放式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中,没有一只产品获得正收益,所有产品均处于亏损状态,差的跌幅接近30%,业绩稍好一点的也微跌1%左右。很显然,公募基金业绩再差,也不会像私募一样,跌破一定净值就清盘。笔者特地查阅了下相关规则,公募的清盘条件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是证券法的规定,根据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另外一个就是各大基金的契约书中规定,存续期间内,基金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应发布基金终止的公告。
从中报已公布的资产净值来看,只有一只产品目前低于5000万元,当然,由于是中报数据,目前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并且该基金今年以来的亏损幅度在3%以内,相比上证指数10%以上的跌幅,还算抗跌。
这让笔者想起了一件往事,在去年的某一时间段内,沪上某家小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接近5000万元的清盘线,甚至有一只产品连续两个季度均在5000万元以下。那时,这家基金公司处境内忧外患。对内,公司人事复杂,董事长越权干涉基金的正常投资;对外,基金公司成立至今依然亏损,多只产品表现不力。
然而,正当外界猜测该基金旗下某只产品将可能被清盘之际,公司临危不乱,先是引入了经验老到的投资高手担任投资总监,再是董事长转任总经理,双管齐下。
而笔者也从知情人士处得知,该基金产品资产净值一直在5000万元以下,一方面是由于业绩不给力,基金的亏损带来规模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该基金的机构投资者陆续赎回,基金规模逐渐减少。
在重视业绩和挽留机构投资者之后,该基金的业绩和规模慢慢有所起色。如今,该基金的规模早已上5000万元,现已接近3亿元大关,业绩自去年来也可圈可点,虽然今年依然有较大亏损,但仍然远离倒数排名。
目前公募界尚无一只产品清盘,就算在清盘线之下,公募基金主动被清盘可能性几乎为零,一方面按要求需要连续60日资产净值在5000万元以下,另一方面是公募的清盘非常严格,而基金管理人也可以通过自有资金申购自救,所以公募基金会采用一切手段,不惜代价来确保自己不清盘,毕竟,没人想做业内第一个清盘的。
百亿规模基金骤减,40只游走清盘线
半年报显示,22只股混开基、8只QDII、10只债券型基金规模在亿元以下
理财一周报记者/蒋颖博
2437点被无情跌破,上证指数再次创出新低。随着行情低迷,不仅仅是新发基金规模缩水,正常运行的公募基金规模也日趋缩水,公募基金再次出现清盘风险。
截至9月21日,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类,根据各大基金的中报显示,目前跌破亿元大关的基金有22只,而在2008年的1664点附近,也只有4只基金的规模在亿元以下,并且没有一只基金跌破5000万元以下。目前上证指数在2500点附近,破亿元基金的数量反而扩大。
虽然本周三大盘在金融股的带领下展开反弹,但大多数的基金均表示今年不会有大机会。“行情再这么低迷下去,不仅仅新基金更难发,老基金也会遭遇赎回困扰。”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说。
百亿规模基金军团缩水至46只
根据Wind统计,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类,目前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有46只基金,而就在去年年底,百亿元军团还有55只基金,半年的时间,缩水近20%。
在这46只百亿元基金中,有7只基金的规模在200亿元以上,它们分别是嘉实沪深300、广发聚丰、易方达上证50、易方达价值成长、华夏沪深300、华夏红利和华夏上证50ETF。其中,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所占席位最多,嘉实沪深300的规模更是超过300亿元。
在今年一季度规模200亿元以上规模的基金中,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和华夏优势增长二季度跌破200亿元大关,反而是华夏上证50ETF的规模逆市上升,在二季度达到200亿元。
“百亿元基金军团的缩小,绝大部分和业绩下滑有关,越大的盘子越难操作。”某基金分析人士称。
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也曾告诉记者,上百亿元的基金是最难操作的,是最能考验一位基金经理的操盘能力的。如果规模太大,难免不进行指数化操作。
记者发现,早在2007年底,市场还处于大牛市时,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类,有107只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在100亿元以上,规模高于200亿元以上的有36只,其中,300亿元规模的有10只,它们分别是嘉实沪深300、嘉实稳健、汇添富均衡增长、易方达价值成长、博时价值增长、博时新兴成长、易方达上证50、博时主题行业、南方成分精选和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如今,只有嘉实沪深300的规模还维持在300亿元。
另外还有三只基金的规模达到了400亿元以上,它们是中邮核心成长,规模在482亿元;诺安股票基金,规模在414亿元;广发聚丰,规模在400亿元。
如今,这三个当年牛市的巨无霸基金均不再现当年风采,中邮核心成长的规模在196亿元,诺安股票的规模在161亿元,广发聚丰的规模在243亿元。
多只基金触及清盘线 成袖珍基金
除了百亿元军团的规模缩小,更有超过20只基金产品的规模不足亿元,更有多只基金的规模接近5000万元的清盘线。
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类,截至上半年,有22只基金的规模不足亿元,更有不少基金的规模在6000万元以下,它们是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宝盈中证100、天治趋势精选、国联安红利、天弘永定成长。
这些规模较小的基金被称为袖珍基金,虽然袖珍基金触及清盘线,但根据基金法相关规定,在存续期间内,基金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才会发布基金终止的公告。
“我们规模已在5000万元以上了,不会触及清盘线。”某家规模较小的基金人士说。
虽然不会被清盘,但对于袖珍基金,专业人士建议还是保持观望,不要轻易买入规模太小的基金。对于已经持有的袖珍基金,该人士建议,不要盲目赎回。首先是要看投资本身的风险,看其仓位的大小、持有股票、投资风格等;其次,就是要关注其流动性,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基金,具有流动性风险的基金,一般不建议投资者购买。
对于袖珍基金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记者发现,绝大部分的基金规模缩小是由于业绩下降所致,而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新基金的密集发行。业内也有传闻称,不少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指标,诱导老客户抛弃老基金,购买新基金。
记者还发现,在2008年的低点1664点时,当年的年报显示,没有一只基金跌破清盘线,而破亿元基金也只有4只,在2010年的7月低点2319点时,当年的二季报显示,虽然有两只基金已经跌破清盘线,当时破亿元基金也仅仅13只,目前上证指数在2500点附近,破亿元基金反而增多。
接近清盘的债券基金和QDII
除了上述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债券基金和QDII的日子也不好过,Wind统计显示,近156只债券型基金中,只有6只债基获得正收益。在29只QDII中,除了两只黄金基金,其余全部亏损,最大亏损超过了20%。
从QDII公布的半年报规模来看,有8只QDII的规模在亿元以下,分别是信诚金砖四国、华泰柏瑞亚洲企业、汇添富亚澳精选、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华宝兴业中国成长、国投瑞银新兴市场、长信标普100等权重和长盛环球景气行业,其中,长盛环球景气行业的规模在5399万元,接近清盘线。
再来看一下债券型基金,根据理财一周报基金小组的统计,在128只债券型基金中(已经合并A、B、C分类),有近一半的规模在10亿元以上,曾经也有债券基金经理透露,一只债券基金的规模在二三十亿元,是最适合操作的。
在超过10亿元规模的债券型基金中,有4只规模超过了40亿元,分别是工银瑞信添颐AB、工银瑞信增强收益AB、建信稳定增利和易方达增强回报AB,其规模分别为51.3179亿元、44.7096亿元、41.2893亿元和40.2324亿元。
另外,在128只债券型基金中,有10只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在亿元大关以下,并且几乎都在7000万元以下,分别是金元比联丰利、汇丰晋信平稳增利AC、长城稳健增利、益民多利债券、浦银安盛优化收益AC、天弘永利债券AB、诺德增强收益、东吴优信稳健AC、天治稳健双盈和泰达宏利集利AC。
根据2011年基金半年报显示, 排在倒数前三位的债券基金规模分别为4730万元、5840万元和5287万元。
“我们的规模已经回到5000万元以上,如果触及清盘线,我们会及时公告的。” 泰达宏利基金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袖珍基金产生原因
袖珍基金指规模徘徊在清盘线边缘的基金。基金规模缩小的原因通常是:
1.绝大部分是由于业绩下降;
2.由于新基金的密集发行
3.有传闻称,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指标,诱导老客户抛弃老基金,购买新基金。
清盘线规定
【证券法规定】
根据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基金契约书的规定】
存续期间内,基金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应发布基金终止的公告。
接近清盘线的袖珍基金
截至上半年,规模在6000万元以下的5只基金:
申万菱信盛利配置 宝盈中证100
天治趋势精选 国联安红利
天弘永定成长
袖珍基金持有者该如何操作
虽不会被清盘,但对于袖珍基金,建议还是保持观望,不要轻易买入规模太小的基金。对于已经持有的袖珍基金,建议不要盲目赎回。首先是要看投资本身的风险,看其仓位的大小、持有股票、投资风格等;其次,就是要关注其流动性,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基金,具有流动性风险的基金,一般不建议投资者购买。
公募或永不清盘:曾跌破清盘红线基金规模已恢复至5000万元以上
理财一周报记者/周知秋
截至9月20日,上证指数自年初的2751.97点震荡下跌至2447.6点,跌幅达到12.83%。而受市场震荡下跌影响,大部分公募基金表现也江河日下,其中尤以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为甚。
在假设二季度末基金份额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9月20日,已有22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跌破了1亿元大关。其中,更是有5只基金资产净值在5000万元这一清盘红线上下浮动。
另外,统计情况显示规模破亿元基金大多出自中小基金公司。另一方面,记者在向基金公司致电求证时得知,唯一一只资产净值曾跌破清盘红线的基金目前规模也已稳定在5000万元以上。
22只基金资产净值跌破亿元
股市不振,给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带来的影响除了业绩还体现在规模上。截至9月20日,以半年报所披露的二季度末基金份额规模为基准,且假设份额规模不变,Wind资讯统计显示,共有22只基金规模已在1亿元以下。
而在2010年7月初,也就是上证指数以2319.74点创下当年最低点位的时候,规模破亿元的基金也仅在13只。
倘若将这22只基金分成两个批次的话,那么资产净值规模在1亿元以下而又高于6000万元的基金可以算作第一批次。而资产净值规模在6000万以下的则可以算作是第二批次,也就是所谓的清盘概念基金。
先来看第一批次的相关基金。这批资产净值在6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基金共有17只。其中,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是天弘深证成指,该基金资产净值为9733.68万元,离亿元大关仅有一步之遥。规模最小的单只基金是国联安安心成长,该基金资产净值在6580万元。
资产净值在9000万元以上的基金有中欧新蓝筹、信达澳银精华、金元比联价值增长、泰信优势增长。
从业绩表现来看,上述4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金元比联、泰信优势增长表现较差。Wind资讯统计显示,两者自年初以来净值分别下跌17.39%、14.08%。
而其他规模在6000万元以上、9000万元以下的基金年初以来也都是亏损的表现,其中,大摩基础行业混合、金元比联成长动力年初以来分别亏损20.69%、20.81%,堪称这批规模跌破亿元基金中表现最为惨淡的基金。
事实上,今年以来一路震荡下跌的市场是导致规模跌破亿元基金纷纷出现的根本因素。追根溯源,市场大环境不好,导致基金整体业绩普跌,而业绩不佳又致使部分持有人赎回基金份额,从而使得基金规模受到净值下跌、份额缩水的双重冲击。
对此现象,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坦言:“要想摆脱这种状态,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市场效益出现明显上升,所有基金都开始盈利,那么基金资产净值会出现上涨。另外一种情况是基金在长期运作过程中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当前整个大环境下对于基金认可度是非常严苛的,基金效益要得到爆发性的增长,这种增长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增长,而是一下跃居前列,而实际上仅仅会有几只基金有这种命运。”
另外,该人士补充道,在当前基金效益十分不明显的情况下,基金净值资产规模和基金首发规模存在很大关系。新基金卖得好规模就大,反之就会出现资产净值缩水甚至是破亿,很多新基金都处在不尴不尬的状态中。
5只基金资产净值离清盘红线不远
目前,《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了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份额持有人数不满200人是衡量基金清盘的两大指标。考虑到实际情况,一般单只公募基金份额持有人不会低于200人,而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却时有发生。故此,我们在这次统计时将22只基金中资产净值低于6000万元的基金划为离红线不远的清盘概念基金。
5只资产净值低于6000万元的基金分别是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宝盈中证100、天弘永定成长、天治趋势精选以及国联安红利。
其中,申万菱信盛利配置资产净值为4909.42万元,低于5000万元这一清盘红线。其他4只基金的资产净值都在5000万元以上,具体情况是宝盈中证100指数5118.20万元、天弘永定成长5679.9万元、天治趋势精选5720.72万元、国联安红利5754.72万元。
在5只基金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申万菱信盛利配置。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基金季报披露的延后性,因此目前统计基金资产净值只能假设在上个季度末基金份额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最新基金单日净值进行统计。相对而言,这是利用目前所有公开资料后所能实现的最贴近现实情况的统计方法,尽管如此,统计也存在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的情况。
9月21日,记者就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实际规模是否仍在5000万元以下这一问题致电向公司核实,申万菱信表示该基金目前规模已经稳定维持在5000万元以上。
另一方面,统计中记者发现即使是在清盘红线附近徘徊,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在年初至今的下跌市场中表现却较为抗跌。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9月20日,作为偏债混合型基金的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9%,在同类18只产品中排在第三。
对于这样的情况,9月21日,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基金分析师在MSN上告诉记者:“业内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独此一家,有些小基金业绩较好,但是规模一直做不大。这和公司的营销方案以及营销能力都有关系。可能这类基金并不是公司重点推的产品,营销重心不在它们身上而已。”
而对于记者提出的公司是否考虑到一旦做大规模,业绩反而会受影响的可能,该分析师表示:“如果公司认为规模需要做大,一般基金经理只能被动接受。何况公司如果真的希望业绩做好、打造好品牌,也会着力营销,然后通过限制大额申购来达到规模扩张不要太快的目的。现在来看该基金并没有这么做,应该不是公司层面的意思。”
从这次统计的结果来看,业绩和规模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联。除去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和作为指数基金的宝盈中证100外,其他3只离清盘红线不远的主动管理基金资产净值均在伯仲之间。从业绩来看,国联安红利以-12.8%的净值增长率排在同类产品前三分之一位置,天弘永定成长今年以来净值下跌了19.6%,排在同类产品后三分之一位置,天治趋势精选今年以来净值下跌11.34%,排在同类产品前三分之一位置。
规模跌破亿元基金出自中小基金公司
分析师坦言公司不敢清盘
从涉及的基金公司来看,这22只跌破亿元的基金一共涉及了16家基金公司。值得一提的是,16家基金公司在业内均是中小基金公司,并没有一家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出现在其中。
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2010年度基金公司规模榜单显示,上述16家基金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中海基金,该公司去年以238.62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在业内第33位。而16家基金公司中规模最小的为金元比联,该公司去年以12.51亿元的管理规模在业内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22只规模跌破亿元的基金中,共有3只金元比联基金的身影出现,而目前金元比联旗下仅有7只基金。
统计结果显示,3只金元比联基金中金元比联价值增长资产净值最高,为9155.06万元。而金元比联成长动力、金元比联核心动力两只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7562.9万元、7366.59万元。从业绩表现来看,3只基金年初至今的跌幅都超过了15%。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业内规模排在末尾的小公司,诺德基金旗下也有两只基金出现在了破亿元基金的队伍之中。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里诺德基金以39.06亿元的管理规模在业内排名第57。目前,诺德旗下共有5只基金。其中,诺德成长优势、诺德主题灵活配置分别以8456.49万元、8318.84万元的资产净值出现在规模破亿元基金行列中。市场表现方面,两只诺德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分别下跌了13.6%、9.38%。
一家中小基金公司从业人员曾向记者表示过:“基金资产规模缩水,在业内是令大家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在中小基金公司里,这一情况更加明显。而由于规模小,资源就会变得非常有限,这种状况下只能靠天吃饭了。”
尽管规模跌破亿元的基金增多,甚至一度出现资产净值跌破清盘红线的基金,但是从目前来看,很难出现被清盘的公募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诞生之日算起,至今尚未有一只公募基金遭遇过清盘(华安国际配置QDII情况较为特殊,故未算在其中)。就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导致目前尚未有公募基金清盘情况发生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一是基金公司对既得利益的保护,二是少数基金投资者对套牢妄求回本的坚持,三是基金公司对清盘后造成公司在业内声誉下滑的防备,四是监管机构对于基金清盘对基金业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回避。
从现有法规来看,迄今为止被反复引用的相关条款是《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的第四十四条规定。该规定表明: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从字面可以看出,上述规定的意义更多体现在提示基金在面临这样的情况后提出解决方案,本意并不在于强制清盘某只基金。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方面也没有清盘自家旗下基金的动力。尤其是在目前发新基金成本过高,一旦旗下有产品清盘后对公司品牌有所影响的前提下,今后公募基金清盘出现的概率并不大。
来自基金业内的声音则更为直接,记者接触的多位基金从业人员在谈及该问题时均坦言:“真到有必要时,公司会救的。”
尽管出于多种因素,除去华安国际配置QDII外,目前并未有其他清盘的公募基金出现。但是,长期来看,清盘基金的出现对行业发展并非全是坏事。9月21日,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刘亦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中性看待的问题,长期来看基金业本就应该优胜劣汰,通过对基金的清盘,保证基金业的竞争势态,让客户资源向优秀基金集中,有助于基金业的健康成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