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也刮重组风 信托账户成稀缺壳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9日 02:03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每经记者 朱秀伟

  在A股有一个独特的传统,即喜欢炒重组、炒并购、炒“壳”资源。不过如今不仅是上市公司,连高速发展的阳光私募也开始刮起了 “重组风”。

  “您若有意出让阳光私募信托产品(管理型),本公司愿意收购或合作,请联系我。”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的QQ签名栏最近更新了这样一句话。

  最近几年,中国私募经历高速发展,阳光私募规模已达千亿级,但私募与私募之间并购、重组仍十分罕见。尽管也有投资顾问变更的案例,但均以个案为主。比如当年的晓扬投资,因为核心管理人身体方面的原因,将旗下3只阳光私募产品易手给淡水泉管理。但通过纯粹市场化的手段,在私募与私募之间完成重组的还没有先例。

  “这一签名更新一发出来就产生了效果,马上有人联系我。”在电话中,仇天镝向《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表示。

  “今年私募整体业绩很一般,大部分私募都是亏损的。由于私募都是靠超额收益赚取提成,所以很多私募可能会入不敷出,特别是一些小私募,如果这样持续下去,生存都可能存在问题,有人愿意转让我认为很正常。从信托不能新开账户后,信托账户就成为了稀缺资源,据我了解现在一个账户动辄要花上百万元,所以发行一只新产品成本较高,收购反而会低一些。”壹私募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基于上述案列向记者分析表示。

  私募欲买“壳”背后到底有何原因?《每日经济新闻》就此采访了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

  收购成本低但涉法律问题

  NBD:为何会有收购一家阳光私募产品的想法?

  仇天镝:我们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发展目标是致力于国内资本市场,主营业务是投资A股市场的股票,也一直想发行阳光私募产品。目前在现金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考虑去收购一些经营不善的阳光私募产品,收购的类型有两种:一是直接收购投资顾问公司股权,达到控股地位;二是接手他们的信托产品进行管理。

  NBD:目前进展怎么样?

  仇天镝:现在有一家正在洽淡之中。

  NBD:为何不考虑新发行一只产品?收购另一家是不是比新发行一只产品成本要低?

  仇天镝:除有收购的想法外,我们也正在发行第一期信托产品。最近两年,发行信托产品成本很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收购的原因,收购比新发行的成本要低,但涉及很多法律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要多方面协调才行。比如信托公司、改名等,有不少问题。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NBD:前面你讲到正在洽谈一家,据你了解这家私募为何会考虑出售,是因为亏损严重吗?

  仇天镝:目前国内很多私募都没有完善风控制度,在操作上模式过于陈旧,如果没有利用期指对冲风险,持仓的风险敞口很大,出现亏损是很自然的。由于发行和运作阳光私募的成本很高,在这次长达近半年的跌市中,信托产品大部分亏损,投顾公司没有分成收益这块收入来源,有些小型公司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人员流失严重,清盘、出让股权等我认为都是很正常的。

  NBD: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来收购?是准备抄底吗?

  仇天镝:我们选择这个时候来收购主要是看到收购成本低。如果收购成功,对原有的信托产品我们会基于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止损,首先保护好现金,再等市场机会。

  NBD:对目前的大盘你作何研判,一旦发行了新产品或者是收购成功,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仇天镝:今天(9月16日)大盘创出地量,买卖盘都趋于枯竭,弱势特征明显,盘中多次技术性反弹都以失败告终。目前,外围市场有欧债的问题,希腊债务危机的解决仍有待时日;国内仍然被高通胀问题困扰,紧缩政策难以退出,到处缺钱,流动性极差。这两点导致股市持续低迷,最近对外围的影响也是跟跌不跟涨,情况十分不理想。根据我们的量化模型,目前下跌趋势没有改变,投资环境是内忧外患,投资者悲观情绪指数继续维持高位,综合结论为投资最佳机会还未出现。有句古话能恰当表达目前我们的投资策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