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托公司曝近期阳光私募监管从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1日 10:09  上海青年报

  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后业绩被调查

  本报讯记者 徐可奇

  李旭利被拘无疑是本周阳光私募圈内的最“震动”的消息,但调查范围不止于一人。记者昨日从多家信托公司了解到,由于不少前基金经理在从公募基金跳槽后,纷纷通过信托公司渠道发行被称之为“阳光私募”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而相关监管部门近期调查多位前基金经理转型阳光私募后的真实业绩,是否存在将在公募基金期间的违规收益“漂白”。

  本报在去年11月23日率先报道《前基金经理借道私募“漂白”》,引起证券业内的高度关注。基金业内高管透露,有前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从业期间通过“老鼠仓”积累大量黑钱后,随后离职参与成立阳光私募公司。而这家私募公司通过虚列盈利的方式向这位前基金经理给予名义上的高额业绩提成。经过以上这番操作,这位前基金经理的“老鼠仓”黑钱经过纳税环节后,就成为所谓的合法收入。“所谓的阳光私募不见得完全阳光。”一家信托公司的副总经理昨日对记者表示,业内此前就议论部分前基金经理从公募向阳光私募的“华丽转型”其实另有意图。事实上,随着证监会对基金行业的监管不断升级从严,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纷纷从公募基金离职。

  以上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阳光私募对外披露的公开信息非常有限,管理费和业绩提成的收益很难获知。有监管部门近日来调查一位此前的明星基金经理通过该信托公司所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实际收益,是否与该公司账目记录的收益相符,以及其中是否存在将在公募基金期间的违规收益“漂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