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大佬不放权 核心人员另谋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01:29  证券时报网
Phototex/供图 人 才 流 失 Phototex/供图 人 才 流 失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业务骨干不稳定成为私募基金管理难事,这种人才动荡今年似乎更为凶猛。在私募基金快速壮大后,私募基金的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各家公司发展的桎梏,如何理顺人员结构,留住核心人员成为不少私募基金公司不得不面临的困局。

  广州一私募基金公司总助透露,由于不满意私募公司总经理多年不变的投研安排,日前他已经决定辞职。“一直以来,他是公司投研的重要人物,公司产品投资中重要调研、研究都由他完成,但公司总经理却一直不肯放权,所有产品一直都是该公司总经理一人管理,即便是为投研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人员,该公司总经理也无意进行投研结构调整。这次出走,应该是他对公司最直接的反抗。”一位熟悉公司情况的知情人士透露。

  事实上,不少私募基金的公司治理结构中,都存在核心投研人员的个人价值难以实现的难题。“在公司初创时期,公司管理资金有限,因此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旦私募基金规模扩容,股权、职位等问题一并显现,一旦谈不拢,就会导致内部人才离职单干。”一家私募基金总经理分析认为。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总经理一人管理旗下所有资产,公司其他投研人员只参与研究和推荐股票的模式广泛存在。“我在公司只做模拟盘,老总自己管理全部资产,我们的职责就是挖掘牛股。”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告诉记者。据他透露,一般而言,靠自己个人实力做大规模的私募基金尤其明显。“这些公司老总靠自己的实力将公司做大,投研人员扩充后,实际上并不放心将产品交给其他人打理。在这种公司模式中,投研人员即便实力再强,也仅仅是辅助角色。”

  业界人士认为,私募大佬不放权确实会使一批具有投研实力的核心人员选择离职单干,这其中会伴随激励机制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均衡等衍生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私募核心人员离职事件已经发生了10起以上。其中,深圳金中和投资原投资总监邓继军、研究总监彭迅已于今年初离职。此后有向日葵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金晓斌离职,孙燕军离开北京弘酬投资,彤源投资基金经理顾峰低调出走,华富励勤卜毅文代替投资经理朱精华走向前台。近日,更有原柏坊资产投资总监谢柳毅辞职。

  一系列核心人员离职事件,已经将私募基金逼到反思留住人才的制度设计上来。据了解,虽然业界并未形成可供参考的激励机制模型,但有私募基金已经开始行动,利用股权激励将核心人员统一在“一条战船”上。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