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分析师乱象揭秘:与基金共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8日 11:34  财新网

  【分析师乱象揭秘之三】分析师与基金投资者的共荣圈

  专业人不需要,外行人看不懂也不感兴趣的分析报告,为何还有存在的价值

  【财新网】(记者 张冰)对于分析师行业的乱象和外界对这个群体的看法,这个群体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处于利益链条中的一环,相拥共生。

  更有市场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基金的分仓是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作为交换,券商也必须推高基金重仓的股票。一些手握巨量资金的私募,也有动力和方法去搞定分析师,二者混成一体。

  一位分析师称,总的说来,实际基金对券商研究不太感兴趣。但平时基金会和券商有接触,了解券商的看法,但作用却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影响基金的主动选择;但如果不认同券商的看法,基金会认为这是市场的普通看法,会反起道而行之,券商报告反而成了反向指标,策略报告尤甚。

  由于研究报告本身价值不多,并且偏于专业,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

  该分析师认为,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而言,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看不懂,能看懂的仅仅是最后那个结论,包括估值和买入建议。有价值的观点和逻辑、分析框架,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能看明白;而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也不用浪费时间去看相信专业能力不如自己的分析师的报告。在专业投资者看来,这些报告一种是董秘访谈类似的冗余事实的罗列,另外一种是不切实际闭门造车的分析结果,充满了想象能力。而分析观点和框架,专业投资者并不缺乏。

  据称,机构投资者选择这些报告,可能基于看似荒谬的道理。所有的买入和卖出,都是基于专业研究形成的股票池,而不是个人意向和主观决断,这可以使买方得到一定的安慰效应和免责效果。

  在营销上,很多炫目履历的研究员,贴着很多标签和名牌,可以给并不专业的买方机构披上一件专业的外衣,创造一种营销的光环。

  但是,当行情上涨时,并且是有市场影响力的研究员发布的一些报告,会对市场产生作用,而且当牛市来临的时候,基金也顺水推舟,全力出击,投资方向和券商的推介报告一致,这是集团作战的效果。

  当行情不好的时候,分析师也开始忙起来,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分析师成为救世主。而实际上,投资者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繁复的逻辑,只是在追求一种模糊的正确。

  “实际上,20年来,中国经济处于扩张期,有竞争力的公司总是存在长期投资价值的,何必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该分析师称。■

  【分析师乱象揭秘之二】分析师与上市公司的默契

  7月27日

    由于缺少信息来源,五成左右的机构投资者被券商报告绑架,只能寄希望于研究员的道德水平

  【财新网】(记者 张冰)出乎意料之外,泛滥的低水准的研究报告的真正受害者仍然是机构投资者。

  “这个行业已经成为娱乐行业,这些报告的根本对象还是给机构,而且大家也知道,机构也不是看你的推荐价位,而是看你的推理过程是否合理,这个更为重要。”一位券商人员表示。

  虽然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财新记者声称,券商的报告只是看一下而已,在投资上,管钱的永远是最专业的。但另外一位机构的投资部门负责人仍然表示,由于缺乏信息来源,机构投资者超过一半以上被券商报告和研究员绑架。

  该投资负责人表示,券商的报告必须看,因为没有其他信息来源。2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不可能由自己挨个去看,一半以上的机构,都被券商的研究员绑架。

  券商研究员毕竟和上市公司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他们可以把董秘约见出来,或者可以谈判得更加深入一些。

  但是投资之前,尤其重仓之前,这些机构都会找来研究员当面沟通。或者由机构亲自去公司调研。

  “当面沟通,这些研究员会更加保守一点。因为我们这些大机构,要有持续合作的。他也要给自己留有空间。”该负责人表示。

  但是在看研究报告的时候,有些预测的特别离谱的,这些机构肯定在心里要打个问号。

  该负责人也表示,也存在着研究员和机构联手搞内幕交易,来忽悠其他机构。但只能要求自己保持理性,对夸张的东西打个问号,看分析的逻辑成立与否,对于结果,反而不是很看重。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分析师,更热衷于打探消息,从企业那边得到不确定的消息,回来向市场释放消息。当上市公司需要股价涨得时候,比如公开增发,上市公司有热情邀请各种研究员去公司,研究员也和上市公司达成默契来把公司说得好点。

  如果非公开增发,研究员和上市公司也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把股价控制住。

  如果研究员出了错误,作为买方也不能说什么。过一段时间,大家就忘了这个研究员的这个事情了。

  “对于这种刻意的欺骗,也没有办法鉴别,只有尽可能地劝自己去相信这些研究员是有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的。”该负责人表示。■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时间 券商 研报内容 相关事实
000009 中国宝安 2010-9-6 湘财证券 《中国宝安:房地产和新能源的价值明显低估》

  报告提到“2008年公司合资成立黑龙江宝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目前股权占比90%,此公司可为贝特瑞提供近2.68亿吨储量、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优质石墨矿产资源,确保原料供给稳定、持续。”

今年3月1日,宝安明确表示,中国宝安没有石墨矿。

  3月15日,又发布正式的《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称子公司的探矿权已经进入审批程序,但无法确定能否取得探矿权,也无法确定取得探矿权以后能否探出矿。

  中国宝安还指出,这些券商并未派人参与调研活动。

2010-11-5 平安证券 《中国宝安:坐拥负极龙头,新能源业务风生水起》

  平安称:宝安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其鸡西石墨产业拥有石墨矿储量约1亿吨。

2011-1-21 国泰君安 《中国宝安:估值奠定底线,石墨烯打开巨大发展空间》

  研报中写到:宝安拥有天然鳞片状石墨主要产地储备——黑龙江鸡西石墨矿,探明储量极为丰富,为后续石墨负极材料、石墨烯的研制打开巨大的空间

2011-2-21 信达证券 《石墨烯让股价飞》

  信达称,宝安旗下子公司贝瑞特拥有中国天然鳞片状石墨主要产地之一的黑龙江鸡西石墨矿… 

600051 宁波联合 2011-3-27 日信证券 《业绩拐点“锑”升价值》

  报告中表示,宁波联合“在土耳其屈塔西亚省盖帝兹矿位于世界重要锑矿带上,矿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目前勘探接近尾声,矿区品位较高,预计锑储量达到10万吨……锑矿的中长期价值值得期待。”

宁波联合3月3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无关于锑矿储量的任何勘探数据。

  并表示公司高管人员并未接待过该证券公司的工作调研,未向该公司提供过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资料

000056 深国商 2011-5-6 东海证券 《乌鸦变凤凰》

  调研报告,指出“深国商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目前股价仅20元,预计目标价为55元,上涨空间将十分巨大”

深国商一纸公告澄清,并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最近一年内未曾接待过东海证券的调研。”
002507 涪陵榨菜 2011-6-24 中信证券 《推高端产品拉升企业形象》

  涪陵榨菜今年推出的600克装的沉香榨菜零售价为2200元,成为涪陵榨菜最高端的产品,提升了涪陵榨菜高端产品形象

涪陵榨菜公司澄清,沉香榨菜多年前已经上市销售。
000423 东阿阿胶 2011-6-29 申国万银 《东阿阿胶:阿胶块每公斤零售价5000元不是梦》

  报告中称,东阿阿胶计划调整其产品说明书,复方阿胶浆目前是1天服用3次,1次1支,公司计划将说明书改为1次2支,增加复方阿胶浆的使用量。

东阿阿胶公司澄清,公司未申请修改复方阿胶浆说明书用量,关于调整用量的传闻内容不属实
000629 攀钢钒钛 2011-7-15 银河证券 《攀钢钒钛:股价被严重低估》

  报告主要结论:攀钢股价被严重低估,公司股价具有很大上涨空间和上涨需要。

攀钢钒钛公司澄清,公司未对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施加任何影响或进行任何授权,近期银河证券及其研究员并未对公司进行调研。
600600 青岛啤酒 2011-7-20 国信证券 《青岛啤酒:成本见顶估值见底,销量给力12年发力》

  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称,青岛啤酒市值还有7倍多上升空间。

青岛啤酒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指该分析师太乐观、太冒进,青岛啤酒并不需要以此方式拉升股价。

  注:财新实习记者杨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分析师乱象揭秘之一】分析师群体的蜕变之路

  07月26日

    攀钢钒钛事件将隐耀光环的分析师群体来到公众面前,这背后是买方投资者的短期利益,卖方分析师从“研究公司”转变到“研究股票”,“卖方研究买方化,买方行为短期化”

  【财新网】(记者 张冰)2011年7月9日,银河证券研究部公布了一份关于攀钢钒钛(000629.SZ)的研究报告。7月15日,攀钢钒钛午后快速涨停。7月9日银河证券报告中写道,攀钢钒钛股价被严重低估,目标价188元。这份报告发布之前,攀钢钒钛股价为11.85元。

  7月15日,银河证券声明称,报告计算错误,将一个原本应该放到分母上的数据放到了分子上,但更改数据并不影响推荐攀钢钒钛的最终结论。此外银河证券称,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也并未买卖、持有攀钢钒钛股票,也未事先提供给任何机构或个人。

  加上此前的双汇事件和中国宝安的石墨事件,此时人们才发现,光耀无比的分析师团队也是良莠不齐。

  分析师行业的诞生,是源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的诞生。以基金为客户的券商卖方研究和机构销售业务应运而生。

  安信证券研究部负责人高善文(微博)在博客上称,在行业草创阶段,当时的券商常讨论一个卖方分析师职业的重大问题,即分析师到底是在“研究公司”、还是在“研究股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卖方分析师是负责研究公司的;研究股票的工作交给买方投资人来做。

  基于这样的看法,当时甚至要求分析师在电脑上删除行情系统,不理会股价的涨跌,埋头研究公司和行业的情况,并提出三个判断分析师研究报告质量的标准,即“数据是否扎实可靠?逻辑是否缜密细致?看法和判断是否具有独创性?”

  但是高善文认为,过去八年中卖方分析师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发生着两个重大而持续的系统性变化:一是研究报告的质量一降再降,以至于捕风捉影、观点雷同、论证草率、市场批评诟病日多;二是研究服务的方式争奇斗艳,以至于花样百出、竞骚弄巧、耍嗲卖呆,甚至出卖“色相”、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高善文认为,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投资者的急功近利。既然投资者贪急功、好近利,基金管理人就被迫在三到六个月的比拼中争长短,在一年一大考的排名中决生死。

  但基本面研究又无法为如此短期的股价波动提供可靠的指引,于是行业被迫改变,其基本方向是价值投资的衰落和势头投资(或趋势投资)的兴起。

  随后迫使卖方分析师从“研究公司”转变到“研究股票”,迫使卖方分析师开始密切关注股价变化的动量和催化剂,迫使卖方分析师开始绞尽脑汁去寻找短线的投资机会。用行业内部人的话来说,就是“卖方研究买方化,买方行为短期化”。

  此后的分析师行业乱象横生,走取巧之路,在内幕信息上做文章;分别把住几家上市公司,成为其与资本市场沟通的独家渠道和代言人;贩卖买方机构想法,多家机构齐吟,就形成“有价值”的看法和报告;最后是闭门造车,发挥想象编故事,预测股价放卫星。

  还有一种行为是道德出现问题,分析报告成为内幕交易的手段,联合各种力量推波助澜。

  一位券商内部人士表示,对于这种违规行为,从事实上抓不到证据,但是从利益链条上,能够看到这种合理性和可能性。

  该人士表示,真正的参与者,可能是一些庄家在背后,利用分析师的身份来推波助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