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谋求差异化生存 专业并购基金浮出水面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朱绍勇

  震荡市让二级市场赚钱变得异常困难,今年上半年8成私募亏钱的残酷事实,更凸显了行业生存环境的逼仄。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私募不再扎堆二级市场,而是抢先一步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产业链整合、兼并重组等各个层面。

  近日,举牌国农科技让长城国汇浮出水面,但不同于此前举牌事件的主角,长城国汇并非来自产业资本,而是一家私募基金,这种背景让市场充满了揣测。长城国汇的基金经理宋晓明对此解释说,“长城国汇本质是一家并购基金,并购基金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运作模式,它是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然后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提高公司财务状况和市场估值,最后通过资本市场退出,也有通过股权转让或者分红等方式获得退出。”

  中国的并购基金刚起步,私募性质的并购基金更是少见,那么它们是如何运作的?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认为,“这些并购基金一方面控制着一些优质的未上市公司,另一方面谋求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在取得控制权后,将其控制的未上市公司资源注入壳资源中,重造上市公司。事实上,我国私募性质的并购基金获得的是二级市场和产业资本对企业的估值差价。”宋晓明也表示,“并购基金是连接两家企业主体,主要任务是为上市公司浇水、施肥,但上市公司能否改造成功,还是靠企业自身的力量。”

  并购基金或将成为未来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私募基金将大有作为。并购界的资深人士,联合证券特别总裁助理刘晓丹表示,“将来企业上市很少是通过IPO的形式,绝大部分通过并购基金的形式,但目前国内宣称的并购基金一般是成长性基金,谋求的是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而国外真正的并购基金是通过买断上市公司控制权,改造上市公司,通过持有一段时间获取收益的。”

  国内私募并购基金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而海外并购基金已经在中国大行其道,如高盛、凯雷、华平、德州太平洋(新桥投资的母公司)一直是活跃在中国的外资并购基金。宋晓明认为,“并购基金对资本市场最大的作用是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盘活了资源,但中国并购基金发展时间短,缺乏沉淀,且支付工具单一、专业人才匮乏,虽然银监会已经放行用于并购的过桥贷款,但银行受市场环境限制,对并购贷款业务一直比较谨慎,这就需要并购基金不仅拥有大批专业人才,还要自身拥有丰厚的财力。”

  据了解,国内多家著名私募基金如凯石投资、朱雀投资、江苏瑞华、上元投资等私募已经参与到定向增发市场。今年上半年私募的冠军产品——博弘定向增发指数型基金1期取得了34.52%的收益率。资料显示,这支基金的投资对象为定向增发型股票。

  今年以来股市疲弱,八成阳光私募上半年都处于亏钱状态,并购基金是否打开私募基金生存的另一扇大门,市场拭目以待。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