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业:一个不赚钱行业的价值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0日 09:44  《机构投资》

  文│机构投资  Institution Investment  黄梅

  《机构投资》的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专题引起业界不少关注,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也是铺天盖地。

  不管我们如何包容,或者变得有些麻木,基金行业现在的状况,无论怎么谈危机都不为过,尚且不说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这两年都以万亿级的数字凶猛扩张。

  如果说前些年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反映的是局面问题,作为公司领头羊,总经理如此大规模的变动,反映的应该是公司或者行业危机。

  现实是无可否认了。

  是什么?让从业者失去了激情,让投资者心灰意冷,让这个朝阳的行业失去前进的动力,变成了一个暮气沉沉的怨妇!

  监管部门、从业人员、投资者、媒体……基金业各参与者思考的是,作为资产管理行业受托理财,基金行业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 中国的投资者从投资公募基金产品中赚了多少钱?这是最简单,也最深奥的道理,也是《机构投资》一直坚持的所谓基金行业价值。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业整体亏损4397.5亿元;

  2010年,中国公募基金全年实现了约750亿的净收益;

  2009年,中国公募基金业为持有人赚取收益9102.46亿元;

  2008年,中国公募基金业全年基金亏损额1.5万亿元。

  即,在2007年这个关键年度转折之后,从2008年迄今,中国公募基金业让投资者整体亏损了9543亿元。

  若将时间轴拉回到1998年,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面市那一年。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产品在1998年到2007年十年盈利总规模在1.4万亿元-1.45万亿元之间。

  综合可知,整整十三年中,公募基金业一共为投资者赚了不到5000亿元,年均约赚380亿元。

  2010年,公募基金业仅从投资者身上收取的管理费收入就有302.19亿元。也就是说,走到今天,这个行业为投资者赚的钱,几乎没能抹平投资者投进这个行业的投资成本。

  而与公募基金业所吸纳的庞大资金规模相比,上述盈利更不值一提。

  其实,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私募,巨亏之下今年阳光私募走下神坛,这一步越早出现越好,投资者越早清醒,成长的代价不至于那么血淋淋。

  有资深基金人士说,这不意味着基金没有给投资者带来财富。“一部分说明这几年大势不好,一部分说明投资者比较短线,追涨杀跌,导致高位套牢筹码太多。”

  往更深层次说,投资者多不愿意面对这两个问题:其一,公募基金是做“相对收益”的——当你用放大镜检视这个行业时,不能以绝对收益的标准去检视之。

  这里头既有投资管理人疏忽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他不愿意讲这句话。万一讲清楚,客户跑了怎么办?

  其二,在中国市场,靠股票交易为主的公募基金行业,其大部分产品无法实现绝对业绩。

  那么,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行业,是否该对投资者做必要的引导?

  从国外的经验来说,投资管理人、基金公司,是生产产品的。教育投资者,不是投资管理人的责任,而是第三方投资机构,即理财顾问的责任。

  但在我国,理财顾问是银行。但银行为何没好好承担这个教育责任?因为银行要赚钱。

  银行怎么赚钱?每次鼓励客户买它刚上线的产品,不断更换。至于这个产品是否适合客户,这个产品的基金经理是否好,它不管。

  销售基金产品的中间业务收入还是比较高的,比销售银行理财产品来得容易些。通过银行的年报可知,银行的中间业务费用,占其利润的1/3强。

  股市就是个泡沫市场。泡沫大的时候大家赚钱;泡沫破的时候,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少赚,银行也少赚。

  说到底,中国基金行业还太年轻。只是,如果要客户来承担所有成长的代价,那么最后还有谁肯陪着这个行业一路走到成熟?

  如某位业内高层所说,从业人员要好好考虑行业存在的价值,一个有价值的公司或行业才能进步,目前的千头万绪才能打开。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