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高管考核机制改革破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8日 00:5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主编手记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3家基金公司悄然改革了高管考核机制,对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调整,原本排名第一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被投资业绩取代。这是一项重要的突破,意味着行业开始真正认识到基金规模是靠管出来的,而不是卖出来的。

  基金公司过分追求资产管理规模,是造成目前行业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而基金公司之所以追求规模,背后的推动力是股东对高管的考核主要看规模增长和市场占有率高低。

  众所周知,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业绩,各项工作都应围绕提高、维护业绩进行。但作为基金公司高管,势必向公司董事会负责,要为股东利益考虑,而股东利益主要体现在规模推动的管理费增长上。

  于是,部分基金公司会过分追求规模增长,进而伤害到持有人利益。比如盲目发行新基金,着眼于好卖而不管后续业绩;又比如在牛市进行基金拆分或大比例分红营销,使许多投资者高位入市,至今仍处于亏损中。因为赚钱效应不明显,舆论始终对基金行业评价不高。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节奏陡然加快,一些公司把主要资源投向基金发行,投研团队疲于奔命,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频繁的发行也使渠道处于“朝南坐”的位置,迫使基金公司不断接受渠道越来越高的要价,最终伤害了整个基金行业。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表示,银行也认为目前的收费较高,他们几乎拿走了基金公司一半的管理费,但仍有基金公司愿意签署这样的代销合同。在规模至上的考核体系下,一些公司高管只能在任期内尽可能扩张规模,向银行让步。

  而如果基金公司以业绩为导向,这些自毁品牌的行为就可能得到遏制。比如,同质化的产品就没有必要重复发行,产品设计时会考虑对当前的投资者合不合适,推出产品的出发点会着眼于是否好做而非是否好卖。

  当基金公司真正将业绩放在第一位,让投资者持续享受到赚钱效应,自然就做出了品牌。如此,与渠道谈判和吸引客户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股东们掏出真金白银来设立基金公司,自然希望获得回报。所以,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规模是靠管出来的,恐怕也需要相关部门助推。据了解,在上海这几家基金公司的改革进程中,相关部门起了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这类制度性的改革,更多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希望在这几家基金公司的带动下,有关部门能加大参与和推动的力度,把基金行业的业绩导向策略真正落到实处。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