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部分次新基金缩水超九成 部分规模逼近清盘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3日 08:05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陈重博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这句话来形容新基金的现状,显得颇为实际。一方面,已经成立的次新基金,将遭遇封闭期结束后大规模赎回的冲击;另一方面,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则将直面发行延期、成立规模大降的尴尬。

  规模逼近清盘线

  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其份额较募集时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部分次新基金的规模甚至缩水幅度高达90%以上。

  从份额减少幅度看,缩水最多的是国联安货币A、浦银安盛货币A、国联安货币B三只货币型基金,缩水幅度均超过90%,而长信标普100等权重、海富通大中华精选、大成标普500等权重、华宝兴业成熟市场等QDII基金,缩水幅度在78%至88%不等,华泰柏瑞上证中小盘ETF的份额缩水也有85.3%。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在今年5月中旬前成立的次新基金中,长信标普100等权重基金的份额规模仅为0.5969亿份,已大幅低于当初的募集底线2亿份。另外,共有27只次新基金规模在1亿份至5亿份之间。

  分析人士指出,次新基金迅速缩水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募集时有不少金额属于友情赞助,封闭期结束后就会立即赎回;其二,今年以来大部分基金的业绩都不好,即使货币型有正收益,收益率也比银行理财产品少,因此基金的资金被其它产品大大分流;其三,目前基金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赎回次新基金转而购买新基金的投资者也不在少数。

  基金公司无利可图

  其实平心而论,上述缩水严重的次新基金中,部分品种的业绩还是不错的。

  例如,3月底成立的长信美国标普100,自成立以来的净值涨幅为2.10%,超过了QDII基金的平均水平。该基金在成立之初并未急于建仓,而是通过适当的择时在之后的行情中取得了主动。

  面对这样“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基金公司亦有很多的无奈。从盈亏的角度看,由于目前基金的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等费用,都需要支付给渠道,因此管理费的实际收取在1%或者更低。以一个1亿份规模的基金来算,一年最多也只能为基金公司提供100万元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可能还不足以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如果算上其它的营运成本,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对于那些2009年之后发行的QDII基金,基金公司其实都是在‘亏本赚吆喝’。”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基金公司为了吸引QDII方面的人才,给QDII基金经理的职位,开出的年薪在300万元以上,远超过了国内A股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目前来看,次新QDII基金的规模普遍不足3亿元,其每年能收取的管理费,还不够支付一个QDII基金经理的年薪。

  新基难发恶性循环

  如果说,次新基金的规模缩水,已经是新基金成立后面临的大考;那么,对于不少新基金而言,更严峻的考验,则是其能否按时成立。

  6月初,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TMT50ETF,率先发布延长募集期公告。之后的公告又显示,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仅为3.47亿元。紧随其后,又有新华灵活主题、农银汇理增强收益等新基金,相继宣布延长募集时间。

  记者从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了解到,其上周刚刚结束发行的QDII基金,募集金额仅在3亿元左右。本周,该公司旗下另一只A股基金进入发行档期,其发行首日的募集金额,也仅有一千多万元。看来,这股弥漫新基金发行市场的寒流,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