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本规模不能承受之重 私募行业迎来首次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 00:27  投资快报

  记者 凌薇

  在经历了2010年的迅猛发展后,阳光私募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个“倒春寒”。随着清盘、发行失败、并购重组等现象的集中出现,私募行业迎来了自诞生以来的首次大洗牌。发行成本高、缺乏对冲工具、风格理念认同度不高、规模扩张与团队建设等问题成为了困惑私募前行的因素。

  据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40%私募认为私募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发行成本过高,各有25.72%私募认为缺乏对冲工具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制约着行业的发展,2.85%私募为人才流动所困。

  成本:私募不能承受之重

  成本是考验阳光私募生存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了解,经营一家阳光私募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托费用,大概在100万-200万/年;第二部分是日常经营费用,一般在200万/年以上。经测算,私募规模到达2亿-3亿元,年收益率达到15%以上,才能做到盈亏平衡。

  然而在中国,阳光私募需要承担的还不止这些,由于私募证券信托账户暂停,账户要价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渠道少,银行渠道变得异常强势,银行、信托、第三方等分享阳光私募的部分收益已经成为行规,阳光私募能拿到手上的盈利再度被盘剥。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大多数阳光私募是在“赔本经营”,只是在“赔钱赚吆喝”,为以后的盈利铺路而已。

  在过高的运营成本中负重前行,为维持生存,只能通过不断扩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来盈利,这也是阳光私募急于扩张的重要原因。然而不幸的是,在团队配套还不能完全适应规模扩张的情况下,业绩下滑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规模瓶颈”也就成为了阳光私募挥之不去的阴影。

  “银行渠道一枝独秀的地位,暂时还难以撼动。但第三方机构会迎来机会,其专业性和专注性使得其在私募行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会成为私募销售渠道一股重要的力量。随着第三方的崛起,渠道竞争的加剧,私募运营成本高的局面或许会得到改变。”融智投资董事长李春瑜表示。

  规模、业绩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城头变换大王旗是私募界的常态,每年榜单前列基本上都被新面孔占据,私募的持续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导致私募业绩出现天翻地覆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规模的变化。每年排名靠前的私募都会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大力追捧,私募管理的规模也随之急剧膨胀,如2009年的新价值和2010年的世通资产,一战成名后,规模急剧增长到35亿元和20亿元。在规模快速扩张后,团队的建设没有跟得上脚步,操作难度加大,业绩也就开始随之下降。

  “管理2个亿和20个亿,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也作出了适当的调整,虽然上半年经历了下跌,但我相信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下半年,我相信会有好的表现。”常士杉坦言规模扩大后带来的变化。

  在伴随着规模扩张的同时,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增强团队的投研能力,使得管理规模和团队规模两翼齐飞,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才是最终的取胜王道。

  缺乏对冲工具

  2011年的市场哀鸿遍野,私募基金也难以避免出现大幅亏损,没有延续前几年的强势表现。在单边下跌,市场热点混乱难以持续的行情中,缺乏对冲工具加大了私募基金的操作难度,净值出现下跌也在所难免。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调查,25.72%私募认为缺乏对冲工具是私募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困境,使得中国私募基金成为真正的对冲基金迟迟不能到来,抵抗风险的工具不能运用,业绩波动大就成为了一种常态。

  随着《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在银监会获得通过,信托公司将成为继券商、基金、QFII后,又一股指期货生力军。

  对冲时代的到来,会催生不同风格的私募出现,届时,百花竞艳的场面又会促使新一轮的行业大洗牌,能有效运用对冲工具的私募公司或会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赢家。

  谋求产品创新

  2011年上半年,一些产品设计理念较新的产品却依然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刘宏管理的“博弘定向2期”以42.15%的年内回报率勇夺私募冠军。

  定向增发私募产品在2011年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其他创新型产品也屡出不穷。如国内首只“半结构化”阳光私募将于近期面世,该产品首创结构化和非结构产品联合发行,试图打破私募发行困局。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私募开始尝试将对冲等机制引入产品设计,目前市场中性、宏观策略等多类型对冲基金形式已经在国内投资市场出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