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窘境:信托账户瓶颈与清盘等问题突出

  业绩虽非清盘唯一原因,但在业绩和规模的重压下,阳光私募基金主动清盘将成为常态

  《财经》实习记者 莫莉 记者 曲艳丽

  2011年A股市场低迷,阳光私募困境重重。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自赵丹阳(专栏)2008年初清盘旗下两只基金后,截至2011年6月23日,可查询的历年清盘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基金共有47只,其中属于正常清盘的产品有32只,非正常清盘的有15只,清盘的方式以正常清算为主。

  进入2011年,私募基金清盘有加速之势。6月初,外贸信托发布了新泉一期结构化信托计划提前结束的公告。 随后,鼎弘义投资因资产规模过小难以持续运营而选择主动清盘。截至6月17日,今年已有11只清盘的私募产品,数量明显高于以往。

  阳光私募首次主动清盘发生于2008年1月,三年后主动清盘再次出现。业绩虽非清盘唯一原因,但在业绩和规模重压下,今后阳光私募基金主动清盘将成为常态。

  阳光私募发展至今已历八年,从一家高速扩展到500多家,资产规模也从不足2亿元增长到1600亿元。但当前却面临信托账户枯竭窘状,产品清盘、监管缺失等问题。这些现象在A股市况不佳的情况下,暴露得尤为明显。

  账户瓶颈

  账户是阳光私募发展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2009年7月27日,证监会以“个别信托公司通过大量开户投机打新股”为由,叫停信托公司新开证券投资账户。迄今将近两年间,阳光私募只能取道信托公司早先开的存量账户。

  停开账户后,信托产品发行骤减。据统计,证券投资的集合类信托产品在2009年6月时,发行数量高达86只,但7月骤降至34只。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0年发行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有307只,接近于此前已成立的总和。然而,去年的迅速发展好景不长,进入2011年后,市场上存量账户愈发趋紧,阳光私募行业扩容进入平台期。

  与此相应,信托公司留存账户价值水涨船高。阳光私募要获得信托证券账户,方式一是发行初期一次性向信托公司支付一笔费用,方法二是给予信托公司更高的业绩分成比例,直至支付完拟定额度。

  北京某阳光私募总经理表示,信托证券账户明码标价,一个账户曾一度被炒高达300万元,目前也有100万-150万元;或者计提业绩分成比例的信托公司,为达到最大收益,要求一只规模必须发到数亿元才行。上海泽熙投资王小静夸张地形容:系统稳定的信托公司证券账户几乎都是要用“抢”。

  由于信托存量账户消耗太快,早期的“私募基金之都”深圳渐渐“没落”,行业开始转战账户较多、有限合伙制优惠较多的上海。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也横空出世。这一模式下,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绕过信托公司独立筹集和运作基金,并放宽投资范围。然而,其收益属于公司赢利,无法像信托产品一样避开所得税;此外,所有的申购赎回都视为股东变更,工商登记工作量很大。

  北京知名阳光私募总经理表示,目前的有限合伙制私募,多在全国各地寻找税收优惠地区,在地方政府层面寻求议价空间。

  “叫停信托公司新开证券投资账户,这一行为是否违反行政法规有待商榷。部委利益之争已阻碍了金融创新。”据《财经》记者采访,多位信托、阳光私募人士呼吁希望早日回归正常开户。

  渠道盘剥

  与国外盛行的私募明星基金经理制相比,目前我国银行及券商已为阳光私募产品发行主渠道。国内私人银行逐渐崛起,阳光私募与同宗兄弟公募基金毫无二致被渠道所限制。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有四大银行收紧了与阳光私募的合作,在总行层面上开始进行阳光私募选秀。今年2月,阳光私募“白名单”推出,名单上的私募可使用银行渠道发行理财产品,未入选的阳光私募如需使用银行渠道,则必须通过该行总行的批准。

  “网点星罗棋布,总行批复后,只要主攻一个分行就可以完成募集,银行的强势短期难以改变。”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李驰表示。

  融智评级提供的不完整的阳光私募“白名单”显示,农业银行选秀包括重阳、朱雀、淡水泉等16家,中国银行是从容、民森、武当等11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则圈定了星石、尚雅、从容三家。

  阳光私募“白名单”的出现,一方面是利益的切分,另一方面也是银行对阳光私募公司整体运营状况的肯定。

  但由于银行基于规模和品牌的“选秀”,资源在阳光私募间得不到有效配置,形成马太效应。上海一家中型私募总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少数“上榜”私募受银行青睐,规模突然爆发,而其自身的投研能力短时间内很难赶上其规模的发展。而未被银行眷顾的私募营销上困难重重,面临生存压力,这类阳光私募占比较大。

  投资管理人间的实力差异并不完全体现在规模和品牌上。

  不仅如此,拥有渠道垄断优势的银行,还会大块切割阳光私募费用。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阳光私募常规费率组成为:1%申购费、1.5%管理费、后端超额收益20%提成。申购费为银行券商等渠道收取。管理费用信托公司提取约0.5%,银行提取0.25%左右。若减去信托和银行的分成,阳光私募仅能拿到1.5%管理费中的0.5%至1%。

  银行等渠道还瓜分20%后端超额收益分成。通过银行渠道发行阳光私募产品,后端超额收益业绩提成中,招商银行甚至可分得8%,但银行将分得4%-5%,在今年行情下,能拿到超额收益的阳光私募屈指可数。阳光私募利益空间愈为紧缩。

  面对渠道瓶颈,阳光私募行业自身也力行谋求变局,信托渠道、第三方渠道等新利益方纷纷涌进市场分食蛋糕。

  与早期仅仅扮演账户通道及监控职责不同,以华润深国投、平安信托等发展较早的深圳派信托开始主动为自己筛选出来的阳光私募提供优质客户资源。

  北京第一只阳光私募——云程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魏上云对《财经》记者表示,私募发行渠道悄然发生变化,第三方的崛起已是必然趋势。以TOT产品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将有助于阳光私募行业扩容。

  TOT即信托中的信托,由银行、信托、券商和第三方机构发行,在信托平台成立一个母信托,然后由母信托选择已经成立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进行投资配置,形成一个母信托控制多个子信托的信托组合品,以达到间接投资证券市场和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目的。

  TOT产品或将会抹杀阳光私募特色质疑声音同起:目前的TOT产品模式,客户不了解自身所买产品操盘者是谁,阳光私募完全拿不到直接客户资料。银行等机构成为阳光私募直接客户。

  监管缺失

  在《财经》记者采访中,多数阳光私募拒绝“野蛮生长”,要求监管。

  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研究部总监桂浩明(专栏)曾公开撰文:如何真正改善私募基金的生存环境,为其提供能够实现良性循环的工作条件,争取到相应的“国民待遇”已然十分迫切。

  私募基金得以在国外长盛不衰,信用程度高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基金管理人多年征战,建立品牌和信誉,以其投资组合和理念吸引投资者,所以双方的合作基于一种信任和契约。这种信用制度建立在健全的信用体系和托管人制度基础上。

  中国阳光私募,是借助信托通道审批,经过向银监会报备,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的二级市场证券基金。然而,以目前规定,阳光私募的发行模式和运作模式均遵从《信托法》,属银监会的监管范畴,其投资范围和主体活动却属于证监会的监管范畴,且当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私募证券基金的行为。

  北京一位私募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阳光私募迫切需要新基金法来验明正身。目前的经营方式,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定,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模糊地带太多。

  《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已明确将私募基金纳入监管框架。据悉,草案已结束在全国31个省市的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十余家部委范围内的意见征求,下半年有望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

  证券监管机关将按照监管和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将私募基金分类监管,规范运作。在新基金法框架下,基金发行被规范为契约型、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三种形式,阳光私募可以绕开信托渠道。

  然而基金法修订的过程并不乐观。“可能最后是一个粗线条的法律。”一位参与修订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私募行业的监管现状就是各部门的利益在作祟。新法下发征求意见之后,部委之间的矛盾重重,利益纷争导致相互妥协,最后结果可能并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

  由于没有信息披露的规范约束,今年以来,不少阳光私募随意修改和中断净值披露。朝阳永续报告认为,不同于公募基金,私募信息无需对外披露,这一自律式的披露方式,让一些私募在业绩出现偏差时,避重就轻,回避业绩下滑的原因。

  北京某阳光私募副总经理曾对《财经》记者表示,业绩披露没有统一规范,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A股市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反复震荡,持续低迷,这让本来就面临诸多瓶颈的阳光私募雪上加霜。A股市场投资手段有限,缺乏做空机制,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者要有良好收益非常困难。

  实际上,在成熟市场,私募基金通常要经历惨痛的优胜劣汰过程。以私募基金中的对冲基金为例,美国1973年至1979年的熊市中,投资管理公司的数量减少了40%,股票基金资产降低了50%,一时间很多华尔街英雄成了人们诅咒的恶魔,纷纷逃离行业。

  拥有十余年私募投资经验的精英投资董事总经理李柏林曾对《财经》记者感叹,阳光私募出现年限尚短,大部分私募还未经历牛熊市多番洗礼,盲目扩张规模,危险很大。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