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清盘危机蔓延 壳资源成抢手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10:13  金融投资报

  截至6月30日,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净值在0.8元以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数量达78只,其中43只成立于2010年以后,已经逼近清盘红线。据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股市行情得不到改善,未来因为业绩和规模遭遇强制清盘的私募基金数量将急剧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单位净值跌到0.8元以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达到78只,其中成立于2007的阳光私募为15只,成立于2008的阳光私募为10只,10只成立于2009年,39只产品成立于2010年,4只成立于2011年。据悉,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的清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产品到期清盘;二是由于看空后市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管理人选择的主动清盘;三是由于产品业绩亏损和管理规模过小被信托公司强制清盘。

  融智研究员彭晓武认为,尽管从已清盘的数据看,目前因业绩亏损触及止损被信托公司强制清盘的数量极少,但未来因业绩清盘的私募基金数量很可能大幅增加。

  彭晓武指出,较早成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几乎都没有止损规定,而近两年来,银行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参与了私募发行,对私募管理人的风险控制意识要求进一步提高,目前非结构化产品大都设定了0.5-0.8元之间的止损线,所以如果行情没有大的反弹,2010年后成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很可能面临一轮较大的清盘潮。

  “未来清盘的阳光私募中,客户资金赎回导致产品规模达不到信托公司要求也将成为主要原因”,彭晓武表示,“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封闭期一般为六个月,接下来六个月赎回需要支出2%-3%左右的费用,一年之后赎回基本不需要任何费用,2010年之后成立的阳光私募将面临更大的赎回压力”。

  事实上,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25日,国内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的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基金超过1000只,清盘的数量为47只。

  另一方面,和A股市场一样,壳资源对于阳光私募市场而言,同样宝贵。因此在出现净值大面积亏损、面临生存压力的部分阳光私募,其“壳价值”成为众多资金争夺的宝贵资源。

  彭晓武介绍,目前正积极寻求这类“壳资源”的资金中,地下私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期望通过并购获得信托账号的实际管理权,获得合法身份,正式进入阳光私募的行列。一位非阳光私募管理人表示,他从事证券投资10多年并取得不俗业绩,曾与多家信托公司接触,但最终因账号的要价过高和审批流程而放弃。该人士表示,最近与几家业绩和规模都不太理想的阳光私募公司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并购”方式进入阳光私募市场。 本报记者 李果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