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首次进入洗牌期 八家私募身处风口浪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4日 16:03  私募排排网

  2011年,阳光私募迎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清盘、发行遇阻、并购重组等关键字成为行业内外议论的焦点。在经过7年来的高速迅速扩展之后,2004年诞生的阳光私募正首次遭遇成长的烦扰。

  私募排排网李江

  私募排排网6月24日讯 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阳光私募正遭遇“七年之痒”。随着清盘、发行失败、并购重组等现象集中出现,阳光私募迎来了行业诞生以来的首次大洗牌。分析人士指出,经过整合与洗牌之后,阳光私募行业增长的速度会有所降低,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阳光私募首次进入洗牌期

  自2004年初赵丹阳(专栏)推出首个信托私募产品“赤子之心”以来,阳光私募行业已经顺利的经历了7年的高速增长。7年来,国内阳光私募公司从1家增长到513家,资产管理规模从不足2亿元增长至近1600亿元。然而就在市场普遍认为私募前景大好之时,行业却迎来了多重的考验与危机。

  今年以来,阳光私募整体业绩迅速下滑,不少规模较小的阳光私募正面临生存危机。随着业绩的大面积亏损,上百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也逼近清盘红线,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已达12只,而结构化产品数量更多。

  亏损和清盘还不是阳光私募面临的所有问题,深圳某大型私募新品发行失败、多家明星私募发行延期、行业并购重组愈演愈烈,这些也都表明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些现象显示阳光私募行业已经进入首次洗牌期。”融智评级副总监龙舫指出,阳光私募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私募公司在投研、产品等方面也未跟上行业的发展。这次股市调整使得行业积累的众多问题暴露出来,接下来洗牌在所难免。

  阳光私募增长速度将有所减慢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指出,行业的发展必然经过多个发展阶段,从形成到成长,再从成熟到衰退,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也必将经过成长走向成熟。

  不管这是成长的烦扰还是成熟的代价,洗牌和整合都是阳光私募快速扩张的必然结果,而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加速了这一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任何一家私募公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将促进行业的进步与成熟。

  正如深广地区一位大型私募管理人所坦陈,近年来阳光私募的发展有些急功近利,目前遇到一些内外部制约条件,可能要相对放慢一下发展速度,这对行业的发展也是有力的。

  华润信托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刘辉向私募排排网表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也必然会经历高潮和低谷。

  龙舫表示,阳关私募行业经过7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开始发生作用,行业进入门槛也会提高。龙舫指出,在整合与洗牌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会提高,竞争机制也将提高私募整体管理能力,有利于行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八家私募成争议焦点

  阳光私募行业首次遭遇洗牌,行业和众多私募公司也身处风口浪尖,我们试图通过八家焦点私募公司遭遇的困境,来展示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阳光私募行业健康发展之路:

  规模之殇——世通资产

  2010年,由世通资产常士杉掌管的世通1期以96.16%的年度收益成为当年的阳光私募业绩冠军。登上巅峰的世通,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4月中旬成立了5只私募产品。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世通系产品全线沦落,收益排名几近垫底。世通5期成立不到3月,亏损幅度超过20%,表现最好的世通1期亏损幅度也超过10%。

  “规模是业绩的杀手”, 这句魔咒也应验在私募基金表现上。私募基金经理一朝成名,规模急剧膨胀,业绩却出现大面积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规模扩大,直接加大了基金经理操作管理的难度,投研实力的扩大也难以跟上规模的迅速扩张。

  名声之累——泽熙投资

  泽熙投资是2010私募界最大的黑马。近日,已然成为私募界标杆的泽熙投资总经理徐翔被某媒体指为股市“第一恶庄”。针对这一事件,历来低调的泽熙投资打破了沉默,不仅发布了严正声明,驳斥了所谓“第一恶庄”的说法,并委托律师全权处理此事,欲引发首例私募信托维权事件。

  树大招风,低调的泽熙投资屡被流言中伤。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私募行业法律和舆论环境较差,行业和投资者都需要理性的引导,媒体需秉承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同时,基于行业的规模壮大,信息透明度也应增强。

  风格之辨——广东新价值

  新价值是私募界的一面旗帜,挖掘成长股、集中持有是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凭借集中持仓的策略与风格,新价值一举摘得2009年阳光私募收益冠军。今年以来,市场低迷,泥沙俱下,中小盘股跌幅更大,新价值遭遇重挫,旗下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集中持股”策略也遭受了一定质疑。

  罗伟广曾向媒体坦承,集中持股的策略和操作方法偏激进,缺点是波动比较大,优点是能够博取超额收益。某位公转私基金经理指出,私募不能没有风格,太有风格也不行。星石投资的刘畅说,风险控制好比刹车,收益率好比车速。我们认为,投资的控制风险与追求超额收益的平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属于艺术的范畴。

  创新之惑——从容投资

  2010年6月 从容投资发行了阳光私募首只行业基金——从容医疗1期,并在半年取得了近50%的优异成绩。但今年以来,医药股普遍走出调整行情,从容旗下医疗基金出现较大亏损,甚至被传出从容医疗2期即将清盘的消息,对此,从容指出,从容医疗系列基金的整体仓位已经降到两成,继续下跌的风险小。

  从容医疗开启了私募行业基金的先河,对于规避阳光私募投资同质化、同家公司产品复制化的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主题基金目前仅占私募基金很小的部分,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比较好的配置型品种。主题基金往往集中在某一领域,短期净值可能面临较大波动。另外,相比普通阳光私募基金,主题基金更强调基金经理的能力。

  成本之重——成都鼎弘义

  5月底,注册于成都的阳光私募鼎弘义投资突然宣布解散旗下的产品鼎弘义1期,该产品清盘前累计净值为101.10元。媒体称清盘是为了规避潜在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鼎弘义投资负责人向私募排排网表示,弘义1期清盘的原因并非看空后市,主要是该产品成立时规模较小,在客户继续赎回的情况下,不得已才选择清盘。

  成本是考验阳光私募生存的主要问题之一。经营一家阳光私募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托费用,大概在100万-200万/年;第二部分是日常经营费用,一般在200万/年以上。经测算,私募规模到达2亿-3亿元,年收益率达到15%以上,才能做到盈亏平衡。

  老鼠仓之祸——上海好望角

  “深蓝1号”清盘,这是昔日明星基金经理郑拓创办的好望角旗下最后一只被清盘的产品,清盘前净值为0.6107元,亏损近40%。郑拓管理的另一只被清盘的基金“深蓝3号”,由于净值跌破0.7元红线,于2011年3月宣布清盘。这两只产品的业绩日益恶化直至清盘,是伴随着郑拓卷入老鼠仓而被调查的传闻而进行的。

  由公募市场当中受政府处罚的基金经理变身为到私募基金经理,破坏了私募健康发展的行业秩序。“老鼠仓”问题,私募基金须同样重视,业内专家指出,对“老鼠仓”的行为,应该从完善私募基金内部控制机制去实现。

  草根之痛——陕西鑫鹏投资

  在私募排排网阳光私募累计收益排行榜的最末位,陕西鑫鹏投资担任投资顾问的鑫鹏1期长期占据,该产品由头顶“三秦股王”的阮杰亲自操盘,截至2011年6月20日,该产品净值为0.3124元,并长期维持在0.3元左右,成为中国阳光私募基金历史上业绩最差的一只私募信托产品。阮杰曾获得多项炒股比赛冠军。

  我们把阳光私募行业无券商、公募等金融机构从业背景的私募管理人称为民间派,或为草根派,目前阳光私募管理人中由民间高手转型而来的为数不少,其中不乏优秀人士,但缺乏大规模资金管理经验的草根派私募管理人在投研和风控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

  合规之问——华夏聚富

  华夏聚富是赵笑云重回A股市场成立的一家阳光私募公司,目前已发行两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第一只产品“陕国投·笑看风云一号”成立仅10天,亏损近10%,截至6月17日运行两个月亏损幅度达17%。1997年8月,赵笑云成立了北京东方趋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十年前,作为股评家,因青山纸业一役沦为国内第一“庄托”。

  《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二十二条规定,聘请的第三方顾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有合格的证券投资管理和研究团队,从业经验不少于3年,且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无不良从业记录。目前阳光私募进入门槛低,监管依然存在很多漏洞。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