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泽熙投资反驳第一恶庄说 或打首例私募信托维权官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2日 09:50  人民网

  胡芳

  日前,被媒体冠以“第一恶庄”的称谓使得历来低调的泽熙投资打破了沉默。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了解,泽熙投资不仅发布了严正声明,驳斥了所谓“第一恶庄”的说法,而且已经委托律师全权处理此事。据悉,此案一旦触发,将成为国内第一起私募信托声誉维权案。

  维权第一案

  作为私募中的明星公司,一贯保持低调且神秘的泽熙投资的一举一动反而颇受大众关注。而此次泽熙投资的高调维权的始作俑来自于网络上的一则传言。

  据记者了解,5月末微博上一名为严子陵的人士发评论称:“圈子传言证监会在查泽熙操纵股市,他的重仓股集体杀跌出货。”之后该消息引来众多围观。此后,有部分媒体援引这位匿名人士的话发布了传泽熙投资被调查的新闻。

  5月31日,泽熙投资在其官网发布《告投资者书》,称传闻纯属谣言。此后,由于没有监管层的任何说法,消息源头模糊不清,而从泽熙投资每周正常公布净值来看该公司经营又正常,此事似乎不了了之。不过,两个星期之后,某家媒体突然旧事重提,并在标题中给泽熙盖上了“股市第一恶庄”的帽子。

  据记者了解,之后泽熙投资通过各大网络媒体财经头版,发表了“针对‘私募一哥泽熙徐翔被查溯源’失实报道的严正声明”,并要求该报社撤回不实报道并进行书面道歉,否则会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我们已经发出正式的澄清声明,并已经委托律师全权处理此事。所以我们这边不便做更多评论。”当《国际金融报》记者针对此事进展跟踪采访时,泽熙投资相关负责人婉言拒绝。

  此后,《国际金融报》记者向泽熙投资所管理的信托计划的托管方山东信托、北京信托、中融信托、华润信托等四家信托公司求证此事时,四家信托公司均表示目前都已收到了泽熙投资提出的《关于协助提供信托产品相关说明的函件》,他们也正在协助泽熙投资办理此事。以此看来,泽熙投资名誉维权之举确实已经进入追究责任的程序。

  树大招风?

  泽熙投资与报社的这次纠纷是否能够温和化解,还是真的走到诉讼的阶段,暂不得知。

  但从这一“调查门”事件来看,泽熙投资之所以屡被传言,或许“树大招风”是很重要的原因。

  泽熙投资虽然成立仅有一年多,但已经在阳光私募中赫赫有名,业内甚至将其看作是阳光私募的标杆。旗下第一只产品泽熙瑞金1号去年刚刚成立,两个月跑赢大盘近50个点。截至去年年底,泽熙瑞金1号以67.68%的业绩高居第二位。

  在资本市场中规模和业绩往往是一对矛盾。但是泽熙投资在规模迅速扩大时,却在某种程度打破了这一魔咒。据悉,目前泽熙投资的管理规模近7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小型的基金公司。而今年A股市场熊态毕现,该公司业绩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朝阳永续大额投资者家园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16日,年初至今有统计的965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前20名中,泽熙产品有2只入围。另外三只产品也排在前1/3。而据私募排排网的研究,泽熙投资是国内惟一一家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都排在前十名的阳光私募公司。

  因此,更多市场的揣测认为,泽熙投资屡屡被流言所伤,不排除有中小资金的嫉妒甚至恶意攻击。一些小资金在跟踪泽熙投资的个股时,因为不了解其投资节奏,一旦踩上如江淮动力(000816)这种“地雷”,很容易迁怒于所跟从的对象。一位与泽熙有过接触的私募人士亦证实上述现象的确存在。

  “坐庄”难成行

  在双方的对峙中,“第一恶庄”显然是泽熙维权主张的焦点。从客观而言,今时今日的私募是否能成为股市中的庄家呢?

  市场一名资深人士在匿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坐庄,是在中国证券市场最初时期,《证券法》没有出台之前,当时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投资者利用资金的优势,高度集中持有某只股票,通过各种手段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不过,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国的《证券法》出台,对个人投资者持有股票有了不得超过总流通盘5%的限制。因此,庄股时代,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理论上在中国的股市已经不存在过去所说的‘庄’。即便是基金公司在《基金法》中也规定有‘双十’限制。机构对于个股的话语权最多也只能达到10%。阳光私募基金只有5%,从这个角度上操纵股价是非常困难的。”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从当前私募的系统和监管而言,“坐庄”同样困难。尽管阳光私募暂时没有被纳入监管,但是通过信托账户的合法发行的身份。信托公司对于阳光私募不仅仅提供了账户,更具有监管的职能。阳光私募所使用的全部是信托公司的交易系统。很多系统都已经在技术上设定了程序,阳光私募产品无法做到超买超卖,否则会自动停止交易,信托公司对于阳光私募可以做到交易的实时监控。

  “阳光私募产品必须按照信托公司的相关规定,在单一股票的持仓上遵守契约。同时,交易所等也对阳光私募基金,特别是大的阳光私募进行‘巡视’式的监控。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从这些角度来看,对于这些已经‘阳光化’的大资金基本上已经杜绝了违规交易的空间。”有私募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国际金融报)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