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剑指私人银行:胜算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07:45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香港艺人古天乐主演的《枪王之王》中的剧情让人领略了银行业务人士的风采和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内“高净值人群”的雄起,有实力的阳光私募基金纷纷瞄准了私人银行业务渠道。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目前,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销售渠道中,就容纳了那些业内耳熟能详的阳光私募大牌,银行私人理财业务的神秘面纱也逐步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其实,在不少大型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人士眼中,提高银行中间业务能力、摆脱传统“利差”服务的经营惯性,显然应从为投资者提供各种定制服务中寻找到突破口。

  某私人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由于“高净值人群”在理财目标与大众投资者并不相同,因此,为这类特定人群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尤为关键。“相对来说,保本型、固定收益类产品可能更加被大额投资者所接受,而后者往往是风险厌恶者,更加准确的说,这类人群‘厌恶’理财净值大幅波动。”

  一位熟悉机构业务的华东地区某机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很大程度上,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的心态与阳光私募人士的心态是大相径庭的。“在通常情况下,做高业绩是阳光私募机构在短期扩大规模的不二选择”,但把“永远为投资者提供绝对收益”作为发展目标的阳光私募机构在国内却屈指可数。从阳光私募的角度出发,能够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不仅能获得一定的资源,也能够为自身树立一定的口碑。但与上述对应的是,私人银行部门在引入相关产品和机构时,事先会做相当详尽的调查。毕竟,优质客户资源是目前各方争取的焦点。“很明显,在私人银行部门面前,即便是大牌阳光私募机构可能也没有足够的议价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私人银行部门看来,市场上存在的多种选择,使得他们的选择余地更大。除了阳光私募产品外,保险、信托以及银行自身提供的理财服务,都已经为手上的客户资源提供了服务。相比之下,刚刚杀入私人银行业务的阳光私募业务的真实能力,还需要得到检验。

  国内某股份制银行一位私人银行业务人士坦言,目前,外资银行对于客户资源的发掘能力不可小觑。对于刚刚兴起的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来说,由于有着长期的运作经验,外资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更为广泛,也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设计更多的产品。“相比之下,相对单一的国内阳光私募业务目前踏入私人银行业务,这可能只是一种‘试水’动作,更多带有的是口碑营销的性质,未来该类机构还需要构建较为丰富的产品线,才能让那些‘高净值人群’真正认同。”

  令人关注的是,即便是那些业绩排名非常靠前的大型私募机构,对于私人银行渠道也有一定保留。“私人银行理财业务比较适合那些擅长做资产配置的机构,而我们主要是‘自下而上’的立足个股的操作思路。同时,如果借助私人银行渠道将产品规模做大,可能也不利于产品的业绩。”上海地区一家资产管理排名靠前的阳光私募机构市场部总监向本报记者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当机构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上去之后,可能很难保证其以往的优异业绩,因此,目前他所在的机构暂时不考虑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但同时,这位负责人也表示,会密切关注那些在私人银行领域有一定开拓的同行,“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帮助,但在目前,我们还是不想扩大现有资产规模,从而保持良好的业绩能力。”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