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图 |
证券时报记者 杜志鑫
博时基金首席策略师夏春不喜欢纸上谈兵——看研究报告。作为基金经理,夏春更崇尚草根研究,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外面调研,一个月至少有半个月在外面,除西北地区,全国其他地方的很多上市公司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常年在外奔波,他的皮肤晒出了那种健康的黑色,整个人也显得体力充沛精神爽爽。
翻开夏春的履历可以发现,1996至1997年,夏春在上海永道会计财务咨询公司担任审计师,2001年起进入证券行业,加盟招商证券,2004年加入博时公司,历任宏观研究员、研究总监、基金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
博时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是——特立独行。夏春的自我评价则是:“入行10年以来,虽然是做宏观研究出身,但我也仍然非常关注基本面这个要素条件。”
对于企业的价值,夏春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一个企业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是可以用DCF(现金流贴现)模型计算出来的。他举例说,有一家知名公司公布了资产注入方案,很多券商研究员将该公司的目标价上调到100元/股,但我通过各种模型计算都得不出这个结果,于是果断将该公司卖出。不无巧合的是,后来该公司出现负面新闻,股价急转直下。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或许与夏春曾做过既严谨又专业的会计师工作有关。
在对估值的把握上,很多人的逻辑是,相对估值低时就应该买入,但是夏春却喜欢用绝对价值去看待这个问题,“在我的眼中,很多股票就只能给10倍的市盈率。”
对于目前的投资方向,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专业机构,多有困惑。在一季度坐了一趟过山车之后,银行和地产出现了调整,而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在经历去年的喧嚣和狂热后,也复归沉寂。未来,市场将何去何从?
夏春以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分析道:“2008年的次贷危机不仅意味着美国需要改变,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这标志着过去10年中国出口导向性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必然要转向新经济增长模式。”
在这个痛苦的转型期,传统行业的大发展时期已过,新兴行业的发展尚需观察,自下而上的策略变得至关重要,夏春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作为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的基金经理,夏春在一季报中写道:今后我们需要的是更高的品质,对消费者需求更深刻的理解和满足,而这一切都要藉由创新来实现。创新不仅仅是工艺的改进,更有产品、服务、理念、管理的创新。而在生产以外,我们面对的几乎是一片未经耕耘的荒芜土地,这既是挑战,更是世出英雄的土壤。生产、生产、扩大再生产已不足够,未来的企业需要的是更前瞻的眼光、理想与企业家精神。
在具体的投资上,夏春强调,不需要把所有的行业和公司都搞清楚,也不要在大盘还是小盘、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这样的问题上纠结,而应该公平对待每只股票。“要把自己当一杆秤,称一称公司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夏春强调,另外一个关键点,是要敢于在理解清楚的公司上下重注,“你不可能抓住所有的机会,但也不能每个机会都不抓住,你一定要抓住自己能把握的机会,然后重仓放大收益。”
在股票的操作上,很多基金经理喜欢波段操作,研究员有时也会提出卖出建议。对此,夏春的看法是:很多人对于自己知道什么,其实不是很清楚,“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如果按照研究员的建议卖出股票,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低点,什么时候再把它买回来。一些东西理论上讲是对的,但这不是事前能把握的。”夏春表示,“不管市场怎么波动,我能把握的是,这个公司到底值不值这个钱,如果值,就持有,如果不值,即使公司股价处于趋势性上涨阶段,我也会把它卖掉。”
虽然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对排名倍感压力,夏春却不以为然:“只要相对收益高,绝对收益肯定高。”夏春喜欢投资,他相信,作为一名基金经理,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专注于对企业的研究和把握,才能过滤市场的噪音,在投资的长跑中胜出。
夏春:经济学硕士。1996年起先后在上海永道(现为普华永道)会计财务咨询公司、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策略部工作。2004年2月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宏观与策略研究员、研究部副总经理兼平衡配置基金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经理兼策略分析师、价值增长基金价值增长贰号基金基金经理,现任首席策略分析师、投资决策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基金经理。
战略性建仓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
中国经济 进入关键性的转型期
在经历了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现在已进入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夏春认为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2008年之前的10年,全球经济经济增长非常好,是典型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国。”
夏春表示,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确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到了20世纪90年代,沿海产业链的布局渐趋完成,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产品的销售渠道、市场大大扩张,在出口的带动下,中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增长期,贸易顺差也迅速积累。“虽然在此期间,全球央行的货币发行量很大,由于低成本、具有很强制造力的中国加入了全球竞争体系,全球生产率快速提高,抵消了货币增长的压力,所以没有出现通胀。”
但这种状况已经改变。夏春在2008年就感受到了这种巨变,2008年上半年,虽然通胀仍然在往上走,出口却在下降,民工荒开始出现,以前以为中国的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但现在不一样了。重要的转折已经开始,全球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也已走到一个拐点,很多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也许有更大的变化。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2009、2010年全球经济有所恢复,但夏春认为,生产率拐点到来引起的变化将是长期性的,在此期间,经济的起起伏伏只是数字上的变化,当经济跌得太多后,经济本身有刚性需求,会有恢复。“从大的趋势看,未来缺乏像过去那样非常快的成长趋势和行业趋势,从整体上来讲,经济增长会变得平淡,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期。”
经济转型也体现在股市,但2010年的市场却有些矫枉过正。夏春表示,去年市场热捧新兴行业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狂热走得太远,最终脱离了基本面。事实上,部分新兴行业的公司并没有创造价值,也不值那个价钱。到了今年,市场在经历了大喜之后又是大悲,现在,似乎又到一个比较微妙的阶段。
缺少趋势性行业机会
自下而上精选公司
既然没有大的行业趋势,沉下心来进行自下而上的选股就变得至关重要。夏春表示,未来市场的整体收益率可能不会太高,但个股机会尤其在消费方面可能会比较精彩。
夏春解释,过去一些基本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府职能等,都是为了适应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存在的。事实上,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在消费、服务等行业非常落后,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微观的创新,包括经营模式、管理、产品、服务等的创新。过去搞基础建设、房地产则比较简单,要资金投入资金,要土地买土地即可,但要提高消费、服务行业的品质,就不是国家为了促使某一件事情,出台相关政策就能实现的。“不是说经济要向消费、服务方向转型,我们就傻乎乎地去买零售、酒、食品的股票,这些竞争性行业即使有自上而下的推动,也很难出现鸡犬升天的情况,相反,微观的个股梳理非常重要。”
在具体的投资上,夏春比较注重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投资是多赢博弈,不是零和博弈,好企业通过好的产品,为产业链布局做出了贡献,为社会创造了社会价值,我们投资它,就是一起分享它创造的价值。”
夏春说,目前,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企业界,都热衷于通过短平快的项目赚钱,比如过去五六年,证券投资界热衷于追逐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虽然看起来热闹,如果进行严格的价值分析,美好的愿望不一定能实现。夏春表示,近几年证券投资界对上市公司管理、企业战略等方面的分析能力在下降,在2003、2004年,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基本面的价值分析方面小有成就,当时挖掘了招行、万科、中集等股票,但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大家又都陷入的迷茫。“不过,市场最终会回归理性,现在又到了一个转变的时期。”
近两年,实业界也相当浮躁,什么热就搞什么,“过去几年房地产热就搞房地产,多晶硅热就上马多晶硅项目,现在矿产热又注入矿产,新能源热就搞电池,近几年市场中没有培育出好企业,反而在2003、2004年弱市中出现了一批好企业。”
“短平快在短期之内可以赚钱, 但是不可持续。”夏春肯定地说。
零售业发展空间很大
夏春强调理想的企业,他想选择的企业是——不是简单为了赚钱,而是在创造社会价值。
夏春对零售业非常关注,他认为中国零售业的空间非常大。首先从效率上来说,内地人以前去香港买奢侈品、名牌还可以理解,现在内地人却去香港买水、买菜、买米,让人不可理解的是,香港日用品的价格比内地便宜,而在香港,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土地成本,都寸土寸金,卖得这么便宜还能盈利,一比较就会发现,内地零售企业的效率比较差。
其次,从行业空间看,在美国,沃尔玛一家的市场份额占全美的8%,中国一年的零售额在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左右,一家企业只要占1%的市场份额,一年的销售额就在2000亿元左右,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一年的销售额远远不到1%的市场份额。
再次,从净利润率来看,中国零售企业的净利润率大约在2%,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状态。其实不然,真正的零售企业应该是以最低的成本,把最合适的商品卖给最适当的人群。本质上来讲,零售企业应该自己采购,然后再卖出,赚取差价,沃尔玛就是以自己经营为主。而中国的零售企业本质上只是代销,去家电卖场买家电,促销员是家电厂商的,都在推销自己的产品,购买者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要买谁家的产品,零售商只收取上架费、促销费等,说到底,中国的零售商只是占据了一个好地段,赚取的是商业地产的钱。如果剔除商业地产的成本,很多零售公司其实是不赚钱的,如果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角度看,很多零售商可以考虑把持有的商业地产卖掉,再把钱直接分给投资者。
夏春强调,表面上看中国零售企业竞争惨烈,但事实上,那只是在商业地产上的竞争,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惨烈,这个行业空间很大,竞争程度低。在过去,中国企业的精力都放在生产和出口上,形成了路径依赖,现在随着出口走弱,日子不好过了,很多企业想做国内市场,但是发现做不了,缺乏渠道和品牌。
夏春一直强调的是:“零售是一门技术,只要稍微做得好一点,改善和提升的空间就会非常大。”而现在中国又面临通货膨胀、食品安全等问题,只要一些专注于零售的公司能提高零售技术,这些公司就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夏春表示,按照客观、严格的标准来选,现在要找到这种有理想的企业比较困难,有的企业是好的投资标的,但是价格不合适,不过随着市场的调整,这种情况正在好转,“我们正在战略性选择一些质优价廉的投资标的。”(杜志鑫)
·对 话·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银行和地产很便宜,未来是否有机会,您怎么看?
夏春:银行何时上涨很难把握。不可否认,银行隐藏了很多问题。至于地产,我认为现在持有地产股比持有现金好,我不敢说在地产上有多高的收益,但从绝对价值看,目前持有地产股比持有现金好。
对于地产,过去依靠土地不断升值带动地产繁荣的大周期已经过去,现在不能指望地产股出现过去那样的超额收益;不过,虽然大的地产周期过去了,但是国内居民对房地产的绝对需求仍然存在,因此,未来地产将回归为普通的制造业,在目前这个估值水平上,用制造业的估值水平来衡量,很多地产企业也值这个价钱。
证券时报记者:对黄金怎么看?
夏春:黄金的价值谁也说不清楚,做投资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态,你不买,它可能会涨,涨得时候你可能会眼红。但我只赚自己能赚的钱,而且赚的时候一定要赚足。
一旦你对一家企业有充分的认知后,帆一定要张满,每个人赚自己能赚的钱就够了。
因此,做投资一定要选看得准、真正拿得住的股票,尤其在大资金的管理上更需如此,不能进行太频繁的操作。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大小盘估值差异仍然比较明显,对大小盘股的投资价值怎么看?
夏春:从我个人角度讲,我很少评价这个问题,如果一定要讲的话,在我对微观和宏观情况了解的背景下,目前小股票大多数估值偏高,未来估值继续往下回归是大概率事件,但我也不认同大股票能涨多少,蓝筹本质上是一个事后概念,在过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连续增长多年后,事后被贴上标签定义为“蓝筹”,蓝筹代表的是过去。
如果非要站高一点说,过去国有企业能赚钱,和背后的垄断机制有关系,今后,赚大钱的机会可能会在创新方面,包括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这种事情发生在民营企业、竞争性行业上的概率比较大。
·观 点·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如果按照研究员的建议卖出股票,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低点,什么时候再把它买回来。一些东西理论上讲是对的,但这不是事前能把握的。不管市场怎么波动,我能把握的是,这个公司到底值不值这个钱,如果值,就持有,如果不值,即使公司股价处于趋势性上涨阶段,我也会把它卖掉。
●中国消费、服务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微观的创新,包括经营模式、管理、产品、服务等的创新。过去搞基础建设、房地产则比较简单,要资金投入资金,要土地买土地即可,但要提高消费、服务行业的品质,就不是出台相关政策就能实现的。不是说经济要向消费、服务方向转型,我们就傻乎乎地去买零售、酒、食品的股票,这些竞争性行业即使有自上而下的推动,也很难出现鸡犬升天的情况,相反,微观的个股梳理非常重要。
●中国的零售商只是占据了一个好地段,赚取的是商业地产的钱。如果剔除商业地产的成本,很多零售公司其实是不赚钱的,如果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角度看,很多零售商可以考虑把持有的商业地产卖掉,再把钱直接分给投资者。
●表面上看中国零售企业竞争惨烈,但事实上,那只是在商业地产上的竞争,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惨烈,这个行业空间很大,竞争程度低。零售是一门技术,只要稍微做得好一点,改善和提升的空间就会非常大,只要一些专注于零售的公司能提高零售技术,这些公司就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目前小股票大多数估值偏高,未来估值继续往下回归是大概率事件,但大股票也不一定能涨多少,蓝筹本质上是一个事后概念,在过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连续增长多年后,事后被贴上标签定义为“蓝筹”,蓝筹代表的是过去。
●如果非要站高一点说,过去国有企业能赚钱,与背后的垄断机制有关系,今后,赚大钱的机会可能会在创新方面,包括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这种事情发生在民营企业、竞争性行业上的概率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