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5只私募产品清盘 公募一对多或现清盘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8日 01:28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祎妮

  2011年6月7日,外贸信托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外贸信托-新泉1期(汇富22号)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结束的公告”,根据该公告,2011年5月20日,新泉1期单位净值为0.8499,触及0.85的平仓线,根据信托文件约定,该信托计划于2011年5月20日提前结束。

  这也是近期频频出现的私募清盘中的一例。

  2011年6月16日,上证综指大跌41.15点,收盘于2664.28点,私募产品亦承受了更大的清盘压力。

  清盘原因多样化

  初步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初,今年以来共有15只阳光私募产品清盘,其中结构化产品12只,非结构化产品3只。

  融智研究员彭晓武告诉记者,“结构化都是到期清盘,有些触到止损线清盘的也没多少。”

  如明星基金经理郑拓旗下的深蓝一号,近期已经被确认已经清盘。

  公开信息显示,深蓝一号于20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募集资金8400万元,信托期5年。但目前在山东信托网站上,该产品已经被标明“清算”。

  4月13日,是“深蓝一号”清盘日期。这只私募产品的基金经理是从交银施罗德基金出来的郑拓。在“深蓝一号”清盘之后,他创办的好望角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已无其它产品了。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深蓝一号的亏损幅度将近40%,但是它却并不是因为产品净值低于止损线而强制清盘的,因为它并没有设置止损线。”

  除了强制清算之外,大部分清算的私募产品都属于到期清算。

  彭晓武表示,“到期就是到了原来规定的运行时间,并非都是因为业绩差才清盘。”

  例如,今年3月26日被清盘的新华信托·同威1号,其成立日期为2008年3月26日,是同威资产由李驰管理的首只阳光私募产品,其初始规模2.7亿元,存续期为3年。在运行满3年后,于2011年3月26日清盘,清盘时的净值为1.0288元。

  根据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今年5月,共有6只非结构化产品面临清算的情况,它们分别是在5月11日清算的山东信托·以太3号、宝华1号;5月20日清算的西安信托·鼎弘义1期;5月23日清算的北京信托·爱康1号;5月27日清算的中融·屹立东方一期,以及5月31日清算的中铁信托·鑫巢盛利。

  统计显示,在这6只被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中,只有1只产品净值低于1.0元以下,是北京信托的爱康1号,其清盘净值为0.9493元,其中5只产品净值都超过1元。

  其中,除了西安信托的鼎弘义1期、中铁信托的鑫巢盛利属于强制清算外,别的4只私募产品都属于到期清算。

  业内人士表示,西安信托·鼎弘义1期则属于产品规模过小导致的清盘。

  该产品的管理人为鼎弘义投资总监张诚,他曾表示,“弘义1期清盘的原因主要是它成立时规模较小,而在客户持续赎回的情况下,所以才不得已选择清盘。”

  而在5月23日清盘的北京信托·爱康1号,则是以重组更名的方式被其它私募机构纳入旗下,由鼎锋资产重组“爱康1号”,并更名为“鼎锋11”。

  另外,以重组更名的方式被其他私募机构纳入旗下的还有山东信托·

  新东风成长。

  今年第一只被清盘的私募产品——“新东方成长”,正式更名为长金10号,并入至长金投资。

  对此,彭晓武表示,“出现重组更名的情况,是因为老产品规模较小,难以承担相关费用,而选择被重组兼并。”

  虽然,因为存续期满而终止的“到期清盘”私募产品仍占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但其实自5月以来,因为业绩原因而不得不清盘的私募产品有增多的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至4月期间,只有山东信托·深蓝1号这一只私募产品属于强制清算,其它清盘私募均为到期清算。

  而近日才对外公布被“强制清盘”的新泉1期,在5月20日提前结束运行。

  对此,彭晓武表示,虽然因产品净值跌破止损线而遭遇清盘的私募产品数量很少,但新泉1期确实是因为业绩不好而遭清盘的结构化产品。

  而新泉1期的清盘,也可能给其投资顾问新泉投资,带来近5000万元的亏损。

  “结构化阳光私募的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出资比例通常为1:1或1:2,”彭晓武告诉记者,新泉1期的止损线是0.85元,就表示该信托计划的出资比例是1:2,以结构化产品1.5亿元的平均规模估算,新泉1期的清盘给投资顾问新泉投资带来的亏损或达5000万元。

  在近期市场行情持续调整之下,私募的亏损情况越来越严重,将要面临强制清盘危险的私募产品会越来越多。

  根据朝阳永续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10日,在已更新净值的阳光私募中,累计净值低于0.7元的非结构化产品共有22只。

  另外,在今年5、6月更新净值的结构化产品中,净值跌至0.85元或0.85元以下的产品也出现了13只。

  拉响了公募警报

  因为业绩等诸多原因而频频清盘的私募基金,也给公募基金拉响了警报。

  “一般是规模太小,会有清盘的风险,公募倒不存在业绩差而清盘的可能性,”基金人士表示,但是可能会因为业绩太差,导致持有人大量赎回,从而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

  近两个月,上证综指从3000多点一路下滑至2660点附近徘徊,令公募基金业绩饱受损失。

  根据晨星数据,截至6月15日,除了鹏华价值、南方隆元、长城品牌、富国天鼎中证增强、博时主题、嘉实基本面50和华夏策略这7只基金仍维持着正收益,它们的收益率分别为4.09%、3.8%、1.42%、1.01%、0.87%、0.34%和0.32%。其余,股票型基金均产生了亏损,它们平均跌幅超过10%,有的基金跌幅甚至超过20%。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共有22只基金规模跌破1亿元。其中,基金规模最接近1亿元的是泰信优势增长,其规模为0.997亿元;而规模最小的基金是万家双引擎,其规模仅为0.48亿元,紧接着万家双引擎的是宝盈中证100基金,规模正好为5000万元。

  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会发生,只要基金公司不想自家的这只产品清盘,就会用自有资金去解救的,”上海一基金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实际运作中,当公募产品濒临清盘时,基金公司为了顾全自身形象,不会让持有人不足200人,或资产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持续较长时间的。”

  正是因为这样,基金行业发展的十多年中,从未发生过一只公募基金清盘退市的情况。

  “公募基金永不退市,对于投资者而言,未必是一件大好事”,上述人士表示,引入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度,或许可以激励基金公司更注重业绩,而并非是使其旱涝保收的资产规模。

  在规模跌破亿元的22只公募产品,大部分都来自中小型基金公司。其中,金元比联基金旗下的5只产品中就有3只产品规模不到1亿元,分别是金元比联成长动,其规模0.83亿元;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其规模0.84亿元,以及金元比联价值成长,其规模为0.92亿元。

  同样情况的,还有诺德基金,旗下6只基金产品中有2只管理规模没有过亿。数据显示,诺德成长优势基金的规模为0.86亿元,而诺德灵活配置基金的规模为0.87亿元。

  私募频频清盘公募“一对多”或现清盘危机

  还有,管理规模为0.64亿元的天弘永定基金。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自2008年发行以来,除了其首募规模为2.9亿元,其基金管理规模一直徘徊在亿元边缘。在该基金运作一年时间后,其资产规模在2009年缩至1亿元,缩水幅度竟然高达66%;而至今,该基金资产净值已降至了0.64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规模最小的这几只基金产品,并非是同类型基金中业绩最差的。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规模最袖珍的万家双引擎基金,截至6月16日,近三个月的业绩为-10.62%,在同类型170只产品中排名第82位;而同期,宝盈中证100基金的业绩为-7.94%,在同类型96只产品中排名第28位。

  而天虹永定基金的业绩则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该基金近3个月来的业绩为-17.96%,在同类型239只基金产品中排名第234位,其在近半年来的业绩均排在榜尾。但截至6月16日,在近一周时间,天弘永定基金以0.07%的正收益,排在同类产品的第21位。

  “小基金公司的营销额度有限,不太开展持续营销,业绩不是非常突出的话,很难做大规模,”基金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小基金产品来说,持有人结构稳定已经是对业绩的一种认可了;而另一方面,“大型基金公司有经济实力去支付渠道费用,首发规模就很大,即使净值大幅亏损,那些资金被套的投资者也不会轻易赎回的。”

  有别于私募基金的屡屡清盘,公募基金不愿意选择清盘小规模基金产品,比起可赚取的管理费用,更在意的是公司品牌形象。

  “基金发产品变得快而多,业绩平平、规模小的基金公司想通过银行发行产品,管理费用的一大半就要贡献给渠道,发行小规模的基金往往都入不敷出,”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即使亏钱也不能让产品清盘。

  与私募产品类似的是,基金专户“一对多”通常会设立止损线。

  据了解,一般情况,“一对多”将止损线设为20%。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不少“一对多”产品逼近这条清仓线,有的基金公司因“一对多”产品清仓问题紧急召开会议,并作出了强制减仓或清仓和平衡配置等方法来降低损失。

  据招行专业版网银公布的“一对多”净值显示,截至6月9日,已有1只“一对多”产品单位净值为0.813元,亏损幅度近20%;另有3只“一对多”产品的单位净值在0.87元至0.88元区间;而建行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也有1只“一对多”产品的净值趋近于0.8元。

  对此,基金人士表示,如果真的发生跌破设置的止损线,那“一对多”产品可能真的会面临清盘的局面了。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