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性看待基金经理高管变动 定期修复组合更必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3日 17:18  新浪财经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  德圣研究团队

  近期基金业最为热闹的莫非基金高管变动,尤其是以上海五家基金公司齐募总经理为代表,甚至华夏、博时、嘉实等千亿俱乐部成员也出现高管人事地震,无论高管离职原因何在,投资人对基金行业投资信任度都很是受伤。与高管变动相关,基金经理变动亦是常常如此。

  德圣认为,正常的人事变动无可厚非,而一旦高管和基金经理频繁变动成为一种负的行业效应,那么,这才是基金投资人最大的伤害,而在现有的基金法规以及行业规制尚不完善的阶段,基金投资人的主动调整显得更为重要。

  高管频繁变动凸现行业人才发展瓶颈

  据德圣统计,去年底至今约半年的时间内,已有12家基金公司换帅,约占基金公司总数的1/5,在2011年,基金公司高管的流动成了现今该行业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5月底,基金高管人员变动已高达40余例,仅董事长和总经理头衔的就有近20位。

  基金业高管流动早已不是新鲜事情,而此次高管变动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有以下因素:其一,基金高管变动由中小型基金公司延伸到大规模基金公司。这里包括华夏、嘉实、博时等千亿俱乐部成员,华夏股权转让刚告以段落,机构总监郭树强即转战天弘;嘉实董事长王忠民离任,而博时的肖风辞职传闻也开始涌动。其二,基金大佬纷纷离开,资深管理人更为稀少。随着今年高管的跳槽和走任,目前行业内资历较老的除了华夏范勇宏和南方高良玉(微博)仍保持稳定外,其他基金公司均出现相对频繁的人事变动。其三,高管集中变动历史罕见。5月以来上海5家基金公司同寻总经理,这一是偶然还是必然?

  在这些“掌门人”发生变更的基金公司中,有的是因为任期届满,有的是因为去年旗下基金业绩不佳而离职,也有的是因为股东方发生变更。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的高管出现如此大的变动?总经理等基金公司高管的离职,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是整个基金行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遭遇了行业瓶颈,公司规模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经营上难以取得突破;其次,基金公司制度设计上存在制约,如一直困扰基金行业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基金法》的框架下突破以及监管层的引导下才有可能解决。另外,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是高管出走的重要原因,董事会制定的一系列经营目标和策略对经营层形成强烈制约,部分离职的管理层和股东的矛盾已经非常激烈。究其根本,行业发展瓶颈是加剧高管人才变动加速的本质原因。

  理性看待高管变动

  在目前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总经理在经营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此大范围的变化对于整个基金行业影响非常大。如果说管理层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那么公司核心领导的离开对公司的影响是明显的。特别是任职时间较长的第一批总经理,一旦他们离开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人事震动,对公司投研、市场、风控等业务都会带来巨大冲击。其中负面影响典型的如上投摩根王鸿滨时代巨大的人事变动,最近的如宝盈09-10年较大的人事变动,都给公司以及旗下基金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当然,对于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发展迟缓、停滞的,高管的变动可能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具体判断公司高管变动还需结合基金公司、高管本身资历以及市场进行判断。首先,从基金公司的角度,一般而言,中小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变动可能会带来机会,大基金公司而言,实力派高管的离职可能带来旗下基金的业绩波动。其次,从高管本身而言,作为一家公司的掌门人,总经理肩负的职责是全方位的(管理、投研、市场等等)。总经理背景不同,其在基金公司中的着力点也会有所侧重,对基金的影响也会各不相同。

  因此,理性看待高管变动,投资者不必见基金公司总经理变更就恐慌,其对基金业绩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密切关注负面人事变动 主动调整组合基金

  在基金投资中,基金经理以及基金高管都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基金经理一定程度上具有基金投资风向标的作用,而由于基金公司高管,尤其是总经理一职具有关系全局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其频繁变动值得高度重视。优质基金经理和管理者的离开都可能对基金业绩产生短暂或长期的负面影响,因而影响基金的投资收益。虽然,基金经理以及高管的变动原因各有不同,但是所投资基金相关人事变动保持高度重视,对基金组合保持动态的监测和调整仍是十分必要。

  其中以下几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其一,优秀基金经理的离职,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其二,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多个基金经理或者高管一段时间内连续出现离职跳槽,内部调整的不属于此列。这往往意味着基金内部制度和结构的较大问题。其三,五年内基金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这类公司值得警惕,这往往会导致基金长期业绩较大变动,即使短期业绩很优秀的也可能只是运气因素。另外,基金经理或者高管的变动总有一定的时间缓冲,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有时会出现一定的滞后,因此,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作出调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