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高管接连出走 乱象背后隐现体制之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7日 06:05  南方都市报

http://i3.sinaimg.cn/cj/roll/20110527/1306447582_bC3Xd9.jpg

  A股市场震荡,基金行业也进入了高管变动频繁期。据南都记者粗略统计,去年底至今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已经有12家基金公司换帅,占全部基金公司总数的五分之一,这种高管流动的现象可谓惊人。

  根源或还在体制问题:一是高官们不拥有股权,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导致总经理被其他行业挖走;二是公募基金对总经理的考核指标多为“资产规模”,在行业总规模近年来不仅不上升甚至正在下降的情况下,对老总们的确有不能承受之重。同时,股东变动导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合资公司的高管变动为甚。

  此外,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先行者,基金这个行业毕竟还属于新兴产业,尚处于整合的初级阶段,这也是从业人员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12家基金公司换帅

  近日,基金行业爆出了三大高管变动的消息。

  还处于股权变动中的华夏基金再现元老离职,其中一位元老级人物———机构部投资总监郭树强将高就天弘基金任总经理,近日已向华夏基金董事会递交了辞职申请并获得通过。目前,郭已经在天弘基金办理了入职手续,只等在监管部门走完程序后公司的正式委任。

  继交银施罗德前总经理莫泰山“下海”重阳投资做总经理之后,公募基金行业又出现了一位“下海”的总经理。招商基金总经理成保良将离职,奔赴上海筹备一家名叫瑞力投资的PE(私募股权基金)。

  金元比联则发布公告称,张嘉宾将担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这一任职经金元比联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今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张嘉宾曾担任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今年1月份离职。

  近期出现的这几个事件只是基金业今年高管人事变动的冰山一角。据南都记者粗略统计,半年来就有12家基金公司换帅,占所有基金公司的五分之一。

  今年上半年,高管变动中总经理离职的包括天弘基金的胡敏、民生加银的张嘉宾、金元比联的易强、万家的李振伟、长盛的陈礼华、国海富兰克林的金哲非和申万菱信的毛剑鸣等。而去年底离职的包括益民的祖煜、天治的刘珀宏、华富的谢庆阳等。

  基金公司高管流动的原因五花八门:国海富兰克林称总经理金哲非离任是因工作需要,由副总经理李雄厚代履行职务;天弘基金原总经理胡敏是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由公司董事长李琦代任,李琦同时担任股东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谢庆阳辞去华富总经理职务后重回华安基金;长盛基金原总经理陈礼华由于个人健康原因辞去总经理一职,由副总经理周兵代任总经理职位;天治基金原总经理刘珀宏上任大半年就宣告离职,由董事长赵玉彪亲自接任总经理一职;申万菱信原总经理毛剑鸣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姜国芳代为履行。

  各路人马挖角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已经成为了私募基金的练兵场。”不久前,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的一句“戏言”真切地讲出公募基金所面临的尴尬现状。长盛基金的陈礼华更笑称“山西煤老板都来公募基金挖人了。”

  成保良也坦言,基金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理论上讲,一个行业人才的流失率这样高,制度方面可能是出了一些问题。

  公募基金人才流失最主要的现象是“公转私”。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大量优秀人才流向了私募,而且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缓的兆头。2009年又有李旭利、张益驰、郑拓等12位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2010年,连交银的总经理莫泰山都奔赴私募重阳投资。

  一些新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加入了针对于公募基金的“挖角大军”。粗略估计,如果2010年新基金公司获批顺利,数量将达70家,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有望升至100家。

  此外,保险、Q FII和产业资本也将资源向资本市场转移,这些都吸引了大批公募基金人才的加入。

  急功近利的股东

  除去外部因素,基金公司的内部因素也是促使很多从业者频繁跳槽的背后推手。

  首先是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唐代的“以肥为美”的审美标准成为了今天基金公司考核管理层的标准,这是导致总经理换了又换的重要原因。

  “一个好的基金公司应该是首尾一贯,从研究、投资到管理,熟悉了产品才能知道风险点在哪里”,离职不久的长盛前任总经理陈礼华曾对媒体表示,过去基金业一直在走外延式、规模扩张的路子,内涵式增长将成为决定基金公司成败的关键。

  然而,这一点在浮躁的基金行业内并不如此。南方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感慨说,他们公司总经理上任后的任务,就是在三年内资产规模增加4倍,总经理以及整个管理层的压力都很大。

  对基金公司而言,最实际的就是资产规模,因为其代表着利润。规模增长是股东对管理层考核的最重要指标。若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层没有将规模做上去,或者出现下滑,那么管理层中的核心成员总经理将面临下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位曾经在美国管理过基金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曾对南都记者慨叹,国外基金公司做事情都讲求逐步发展的谋略,每一步都进行得非常扎实,哪怕前面几年只有投入没有回报。但回国工作之后他发现,来自于股东的压力非常大,股东恨不得公司立马就给他们创造大量的盈利,根本没法按照国外那套成熟稳健的方式来管理公司。

  再就是迟迟不见落地的股权激励。去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建议允许具备条件的基金从业人员参与新基金公司的发起和设立,同时对已经成立的老基金公司,可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持股。然而,业内人士一致的观点是股权激励实施起来阻力很大,基本上都不认为短期内能够落实。

  人事纷争尤伤合资基金

  股东变动、人事纷争也是导致基金公司频频换帅的重要原因。以天治基金的刘珀宏为例,其4月27日上任,12月1日就辞职,在任仅7个月。业界流传,在“吉林帮”统辖下的天治,空降兵实在水土不服。

  这种现象在合资基金公司尤为突出。上述换帅的个案中也包括多家公司,如申万菱信、金元比联、国海富兰克林、招商基金、民生加银。

  以招商基金为例,有消息称,成保良的离去,与招商基金的外资股东投资理念的矛盾冲突有关,当然也与最近一两年招商基金的业绩乏善可陈有关。而申万菱信的前身申万巴黎基金长期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和,体现在中外股东、中外股东的代表人身上,随着申万巴黎基金外方股东巴黎银行的离开,毛剑鸣也选择了离开。

  继国内首家合资基金公司为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至目前,国内63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有37家的股权模式为合资。历史上,许多成立三年以上的合资基金公司都有过更换总经理的情况,这种高管的轮换多数问题出在了中外股东的矛盾。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分析师钟恒认为,如果外方股东频繁变更,管理层不断调整,人员稳定性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蒙上隐忧。内资与外资的“联姻”既给基金公司带来了福音,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磨合上的“阵痛”,但无论是哪一种经营模式,实现有效地资产管理与履行投资者信托责任才是基金公司最终的奋斗目标。

  采写:南都记者 谢晓婷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