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新秀近八成亏损 激进风格遭遇市场洗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 01:27  第一财经日报

  黄婷

  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11月以来共有305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设立,其中,根据最新公布的净值数据(截至5月19日),305只产品中有237只产品自设立后净值出现下跌,占比77.7%。有124只私募新产品跑输大盘

  市场发行与进场时机往往都是悖论。“最好发产品的时候都是高点,而最冷清的时候则是建仓的最好时机。”一位从事基金发行的业内人士感叹道。

  对阳光私募来说也是如此。去年11月份到今年,阳光私募发行进一步加速,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有超过300只阳光私募产品上架,但这批私募新秀,却在这半年中接受了市场无情的洗礼。

  出师未捷

  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11月以来共有305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设立,其中,根据最新公布的净值数据(截至5月19日),305只产品中有237只产品自设立后净值出现下跌,占比77.7%。其中,有124只私募新产品跑输大盘。

  在这些设立不到半年的私募新产品中,亏损幅度超过15%的产品就有12只,而一些新生代私募,包括福建超盛投资林朝航、深圳市东金投资的张望明以及华夏聚富投资的赵笑云等的首只产品也都亏损超过10%。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华夏聚富投资的赵笑云了。曾经因青山纸业(600103.SH)这只股票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声名鹊起”的赵笑云至今仍备受争议,有人尊称他为“中国荐股第一人”,也有为其冠上“中国第一庄托”的帽子。2011年4月18日,赵笑云重回A股,组建了华夏聚富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网站上描述为:“华夏聚富团队是国际化的战略投资团队,华夏聚富将秉承‘以变应变、刻意求变’的投资理念,以全球化的投资视角准确地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趋势,以稳健而不失灵活的策略积极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合理运用金融衍生产品以规避金融市场系统性投资风险,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财富管理之路。”

  “笑看风云一号”正式成立,但赵笑云“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财富管理之路”的起步并不顺利。“笑看风云一号”4月18日成立时初始净值为100元,而在4月20日就已经跌到99.57元;一周之后亏损幅度又扩大到1.26%。截至5月13日,“笑看风云一号”的净值只剩下89.43元,亏损幅度高达10.5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4.69个百分点。

  激进风格遭遇市场洗礼

  “作为私募新秀,在发展初期,始终会抱着‘抢地盘’的心态,操作上更为积极,而今年以来的市场偏偏不适合激进的风格。”广州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

  壹私募网研究中心的分析师陈尚淮也表示,有一些新生代私募以前也是市场中的老兵,其过往经历和资产管理能力已被市场所多次检验,但是其管理的私募产品却出现业绩沦陷,原因最主要还是受制于行情,激进的投资风格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受伤总是难免的。

  泰瓴投资的李旦就是这样的一名证券老手、私募新秀。虽然是在去年才在私募圈里出现,但李旦在深圳证券圈子里面名气可不小。从业15年的李旦原来是著名的游资营业部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投研总监和首席投资顾问。公司的主要投研团队也多来源于国信证券泰然九路营业部。

  响当当的名号让李旦投身私募圈的起点更高,成立泰瓴投资之后,李旦一口气发了3只私募产品,管理的总资产高达15亿元左右。

  但同样是由于成立时点的问题,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分享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盛宴的投资机会”的李旦,却在一入场就遭遇消费等第三产业投资品种的调整期,旗下3只产品悉数亏损。其中,泰瓴2期的净值已经亏损了15.86%。

  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指出,泰瓴旗下三只产品均成立于去年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间,正好是市场调整的开始,在系统性风险大行其道的时候,很难避免亏损的出现。此外,产品运行的时间都相对较短,不过半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想检验出一只私募的优劣,也有些为时尚早。

  私募新秀成长轨迹:从散户到机构投资者

  广东斯达克投资的黎仕禹也因为净值迟迟上不来颇为烦恼。

  黎仕禹去年11月1日成立了自己第一个阳光私募产品斯达克成长1期,当初踌躇满志的他,如今看着产品的净值徘徊在0.9元附近,心中很不是滋味。“每次看到基金还没有实现盈利,我的心里都非常难受。”黎仕禹说。

  黎仕禹认为,自己的产品亏损虽然有市场这个客观因素,但是也有自己对角色转型还不太适应的主观因素。

  民间派出身的私募黎仕禹此前只有过管理公司自营盘大概1000万资金的经验,一开始阳光化便接手6000万的资金,黎仕禹坦言自己有些“经验不足”。

  此外,从一个民间高手转型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黎仕禹对于游戏规则一开始也稍显不适应。“阳光私募基金,在买一只股票时最多只能用总资金的20%,而不能满仓买入。而基金要满仓,则必须买5只股票以上,而一旦买入的股票数量过多,每一只个股的表现,必然会出现对冲。”黎仕禹说。

  在这半年的过程中,黎仕禹也不乏挖掘到一些牛股,但基于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导致净值的综合表现仍然不佳。

  “这就是基金操作和作为公司单独自营盘的最大区别。”黎仕禹说,现在,自己已经深刻体会到小基金靠选股取胜,大基金靠组合与仓位取胜的道理,也正在往这个方面锻炼自己。

  同样是80后的民间派私募的广东达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的阳光私募产品也正在募集过程中。成立之后,如何面临竞争激烈的私募市场?为此,吴国平一直积极筹谋一支强大的团队,从而保证自己的首只产品的业绩,如今,他的团队里已经有十几个人,其中核心投资团队除了他以外,还包括一位曾经是“敢死队”的短线交易高手,一位擅长中长线价值股挖掘的资深市场老兵,还有一位专门从事股票和期货的两栖投资高手。当然,这样的人才组合是为了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短期,团队的高起点就是为了厚积薄发。

  “我们不会为了追求短期业绩就采取冒进押宝式的操作,而是希望结合短、中、长线三种优势,保证业绩能够稳定增长,在市场中最终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吴国平说。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