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募派基金集体失意 私募红人单飞后业绩难持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4日 10:39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祎妮

  4月,私募基金表现好于公募基金。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0.95%,公募偏股型基金为-3.54%,有超过6成的私募在近1个月中取得正收益。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表现不俗的私募产品中,出身公募基金的“公募派”产品管理人业绩趋同度较高,而“草根派”产品的业绩分化悬殊。

  另外,在私募基金的人员变动中,除了以往从公募基金挖走人才,私募基金之间的跳槽也逐渐增多。

  对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朱世杰表示,“近三年市场经历了牛熊交替,部分优秀私募基金经理已经有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这些都可能成为孕育私募基金跳槽的土壤,未来私募基金人员跳槽也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公募派”业绩趋同

  4月份,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0.95%,落后沪深300指数0.67%。从近3月、近6月、近12月以及近两年的收益比较来看,私募在近6月、近12月、近2年的表现略强于沪深300,但近3月表现则相对落后。

  另外,从近两年的收益比较来看,私募在各个阶段的业绩表现均强于公募偏股型基金。

  “这主要是由于私募基金在4月份的表现明显强于公募基金,拉高了各阶段的统计表现,但整体而言差异不大”,业内人士表示,私募操作灵活、精选个股等优势在上个月的行情中得到充分体现。

  而在2010年整年,公募基金表现依然逊色于私募。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12.51%的背景下,私募基金取得了6.33%的平均收益,超过公募股票型3.50%的平均收益。

  “但是震荡微跌的市场中,私募基金业绩分化大于公募基金,”朱世杰表示,“但是与2009年牛市、2008年熊市中私募的表现相比,私募整体业绩分化程度有所减弱。”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私募基金中,“公募派”所管理的产品业绩趋同度较高。

  在2010年12月15日至2011年1月11日之间公布净值,且运行满一年的332只阳光私募基金中,根据私募产品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大致可分为“公募派”、“券商派”、“草根派”等。

  其中,“公募派”的私募基金业绩集中度最高,有超过50%的“公募派”基金收益率集中在0%-10%的区间内。

  在“公募派”的私募基金中,2010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是理成风景2号,其去年的收益率为44.71%。该产品的基金经理杨玉山,后者则曾任华富成长趋势基金经理助理、华富基金研究员等职,是公募出身。

  而理成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兼基金经理程义全,也同样来自于公募,曾任职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研究总监、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汉唐证券研究所所长等职。

  另一方面,“草根派”在私募基金中,是业绩集中度最低。据统计,“草根派”中2010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是世通,其收益高达96.16%,而最差的未尔弗,其收益率仅为-30.12%。“券商派”私募基金业绩集中度比“草根派”要略高一些。

  基金分析人士认为,“公募派”私募基金业绩分化最小,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公募派”私募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均超过其他三类,“一方面,规模的扩大或多或少地影响私募操作灵活性,使业绩趋于集中,另一方面,这些私募旗下产品常采取复制策略,产品业绩趋同。”

  第二,2010年的震荡市行情给“公募派”整体业绩趋同性较高提供了客观环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在2010年上半年下跌市场中平均收益率为 -8.23%,损失小于私募平均的-9.11%;在下半年,大盘蓝筹行情转变中,规模较大的“公募派”私募也没有能够及时调仓换股,取得15.66%的平 均收益,低于私募平均的16.41%。”

  今年公募派失意

  对于投奔私募的投研人士来说,也并非一帆风顺。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在2011年以来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私募产品中,基金经理大多是私募行业摸爬滚打而来的实战派。

  如在今年业绩排名第二的私募产品陕国投—金诚富利1期的基金经理陈铭,其现任上海同亿富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投资总监。而其此前,则经历了 海通证券海正投资公司投资经理,北京长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华夏地产集团总裁助理、投资总监,道通集团投资部高级副总裁、投资总监,北京安保 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等职,基本属于在私募领域冲杀。

  此外,排名今年以来业绩第三的中融·利升1期,其掌舵人更是草根出身。公开信息显示,该基金基金经理为黄国海。其自1995年起从事证券投资, 具有长达十五年的证券投资管理经验,投资经验丰富。“擅长基本面分析研究,善于挖掘优秀个股,把握波段操作的精妙和交易性投资机会,操作风格灵活,风险控 制恰当。”

  而关于他的传奇说法,则是此人在1995年以6万元入市,到2009年已经增值为2.8亿元。

  为公募派私募挽回颜面的,则是今年在私募产品中业绩第一的联华信托·呈瑞1期。该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24.77%,而同期沪深300的涨幅,仅有2.06%。

  该产品的基金经理芮崑,走出的则是一条典型的公募路线。

  芮崑简历显示,其1970年7月出生,中国国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和证券交易、经纪从业资格。

  1992年9月-2001年9月,芮崑任上海电力学院讲师。此后投身金融界,2001年9月-2004年9月历任东北证券公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湘财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助理(负责行业研究部),首席分析师。

  2004年9月,芮崑跳到买方,在5年多的时间内,历任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基金基金经理;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基金经理。

  2009年10月,他从上投摩根离职。

  而对比芮崑在公募时的业绩,可以发现,其公募成绩单并不突出。

  好买基金的数据显示,其在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担任上投摩根双息基金经理,在3年又180天的时间内,取得131.6464%的投资收益。相比之下,同类基金的同期的收益率为179.6155%。

  但在其管理的另一只基金上投摩根双核平衡上,则大幅跑赢同类型基金。芮崑在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担任这一产品的基金经理,1年又154天的时间内,取得20.8%的投资收益,而同期同类产品的收益率为0.5297%。

  转身私募之后,其掌管的呈瑞1期在193天的时间内,取得了50.45%的投资收益,战绩可谓骄人。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公募派”私募基金理成资产,其今年以来的战绩似乎并不理想。其中,程义全出任基金经理的中海·理成转子1号今年以来,净值下跌了21.85%,而杨玉山担任基金经理的理成风景2号,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9.12%。

  “私转私”业绩不确定性

  “优秀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后业绩下滑的例子已经很多,对于私募基金经理而言,‘私转私’也一样面临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上海一基金研究员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4月29日,运行满3个月的私募基金共731只,产品数目比3月增加了66只。其中,运行满一年的有432只,占到全部私募基金的59.10%;运行满两年的有226只,占到全部私募基金的30.92%。

  由此看来,私募产品的推出速度,并不逊于公募产品。

  “私募进入了一个整体发展时期,产品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多”,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从业绩出色的公募基金中寻觅人才,私募基金之间人才的流动也很频繁。

  近两年私募基金经理以上级别人物跳槽事件主要有:2010年4月,唐雪来离开了新价值,创立财富成长;2010年5月,菁英时代副董事长文婷离 职,自立门户创立富来投资;2010年11月,金中和原投资总监邓继军、研究总监彭迅离职,随后创立泰达鼎晟;2010年11月,原合赢投资合伙人刘鹰携 春天一号离开,并在今年初设立了上善御富。

  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在唐雪来担任新价值1期基金经理的期间,任期新价值1期上涨57.75%,领先沪深300指数64.01个百分点,业绩跻身于私募前10%。

  2010年4月,唐雪来离开新价值之后,在去年7月,就发行了新公司的第一只阳光私募财富成长1期,并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相继发行了5只阳光私募基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11日,财富成长1期累计收益率为21.29%,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约8个百分点。

  私募红人单飞后业绩难持续

  基金研究人士认为,作为财富成长的旗舰产品,财富成长1期的业绩虽没有让人失望,但是从旗下所有产品的平均业绩来看,“在过去的数月中攻击性并不如其在新价值期间那样犀利,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检验。”

  而创立上善御富的刘鹰,曾在合赢期间曾管理过6只阳光私募基金。其主要管理的粤财合赢成立于2007年10月,经历过2008年至2010年的牛熊交替期间,该产品三年来的总收益率为62.80%,在同期96只私募中排名第五。

  2010年11月,刘鹰离开合赢投资并创立了上善御富,同时,原合赢旗下的一只阳光私募陕国投春天1号也一起被带到上善御富,由刘鹰继续管理。

  春天1号是成立于2010年8月的。虽然在11月市场大回调中,该产品仍然保持上涨,但在随后的两个震荡月份中,春天1号同多数私募一样出现下跌,其最大回调仅在4%左右。

  而创立泰达鼎晟的邓继军和彭迅,则在2008年让投资者感受到私募绝对收益的力量。

  数据显示,邓继军曾经管理的金中和西鼎,在2008年沪深300指数下跌近66%的情况下,以20.08%的正收益傲视群雄。

  而在2008年至2010年,不同市场的三年期间,金中和西鼎又以66.32%的收益在96只私募中排名第三。

  “邓继军在熊市、震荡市中取得正收益,战胜了市场和大部分私募”,基金分析人士表示,但由于泰达鼎晟目前还未发行阳光私募产品,还不能评判邓继军在“私转私”后的具体变化,其业绩延续性还需要今后市场来验证。

  “与公募基金不同的是,在私募基金中,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对于业绩尤为重要,但并不能将私募基金经理过去的业绩与“私转私”后的业绩划等号”,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私募基金经理单飞后,除了投研、风控团队等的变化,其在新公司成立初期的一系列诸如管理、宣传的事务,都会牵扯基金经理的精力,可能对 其业绩延续性造成一定影响。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