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风险大收益小 抄底阳光私募吃力不讨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5日 02:4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陈光

  看多了股票操作中的高抛低吸,不少人开始思考,买卖阳光私募可不可以低价抄底,等涨上去后获利了结。对此,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理论上说得通,但不确定性太大。与股票、债券、期货甚至是公募基金相比,投资者想“抄底”阳光私募风险大于收益。

  私募也有波峰波谷

  如果仅就走势图形来看,不少阳光私募产品波动性很大,呈现出一些波峰波谷的特征。比如,成立于2008年的金中和1期,其净值在2009年8月5日曾高达141.79元,一个月之后就回落至114.36元,至2010年4月净值又涨至153.41元。从2010年至2011年,该产品在136元至155元之间也走出几个小幅波段。

  还有一些产品则是长时间盘整后突然发力,净值大幅增长。最著名的例子是2010年投资冠军常士杉领衔的世通1期,这只成立于2008年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2009年初净值低至0.406元,但此后净值稳步上升,在2010年产品业绩大幅增长,至2011年3月4日,产品净值已达到1.42元。

  如果把阳光私募产品比作股票,有人认为,抓住产品走势中的高低波段,收获的收益也非常可观。简单算来,如果在2009年9月买入金中和1期,至2010年4月卖出,投资者可获益34%。而如果在2009年低点买入世通1期持有至今,投资者收益甚至接近250%。

  不过,这样的算法是“事后诸葛亮”。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其他投资产品的估值方式完全不同,阳光私募的“波峰波谷”极难把握,投资者据此投资很可能得不偿失。

  风险大收益小

  股票的波动一般来自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公司业绩的变化导致内在价值的波动;第二,公司遭遇市场误判,要么高估要么错杀。投资者经过仔细研究公司业绩以及市场情绪的变化,往往可以抓到股价的波动规律从而获益。

  阳光私募产品的波动则与此有相同又有不同。首先,公司管理层乃至投资能力的变化确实会引起投资成绩的大幅波动。比如,常士杉就曾向记者表示,世通1期之所以开始业绩不好,正是因为投资经理能力有限,常士杉亲自操刀之后,世通1期便在2010年迎来大翻身。

  其次,阳光私募产品净值是其投资能力的真实反映,基本没有高估或者错杀,有的只是适不适应投资市场风格。“如果投资思路稳定,那么至少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投资经理中意的品种是不是市场喜欢的,”一位私募分析人士说,比如一些私募经理喜欢大蓝筹、银行、地产,在201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可能都无法获益,净值也大受影响,但10月的那波行情却收益不少。而一些成长股偏好者在2010年基本都是好年景,但从2010年末至今日子都不会太好过,这其中投资风格与市场风格的契合程度成为重要原因。

  不过,能不能趁着风格不适合的时候低价买入一些风格稳定的私募产品呢?这位人士认为此举得不偿失。“你都知道风格什么时候切换了,还不如自己买点股票,何必要再倒一回手。”这位人士说。

  而且,“抄底”阳光私募的投资者还需要承担这样一个风险:“万一不是风格不合,而是投资经理的思路跟不上市场变化呢,那风格再切换也没有用,甚至会一步错、步步错。”这位人士认为,投资阳光私募产品,最好慎重挑选投资经理,选定后长期买入,而“波段操作”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