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范勇宏:基金经理应与基民风险收益共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2日 10:21  新浪财经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勇宏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勇宏

  新浪财经讯 2011年4月12日,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主办的“2011(第六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基金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勇宏演讲实录。

  范勇宏: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年会。刚才听了王老的致辞,我现在才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我参加这个会。首先,批判总得有一个对象,我听了半天,把我当成一个批判的靶子,所以我就能够理解这个会的涵义了。第二,王老说今天这个会,银行托管来的人特别多,如果不去的话,就威胁我说不发基金,所以我就不得不参加这个会。

  非常高兴来跟大家汇报,十年来中国的基金业不管怎么说,发展还是很快的。尽管王老做了很多中肯的批评,我也注意到在10年当中,王老对基金业始终是批评,表扬的不太多,我估计王老可能买基金亏了点钱,心情非常激动,代表广大的持有人发出一些声音。

  其实一个行业的成功,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成功。比如说到基金业成功之处的时候,除了基金管理公司成功之外,还有包括银行也有非常大的贡献,证券公司、媒体都做了非常大的贡献。说基金行业不太好的时候,一般就讲就是你基金管理公司搞的。我们是严格按照《基金法》办事的,由此我想到我们也应该回顾一下《基金法》,当年王老组织设计《基金法》,现在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哪些是好的,哪些是还需要完善的,这是我一个建议。

  今年是中国基金业13周年,开放式基金10周年。这10年,特别是开放式基金发展起来以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规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去评价这10多年当中基金起到了什么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开启了人们理财启蒙的作用。因为过去大家都认为,理财就是存款,多买点国债,或者是买点股票,理财渠道很窄。有了基金之后,大家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了。我讲一下目前应该迎接一个理财多元化的市场。

  过去理财市场是公募基金一枝独秀,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从一枝独秀到群雄荟萃的这么一个阶段,这是10年之后中国的理财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一讨论,讲成绩的时候就讲公募基金的成绩,讲问题的时候也是讲公募基金的问题。其实现在理财已经到了多元化的阶段了,只不过公募基金发展时间长透明度高,所以它的一些问题比较容易表现出来。其他一些理财产品,不是说没有问题,只是因为透明度不高,所以需要不断地完善。

  当时公募基金发展很好的时候,一天一个基金能够发1000多亿,我想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般是10亿、20亿就比较好了,其实这样也很正常,多了也不正常。这说明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了,判断也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了,不会盲从了。现在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之后,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私募基金发展很快,比如说现在市场上阳光私募有1600多支,管理的规模也上千亿。应该说与公募基金一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也有竞争,但是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理财体系。

  第二个方面就是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发的也很快,而且越来越快,它设计非常灵活,种类也特别多。而且银行有强大的营销渠道,比如说2010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将近9926种,发行规模大约是7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在2007年才发了1万,到了2010年发了7万,翻了7倍,发展的速度很快。

  第三个理财机构就是券商理财,券商理财发展速度也很快。而且对公募基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压力。跟公募基金相比,券商理财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说它有渠道的优势,比如说它设计上也非常方便。另外,除了提管理费之外,还可以分成,机制上非常灵活。所以,现在券商理财的资产规模有1500亿。下一步券商理财,据了解,大家也知道,可能要产品备案制,如果实行备案制,我相信券商理财产品会发展的更快。

  第四个多元化,比如说投资性保险、比如说PE股权基金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特别是PE,这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高端客户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强一些的,时间长一些的,也是形成了很好的趋势。

  从过去原来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理财市场的群英荟萃,在这个过程中,公募基金还有什么优势?还有什么劣势?刚才王老也指出公募基金的一些问题。他先天的劣势就是没有渠道,它必须靠银行,没有银行基金就发不出去。现在媒体上也讲,比如说销售费也很高,分享一部分管理费,是不是该分享管理费,大家也可以去探讨,管理费是管理人的费用,要付给销售机构。那么公募基金的优势,它信息披露很透明,严格的契约管理,它组合投资,它投资行为也有严格的监管。比如说以信息披露为例,公募基金更加充分,每天公布净值,每个季度有季度年报,还有半年报,还有全年的年报等等,都进行了很多方面的详细披露,对投资行为也非常严格,对基金经理,比如说要邮件、MSN监控,手机在交易时间要上交,要对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管。

  在过去一枝独秀的情况下,它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在多元化的时代,它的优势相对来讲优势就不是很突出了,甚至还有很多的劣势。但是作为投资者,无论是投资公募还是投资私募,对它来讲,我相信他们关注过程,但是更关注结果,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你得有业绩,如果没有业绩,不管你信息多么透明,那么你也很难吸引投资者长期的信任。

  但是同样的理财产品,由于它属于不同的行业,导致监管标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对于股票型的产品、高风险的产品,标准不一致。整个监管行为、各个方面都不一致,比如说公募的基金经理你不能投资股票等等,这些监管标准差距非常大。这样对公募的基金经理是不公平的,同样为投资者理财,一方面投资者有很高的回报,但是有严格的要求,有严格的监管,这方面不是那么很公平的。所以我们建议对相似的理财产品,尤其是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应该实行不同行业的监管条件,标准要统一,大家用统一一个标准来进行监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投资行为的监管。这样有利于遏制不公平的竞争,也树立投资者的信心,能够维护资产管理行业良好的声誉。

  这些监管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说信息披露的要求,还有销售的风险提示,还有适应性的标准,还有客户服务的责任、从业人员、销售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行为规范等等,我想都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现在在这样一个理财多元化的时代,我想公募基金还面临很多的困难要克服。比如说现在是春光明媚,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了,但是公募基金的春天可能还会更遥远一些。

  如何解决?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解决标准统一的问题,外部来解决监管标准统一的问题,就是相似的产品,用相似的标准。第二,内部要改革,在这种理财多元化的时代,在相互竞争的阶段,也不能够固步自封,也要有危机意识,也要解放思想,改革现行的这种基金制度,特别要解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跟基金经理的利益要一致性,解决一致性的问题,他们的风险要共担,收益也应该共担,比如说私募基金类似这样的方式,把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两种理财方式,各有优势,各有好的制度的优势,应该相互借鉴,把它去融合,大家都在喊保护投资者利益,真正从制度上解决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只有这样,从长远来讲,才能把基金整个行业理财进行规范化。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在谈规模,我借这个话题谈点看法。10多年来,大家对规模看得非常重,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找不到好的投资人才,没有好的投资人才,就不可能有业绩,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关系。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整个公募基金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且全世界都普遍共同存在的问题,就是追求规模。我们13年前在学习西方基金制度的时候,我们也是这么学习过来的,他们也是追求规模,而且拼命地追求规模,我想这也是移植过来的。

  这里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正确处理好规模和业绩之间的关系。不光是基金,所有的行业都讲规模,比如说银行,一年下来我的存款增加的多少,我的报纸今年发行了多少,比去年增长了10%,那就很高兴,发的越多越好,一个记者也希望我的稿子越多越好,老百姓的钱也希望越多越好,有一些东西是确实是越多越好,但是对有一些东西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说一个教授带博士生,一般过去一个教授带一个博士比较好,现在有的教授可能带两个博士,有的还带三个,现在还有博士班,一个人带十几个,那就是说一个教授的精力很有限,天天做研究,还要去演讲,他有多少精力带那么多的博士,还有搞艺术的,比如说一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不一定都值钱的。

  所以基金就像艺术品一样,不是说越多越好,一个艺术品花了半年的时间,把这个艺术品做起来,最后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品。有的花了一辈子,那么确实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10多年的体会是,做基金就是管理基金,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现在很多私募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也是想着把规模做起来,确实有这么一种倾向,值得深思。我感觉始终应该坚持业绩优先,始终把业绩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没有了业绩,一个基金经理不能够战胜基准,不能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合适的回报,那都没有意义。这里说的是合适的回报,而不是王老讲的越多越好,原话就是足够多的回报。什么是足够多的回报,是20%?300%?我的理解就是长期的、适度的、合理的回报,比如说战胜通货膨胀,比如说战胜存款,战胜固定收益,常年下来10%、15%,这都是很好的回报。有了业绩,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样投资者就更加认同。因为基金不是银行存款,也不是保险,如果说不能创造长期的业绩,只是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买了保险,我觉得更加安全。他投基金的唯一理由就是希望收益更高一些。这是基金经理、资产管理人在整个金融链条中存在的一个唯一的原因。

  所以,我一直在讲基金是管理出来的,不是卖出来的。后来很多人不高兴,大家也知道是搞营销的人员不高兴,你这么一讲,我们在基金管理公司没有地位了,基金是管理出来的,而不是卖出来的,本来我们收入就不太高,这样的话奖金不更没有了吗?我讲的意思是,为什么叫资产管理公司,叫基金管理公司,它是管理公司,它的核心应该放在管理上,而不是说基金销售公司。我们会成立基金销售公司,但是那个销售公司主要是管销售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管理公司主要是做管理的,而不是说业绩不好拼命地去卖,卖完了之后很快又流失掉。我讲的意思是说怎么能够把重心放在管理上,解决业绩问题。

  在业绩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的合理增长。我的体会是,过去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比如说2007年10月份,大家知道全世界是牛市,股市特别好,每天都在涨,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当时基金发行非常好,每天几十亿。当时2007年8月、9月、10月、11月,大概从7月份开始,每天有几十亿,有的一天几百亿,认购申购都特别特别好,这个就是开放式基金的特点,你业绩好,它钱来的就很快,业绩不好,流失也很快。大家知道当时是6100多点,现在看来不可思议,当时讲牛市还有什么红利十年、1万点,至少8000点,大家可以翻一翻2007年的证券报,都是一些大专家的意见,至少8000,还有1万点的,在那个时候确实大家非常看好,因为每天规模都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发基金确实是黄金时代。

  但是当时我就觉得太疯狂了,因为这样下去,确实可能有8000点,也可能有1万点,但是这样下去是不可持续的,人们太疯狂了。2007年10月14号就创了新高了,6124点,我们当时开会做了一个决定,在2007年的10月10号左右,经过集体的讨论研究,统一要求所有的基金,要求所有的基金经理,全部把仓位降下来,要求仓位最高可以达到多少。同时,要把几个申购比较多的基金全部关闭。当时做这样的决定压力是比较大的。

  最后一点,大家知道今年投资很难做,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很难做,机会是有,但是赚钱很艰难。为什么?因为全球面临通货膨胀,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压力很大,尽管今年形势错综复杂,但是总体来看,还要比去年整个投资要好。所以今年一些主动型的、优秀的基金经理,我相信他们的投资业绩应该要好于去年。所以我们现在整体来讲面临一个负利率的时代,保值增值,管好自己的钱袋,应该成为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非常感谢,祝会议越办越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