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大基金老总谈中国基金公司如何走向国际化

  参与全球竞争已经成为中国基金公司实现自身蜕变的一个新的目标。当中国越来越以明星的姿态步入世界经济格局时,国内基金业也迫切的需要通过国际化道路来推动自身的壮大发展,进而更好的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服务投资者,而在这一宏大目标下,中国基金业的领军者们如何定义国际化,怎样做到国际化成为中国基金业实质竞争力显然更为市场所关注,在本报主办的“上证-首届全球基金峰会”,基金业的领军者们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智慧。

  主持人

  晨星公司亚太区总裁 田劲

  嘉宾

  嘉实基金总经理 赵学军

  富国基金总经理 窦玉明

  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 战龙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 于华

  信诚基金总经理 王俊锋

  田劲:中国基金业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飞跃的崭新的时期,我们今天峰会的主旋律就是我们的基金业如何在这样崭新的阶段中完成我们的国际化道路,从而参与全球基金业的竞争,现在我们的国内很多基金公司都已经把国际化纳入到各自规划中,国内市场也面向海外推出了36只基金产品,有10家基金公司在海外建立了分公司,那么直接推动我们基金公司国际化的直接动力是什么,其中最为重要的内涵如何去理解,在国际化的考量中,我们国内基金业希望获取的目标又是什么?

  赵学军:发达市场在过去的20年间的回报在13%左右,而在最近的10年间,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回报率有16%左右,而我们本土市场在最近的10年的年复合增长却只有3%。投资当然要追求最好的回报,但我们发现本土市场并不能够创造满足这种投资需求。尤其是当一个社会步入老龄化以后,本土市场不具有竞争力以后,投资者便需要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在全球市场寻找投资机会,以便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各种需求和收入来源,这也就是说,我们中国未来的老龄人口需要从全球市场中获取财富的补充,从这些方面而言,我们的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当然我们不光要走出去,还要首先改变自己,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和理念。

  窦玉明:就国内基金业的特点而言,如果我们的基金公司不具备国际化的路线,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基金公司很难生存下去。

  国际化的道路要做到投资目标的国际化,客户目标的国际化,员工来源的国际化。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金公司有没有国际化的竞争能力。目前在这一领域做的成功的都是欧美大型基金公司,而亚洲或新兴国家的基金公司在全球化领域能够非常成功的屈指可数,因此具备国际化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金公司可以包装为国际化公司,但能否真正做到成功,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战龙:我认为中国基金公司走向国际化的之时,海外的管理经验和条例并非都能适用,就具体的投资而言也将是如此,海外市场可能更适合做被动投资,而我们的市场中牛市来得太快太猛,熊市就变得非常长,这个过程决定了我们的投资应以主动投资为主,特别是仓位的配置将会创造价值,的确比海外市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显然他们的投资理念在国内市场很难行得通,所以从公司经营到投资方式,我们的国际化一定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国际化对中国基金业将是一个批判式的学习。

  于华:我认为基金业走国际化的第一个原因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投资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分散风险。此外,我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走上国际化,这也是体现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国际化道路的开始就是要让我们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我们客户需求,让我们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服务国际化。以基金业绩排名为例,我们基金业排名的时候根据收益风险,甚至经过风险调整过的收益评估各个表现,国外的企业因为很多是国际化公司,也都有这种方法。但是实际上很多外国基金公司更多的使用TE来进行排名,所以我们与海外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但是我们需要用国际化来弥补这些。

  王俊锋:我认为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需要三个阶段来完成。首先是实现产品的国际化,这个阶段我认为可能相对容易,比如说我们基金公司如果不具备全球投资能力,我们会请外国顾问协助我们做好被动投资。其次,我们需要实现业务能力上的国际化,这意味着我们除了要获取海外市场的一些机会外,我们还要获取额外收益,我们不但要获取当地研究机构的支持,还要有自己的研究支持和投资支持,而这一领域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去完善,也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再次,我们还要做到企业机制和文化的国际化,我们要思考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的核心管理机制能否适应国际化的竞争格局,能够成为全球基金业中的优秀分子,这可能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我们必须用更多更长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到这一点。 (记者安仲文 整理)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