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战龙:基金公司国际化不能教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8日 18:0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4月8日,由上海证券报主办的“上证-首届全球基金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与中国机会”。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峰会。以下为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战龙圆桌论坛上发言实录。

  田劲:所以我第一个问题请问在座的各位老总,对你们来说,你们所理解的国际化,包括一些什么样的内涵?在国际化的考量当中你们想要争取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以及我们要进行国际化为什么要这样的迫切感?

  战龙:我没有什么高见,我非常同意赵总和窦总的看法。我做这个圆桌讨论的时候第一个考虑什么是国际化?其实过去我们讲的国际化,讲的比较多的是学习别人,因为我们落后,学习先进的经验,现在我们讨论国际化是说我们现在有能力走出去,有需求走出去。所以我也考虑了一下,首先说这个走出去,其实今天来了很多海外的公司,从他们本身来讲都说自己是国际化的公司,为什么国际化,其实过去他们发展的路,走出去国际化的这个过程中,他首先说,一个是有需求,本土有需求,还有一个是说他认为他走出去之后在当地的这些市场上,他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就是说他觉得他有一些先进的经验,在当地不具备,它有比较优势,到那儿建立团队我比当地前,我可以生存下来,可以有很强的竞争力,看过去的海外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市场他们怎么走国际化的道路。其实有一个比较优势的过程。现在我们走出去我们需求非常强烈了,实现手段其实我觉得还是要多方面的考虑,怎么能够找到我们的比较优势,因为你如果没有比较优势,那这个不是最优的选择,其实有很多方法不同的选择,这个走出去上面的一些考虑。从传统来讲,引进来的这个方面,那么最初我们引进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无非是说我们起步比较晚我们比较落后,学习点,这个图的是发展,其实在往长远的走就是刚才窦总提到,李总刚才也说了我们现在资产规模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只是因为我们市场没有打开,我们人民币没有流通,所以在全球的指数里面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如果我们市场开放了人民币全流通了,你不国际化也被国际化,因为别人会来竞争,那个时候国际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你自己的本土有没有比较优势,你能不能打败外来的这些竞争者。不管是多有经验多有资本的,多老牌的公司来了中国以后,他没法强占我们很大的市场份额,我们本身就是国际化了,就是窦总讲的我们这个过程中是学习别人是知己知彼的过程,为了自己地底盘上站稳脚步,这是第一步国际化,走出去看我们的需求而已。

  田劲: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老总都是来自于合资的基金公司,本身我们这个公司就带有很鲜明的国际化的特征,下面的问题想问一下战总,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你自己有什么感受,特别是面对过什么样的冲突,你觉得公司和个人要经过一些什么样的阵痛才能诞生出国际化的一个婴儿来?

  战龙:你这个问题比较大。其实我觉得国际化这件事就象刚才赵总所说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赵总刚才只说走出去,你需要走的第一步非常复杂。其实我经历过的或者我观察到的,引进来的这个过程,其实也很复杂。首先是从这个行业的,其实很多问题还是在于我们通过了10年多的时间,跨越了别人几十年的一个过程。而且我们的经济上来了,跟别人平起平坐了,其实我们这个行业比别人很落后。所以我们发展的阶段,它跟国外的现阶段是不同的,所以国外的很多先进经验它的确是好的,你直接拿过来未必好用。未必说外国的东西拿回来就叫国际化,我觉得这个是片面的教条的,比方说首先经营的理念来讲,经营理念来讲,因为我们发展时间很短,大家一直忙着生存,一直忙着跑马圈地,实际上你跑回来看这个行业它在自身的投资方面非常的欠缺,刚才其实大家都谈到了,你从服务,从后台的这些基础建设,其实是非常欠缺的,远远不够的,这个跟国外大公司相比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我们其实所处的这个阶段造成的必然产物。还有一个什么好事,我们起步时候是一清二白的,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刚开始可以轻装上阵,在后台10几个人可以搞定,但是在国外100多个人,很复杂。从经营来讲自身投资发展理念我们有一些欠缺,这是要学习人家的,但是也必须跟我们现在发展的阶段相匹配的。

  比如说人员,人才,你说国际化,其实国际化你比较一下我们的人才跟海外的人才,这个薪酬包括各方面,因为我们行业发展非常快,我们这个行业可能做了没有几年的研究员,你会发现其实做了四五年就已经当了基金经理,而海外的成熟市场它培训的过程其实很长,当真正做到基金经理的时候经过很多不同的周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个东西你不能非常的教条说国际化,我也一定学着海外的这个,比如说富达9年时间淘汰很多研究员,培养一批基金经理,不要说9年,你6年人员跑光了,你公司没有办法转了,国际化不能教条,投资其实也是。其实我们之前的嘉宾演讲,说海外行业的尴尬,我们现在说我们比人家落后,但是你看看他们有他们的尴尬,做了这么多年的主动投资,最后现象是70%的基金公司跑不赢指数,所以诞生了这些指数投资,其实跑赢的也是微乎其微。随着经济发展,你长期持有,你会有很好的收益。从美国的例子来讲,你看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个东西放在中国它的确不太灵,起码这个阶段不太灵,为什么呢?你看美国的市场周期,从牛市到熊市到结束,熊市跑的时间非常久,基本上慢慢上去,熊市下来,过不了两年又上去,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是赚钱的,掉下来咬咬牙后面还能赚钱,我们这个牛市来的非常快,很猛,但是熊市非常长。所以你发现市场上很多的投资者特别是炒股他都是亏钱的,牛市来的时候他不知道。 这个过程决定了在我们这个市场上做主动的投资,特别是仓位的配置的确是创造价值的。的确比海外的市场创造很多价值,未必他们的90%以上全投资,其实他们的方法在我们这儿不灵,说是国际化的,其实不适合我们,不适合我们的不可以用。其实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是我们要借鉴别人的根本的道理。其实我觉得根本道理就是说你把一个东西搞通了,然后不断的比较,包括买入持有,其实中国不灵,不一定灵。你不断比较,再好的东西你比较,你跟别的比你也要卖出,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有批判式的学习不能完全的照搬。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