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证所徐明:放松基金业管制 增强监管公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8日 11:12  新浪财经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

  新浪财经讯 4月8日,由上海证券报主办的“上证-首届全球基金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与中国机会”。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峰会。以下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明演讲实录。

  明:尊敬的吴晓灵(专栏)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非常荣幸的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今天会议上交所也是特别支持大会,所以义不容辞来参加。参加这个会,能够有机会就我国基金业的发展与各位专家做一个交流。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证券基金投资管理的办法以来,证券基金行业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13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一支重要的力量,证券投资基金在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壮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性收入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发挥是全行业长期坚持专家理财,理性理财分散风险的资产管理观念的结果,也是强化信托责任,规范治理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结果,更是坚持开放大胆创新的结果。但是应当看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和深层次的问题,从外部形态上,这些发展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数目逐年增加,但是资产管理总规模多年来徘徊不前,很难在短期内有值的飞跃。二是基金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基金产品的创新举步艰难。三是基金渠道单一,并且成本较高,销售机构在获取正常申购费用的同时还分走了基金管理公司的诸多管理费用。四是公募基金管理的人才流动性较大,部分人才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募基金的形象和专业理财能力。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业绩与阳光私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五是在证券投资处于无监管的自由状态,影响整个基金业的规范发展。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化背景下,公募基金遇到的竞争日夜增强。二是行业创新能力后继乏力,行业创新发展缺乏动力。三是基金市场还存在着重管制轻监管的形象,行政管理和行业治理管理的监管关系还没有完全的理顺,我们认为我国基金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营造有利于基金业进一步开放,发展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下面围绕这个观点我谈三点个人的看法。

  一,基金业是要在国际化进程中加强竞争力。1998年后诞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发展壮大的。此后伴随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境内机构香港建立子公司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开始逐步加快步伐,但是目前总体情况来看,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国际化程度和速度还是比较有限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际对冲基金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正在加速进军内地,国内的证券私募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些机构凭借专业的资产管理水平,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到位的激励机制,对公募基金的客户,特别是公募基金客户当中的中高端客户产生了很多的分流影响。在国际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经营行业发展主流趋势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进则退,因此国内基金也应该顺应发展,积极参股其他机构这样一些形势展开境内外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投资理财等业务。在证券投资法的修订时,也因为我国基金管理的国际化和国际业务的发展提供特别的支持,刚才吴主任对基金法的修改做了很详细的阐述,这方面也应该也应该加强。

  二,是基金要在持续竞争中增强吸引力,在当前资产管理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今,我国基金业制度上的竞争优势,以及为竞争对手普遍借鉴,曾经的渠道优势也随着市场竞争不服存在,产品可能被新的理财工具所超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如要保持旺盛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保持创新。一是推进产品创新。基金产品创新将成为下个阶段我国基金业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基金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也是比较突出的,同质化的现象代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引发了销售手段价格等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基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从市场角度看,实施产品创新,首先需要有保护和鼓励产品创新的机制,因为基金产品创新也需要大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的成本投入,但是模仿的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结果是基金管理公司大多不愿在产品创新上面进行较大的投入,而是乐意等别人创好了以后我来借鉴一下,这个借鉴一下成本相对比较低,或者我借鉴完了以后修改一下变成更好的东西。如果是这个局面不改变,基金公司就很难成为市场的创新主体。实际上在我国,人们对于风险,收益预期的差别化的基金产品预期还是比较大的,存在着许多的需求,而我们在基金产品多样性方面,现在做得还不够,对此我们既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比如我们可以借鉴银行的经验,推出分级的ETF等机构性的基金产品,我们相信这些产品会极大满足市场对多样化的基金产品需求。二是推进销售渠道创新,当前,基金的发行瓶颈难以突破,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基金公司通过代销方式销售产品时,其成本的高低可能主要取决于代售机构与基金公司合作的成本高低,然而在以银行为主渠道的格局下,所形成的基金销售瓶颈使得我们现在基金公司的竞争越来越加剧,越来越争夺有限的销售渠道,各基金公司不断向代销机构转让利益,大多数的中小基金管理公司,销售费用已经达到了管理费的70%以上,我不知道这个数据准不准。整个销售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基金销售渠道的创新也迫在眉睫。三是推进基金法律制度创新,我国在设立基金投资制度的时候,曾有诸多的制度创新,比如基金持有人大会制度,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相互监督的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创新使得公募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保持有序的制度优势,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制度优势及其产生的促进效应逐步被弱化了,一方面其他资产管理的制度不断完善,相对于其他行业基金行业的制度优势不再明确,另一方面,基金运行中的不完善制度缺陷,比如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提议和召开,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有时候并不大位,私募基金的法律和制度性还有缺失。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制度还没有很好的衔接,这些缺陷日渐影响着整个基金行业的规范运作和持续发展。目前我们证券法修改工作正在进行,我们希望证券法的修改过程既是基金法律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是实施制度创新的过程,基金法里面应该体现到基金业创新的成果。

  第三,证券基金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效监管,进一步增强监管的公信力。基金行业的发展无疑是离不开监管的,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基金行业的监管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监管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市场反映强烈问题也是我们监管当中打击的对象,但是对基金行业的监管,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政策上,机制上还是方式上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潮流相比,与基金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与基金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相比,在总体上仍不适应。我们任务,加强证券基金业的有效监管应当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继续处理好放松管制与有效监管的关系,监管是制定游戏规则,并通过监督管理对违法者进行处罚确保我们的游戏规则得到遵守,而管制是以行政的力量行使基本的资源配置职能,最典型的就是对市场的准入和业务的准入实行严格的审批。在我国市场转轨时期,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基金业的发展和创新是至关重要。近年来基金产品的审批日益明显,与许多金融产品强制审批的导向型不同,基金产品审批具有较强的市场化意识,比如基金产品的评审会,这个会就是由监管部门召集,不同领域参加,对公司基金产品进行具有市场化特征的评审会议,这个评审方式对于促进基金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放松基金业的管制,加强基金业的监管,采取差异化的多层次的监管手段,尤其是创新产品和审批种类和审批程序对基金业的发展十分必要。第二,要继续处理好严格监管和适度监管的关系,这将私募基金纳入到基金法的监管范围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五。基金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方面公募基金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市场,拥有广大的投资群体。另一方面在公募基金发展的同时,私募基金的发展也是及其迅速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大,以前私募基金不如人的法眼,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私募基金的规模也是非常大了,我们认为修改中的基金法将私募基金纳入到调整的范围后,还是要借鉴公募基金的监管经验,但是又不以简单的用公募基金的监管模式来确定私募基金的合法定位,有必要确定适度监管。在确立他们地位的同时,对私募基金的监管范围绝对不能以运作成本低,保密性好,运行方法灵活等这样一些优势,不能遏制它,以这个作为代价,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在相关的制度设计时要合理制定监管的边界和重点,对外部性,系统性做一个标准,降低监管的成本。第三个关系是要继续处理好行政监管和治理监管,行业自我管理的关系,完善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包括了政府的行政监管,治理监管和市场主体本身的自我监管。政府通过制定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设立监管机构对基金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这是基金监管的主体。证券法从法律角度上确定了证券会在证券市场中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这也包括中国证监会对投资基金政府行政监管,但是由于基金的复杂性,技术性和庞大性,政府监管必须复制于治理监管和行业自我管理,没有治理监管和行业自我管理,政府监管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交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觉得它是承担着市场治理职能的,可以配合有关监管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管,目前在资金的治理监管方面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交易所的场内产品创新,规范化的、制度化的要求提前融入到我们方案中。二是制定上市标准对基金进行上市管理,并督促其持续履行信息披露业务,三是对投资者买卖行为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适时监控,及时发现制止违规行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随着我们基金行业的法制不断健全,监管不断完善,创新不断丰富,市场不断发展,我们坚信中国基金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